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群年轻的民警,人人都有自己擅长的技能;这是一处特殊的“学校”,年轻民警用自己的技能与激情,教育改造着服刑人员。
作为一家新建监狱,浙江省临海监狱里的民警平均年龄不到30岁。这些民警学历高、专业化程度也高,其中大学本科学历以上占了72%,心理咨询师占了21.99%。正是这样一群专业民警,为监狱工作注入了新鲜血液。
玩新潮游戏潜移默化影响服刑人员
“临海监狱里押犯年轻化比较明显。”副监狱长羊伟杰介绍说,“相较于传统的教育手段和方法,年轻民警更愿意尝试用新方法教育服刑人员。”
二监区副监区长柯诗明告诉记者,监区里20%的暴力犯犯罪形式都非常简单,可能只是一句话说得不对,就动手打人。
前不久,监区作为监狱试点开始尝试亲社会游戏教育改造手段,希望通过玩游戏的方式,影响服刑人员的人格。这种创新的教育方法,正是年轻民警提出来的。
“所谓亲社会游戏,其实就是希望服刑人员在游戏中帮助人,渐渐激发他们在生活中的助人行为,也就是暴力游戏的反向。”宁波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心理系副主任陈朝阳副教授说,“比如让服刑人员玩一个保护小企鹅的游戏,服刑人员在游戏中帮助小企鹅通过层层关卡,从而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让他们在生活中也能主动帮助他人。”
将亲社会游戏引进监狱,正是希望通过这类年轻人喜欢的游戏方式,在轻松的环境下,提高暴力犯人的人性化知觉,进而降低他们的攻击性,使他们更倾向于提高亲社会行为。“玩也要玩出水平,玩出不一样的东西,这就是我们希望达到的效果。”柯诗明说。
一副“O牌”让服刑人员开了口
“我们会用一些更时尚的手段来发现隐藏在服刑人员内心的事。”说这话时,叶胜显得信息十足。他是一名二级心理咨询师,也是省临海监狱七监区警务组长。
每次和服刑人员谈话,叶胜总会随身带一副“O牌”,这可是他的秘密武器。“O牌”全称“OH卡牌”,也叫“OH Cards潜意识投射卡”,由88张图画卡和88张引导卡组成。别小看这副“O牌”,它可是帮叶胜让好几个服刑人员开了口。
采访中,叶胜跟记者玩起了“O牌”,记者从176张牌中随机抽了一张卡片,在记者眼里,卡片上画着的两个小人手拉着手正在跳舞。“这说明你内心阳光、积极向上。但这张卡片在服刑人员眼里,却是另一种解释。”叶胜说。
郭帆(化名)是一名“90”后服刑人员,每天一到饭点就很焦虑,只要饭到的时间晚一点,他就大吵大闹,可事后反思他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发脾气。久而久之,同犯们都不愿意和他说话,郭帆心里憋屈,吵闹的次数更多了。
了解到郭帆平时喜欢研究星座、塔罗牌,叶胜就想着用“O牌”来帮他。原本对谈话教育反感的郭帆,一看到叶胜手里的“O牌”,竟对谈话教育充满了期待。
当时郭帆抽中的是和记者一样的卡片,可他看到的却是另一个故事:“我看到了两个人在打架。”
“为什么?”叶胜问。
“左边这个红色小人看上去很强势,右边绿色小人好像一直在躲。”
“你觉得这两个小人像你吗?”
“像,但我是绿色的,我哥哥才是红色的。”
在叶胜的引导下,郭帆慢慢说出了往事。原来,郭帆从小和堂哥在爷爷奶奶家长大,爷爷奶奶都护着哥哥,哥哥打他,他也不敢吱声。每次吃饭,郭帆都是最后一个吃,有什么好吃也都是哥哥先吃,轮不到他。“正是因为有这样的心理阴影,导致郭帆对吃饭有很大的执念,才会出现饭点晚就大吵大闹的情况。”叶胜说,找到根源后,郭帆打开了心结,开始学着克制自己,“他会克制自己发脾气,就是一种进步”。
2013年来到省临海监狱的叶胜,毕业于杭州师范大学心理学专业。于他而言,学习心理学、走进服刑人员内心都不是最困难的,如何缓解自己的情绪才是最难的。
“我需要感受服刑人员的内心世界,与他们产生共鸣,让服刑人员信任我,但我又不能过多地沉浸在他们的伤痛里,我最终的目的是开解他们。开解完,我还要自我调节,不能让他们的情绪影响我。有时候,自己承受的东西比服刑人员多。”叶胜说,他已经找到了自我调节的有效办法——潜水,“潜一次水,我就又满血复活啦”。
以科学方法为每个服刑人员“画像”
无册点名是全省监狱单位民警工作的一项基础考核。它要求每个民警能一眼认出监区内的所有服刑人员,这对入监监区民警永远是个难点。所有新犯入狱后在入监监区停留的时间不会超过2个月,脸生、光头、身着统一服装,要让民警在入监监区进行无册点名的难度极高。
但是,监区民警单鹏有个绝活,只看坐着的背影,就能辨认出所有入监监区的服刑人员。
单鹏将这归功于他的应用心理学专业学习。“怎样观察、怎样分析、怎样应用,就是我最擅长的。”单鹏说。
入监教育的其中一项工作,就是心理测量,这也是单鹏拿手的。通过四张量表的测量,单鹏基本可以判断一个服刑人员的心理状态。其中4号量表卡特16pf测试,是从16个方面描述服刑人员的人格特征。“人格对于服刑人员来说很重要,它渗透到服刑人员的所有行为活动中,影响着服刑人员的活动方式、风格和改造效果。”单鹏介绍说,卡特16pf一共187道测试题,通过人格因素推算公式,可以得出相应结果。
服刑人员林周(化名),经卡特16pf测试显示,因素L怀疑性高、因素O忧虑性高、因素Q4紧张性高。结果出来后,单鹏又对林周进行了重点关注,发现林周是个疑心病很重的人,而且非常悲观,没有耐心,这些特点都和测试结果高度吻合。
“面对这样的服刑人员,就要想办法让他充分相信你。”单鹏说,为此他做过不少努力。比如林周生病期间,想打亲情电话,单鹏答应他会想办法,“当然我这样说他未必会信”。于是,每次争取,无论有没有结果,单鹏都会告诉林周,“就是想让他知道,警官心里是记着这件事的”。久而久之,林周对单鹏产生了信任,日常改造中也最听单鹏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