平安事关你我他,小到一个人、一个家庭,大到一个社会、一个国家,要生存、要发展,都离不开平安。建设“平安克拉玛依”,克拉玛依市重点解决什么问题,如何作为,效果怎样?近日,记者深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拉玛依市、克拉玛依区、白碱滩区、独山子区、乌尔禾区采访,全视角了解了克拉玛依市各级党委、部门全力维护社会稳定、推进平安建设所做的工作及取得的成效和经验。
克拉玛依市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宋宏利说:“就党委、政府和部门而言,没有稳定就没有发展的环境和条件,经济建设与平安建设必须统筹抓;就人民群众而言,盼有钱也盼有平安,没有平安,再有钱,日子也过不安心。推进平安建设,不仅要求党委、政府和部门牢牢地放在心上、抓在手上,更需要全社会积极关注、共同参与,共建美好家园。”
放眼全局,谋划“大平安”
从2004年以来,平安建设就在克拉玛依市、中央驻克企业、各行业普遍开展,十年多年里,“平安克拉玛依”建设深入人心,全市综治维稳工作步入自治区先进行列,并先后在全国推出“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县(市、区)——克拉玛依区”“全国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先进单位——白碱滩区”;在全疆推出“克拉玛依市重大事项稳定风险评估机制”经验、“五百”工作机制等平安建设品牌。该市4个行政区均被命名为自治区级“优秀平安县(市区)”,克拉玛依区综治委被表彰为全国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先进集体。
去年以来,该市市委、政府几次研究平安建设工作,把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五大安全保障”作为平安克拉玛依建设的总纲,明确了维护社会稳定、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生态环境安全、信息网络安全的12项具体工作,要求“一手抓法治、一手抓平安”,将平安与法治紧密结合起来,站在新的更高起点上,建设领域更广、人民群众更满意、实效性更强的“大平安”。
源头维稳,服务“大发展”
“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是平安建设的重要任务,而维护稳定的关键在源头治理。”宋宏利说:“这些年,我市认真学习贯彻中央对新疆工作的精神和习总书记的系列讲话精神,积极探索源头维稳的新举措,实现了‘多条腿走路’。”
——走群众路线,用群众的力量解决人民内部矛盾。该市探索建立人民调解“以奖代补”机制,人民调解员和村、社区干部每化解一起纠纷,视情况给予一定的资金奖励,极大地调动了民间力量参与到社会矛盾化解中来,每年化解民间矛盾纠纷上万件。
——走信息化管理之路,把握维稳工作主动权。2015年以来,该市探索建设运用基层社会管理综合信息平台,依托社区综治专干收集上报各类矛盾和问题,市、区综治办研判、分流、督办,相关部门及基层参与联动处置,共收集涉及社会稳定的各类信息3万多条,解决各类纠纷、隐患及群众困难等1000多件。
——走源头治理之路,从政策、制度层面解决社会矛盾。该市在油田单位、改制企业等领域探索企业、群众“和谐共生”模式,尽最大可能维护群众利益;推行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把稳定风险化解在工程项目建设之前、之初、之中;实行重点信访问题领导包案责任制,分类攻坚克难;实行社会稳定预警机制,对社会面可能产生的重大稳定问题,坚持预警在前、防范在前、化解在前,促进和谐发展,为抓城市转型、抓发展赢得了有利时机。
辩证施治,办好“大综治”
自今年4月初,开展打击“盗抢骗”犯罪专项行动以来,该市公安机关共破“盗抢骗”案件153起,抓获盗窃类犯罪嫌疑人66人,打掉盗窃团伙犯罪6个,普通诈骗团伙两个,累计追回赃款300余万元。紧接着,严打涉油违法犯罪活动、严打整治摩托车违法专项行动等相继在该市展开。同时,该市按照标本兼治的思路,开展学校、医院、道路等事故易发领域的平安创建,努力为全市人民建设一个安全、稳定、和谐的人居环境。
为创新社会治理方式,该市所有街道、社区开展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并配备专职或兼职网格员,收集信息、服务群众、开展综治维稳基础工作,实现管理格局重组、服务方式重构,形成“平安克拉玛依”的一大亮点。
通过近几年的努力,该市先后在街道、乡镇配备政法书记,在社区、村委会配备综治专干,在社区配备网格员、“去极端化”草根宣传员,在社区(村)建起义务联防队,调解员队伍,把政法、综治、维稳及平安建设的触角延伸到最基层,把平安建设置于坚实的基础之上。
宋宏利说:“平安建设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只要各级各部门认真履行综合治理领导责任制,高度重视、全面落实,只要全市人民团结起来,遵纪守法、邻里谦让,自觉与犯罪行为作斗争,平安克拉玛依建设一定能有更大作为,我们的家园一定会更美好!”(郭玉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