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锦州踏响最强足音 法治力量护航改革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锦州市经济社会发展成就之法治锦州篇
近两年来,法治锦州步履铿锵,踏响了为建设辽西区域中心城市营造良好法治环境的最强足音。从2015年的法治锦州建设年,到2016年的“为民、公正、清廉”主题教育,“进行时”已不足以标注法治锦州的进程,“加速度”生动地诠释了法治锦州的急迫与成就。
东湖公园宪法广场
开展法治锦州建设年活动 初步形成法治锦州新格局
锦州振兴离不开法治,全面深化改革,解决各种矛盾和问题,尤其需要法治力量全程护航。2015年,市委、市政府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法治锦州建设年活动。
法治成为锦州发展的新常态。一个个全面推进依法治市、全力打造法治锦州的有力举措相继实施,法治锦州建设年活动取得了显著成效。
基层法庭配备巡回审判车
全力推动司法体制改革,司法环境不断改善,司法公信力大幅提升。市委制定了领导干部和司法机关内部人员干预司法活动、插手具体案件处理的相关规定,有效遏制了插手干预案件行为。市中院、市检察院、市公安局联合印发了《强化案件证据规格、加大指控犯罪力度、确保刑事案件质量》的文件,推动了司法规范化建设。“执法执纪”专项整治纠正了司法突出问题。市委政法委出台“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促振兴”十项措施,组织百名法官、百名检察官、百名公安干警帮扶企业,帮助解决问题132个。
公安干警宣传法律知识
全力拓展普法宣传覆盖面,普法宣传方式方法不断改进,干部群众法治意识日益增强。领导干部带头学法,带动了公职人员学法。城乡基层普法提高了群众法治意识。全市共组织普法宣讲1.6万余次,受教育人数近185万人次。全市社区、行政村普法教育覆盖面达到95%以上。校园普法预防了青少年违法犯罪,未成年人犯罪率同比下降44%。“法治大讲堂”、法治大集以及市东湖公园宪法广场、法治文化街路等,形成了层次分明、各具特色的法治文化品牌。
全力推进简政放权,依法行政能力不断提升,法治政府建设成效明显。全市43个部门行政权力由4231项减少到1985项,核减率53%。2110项各类审批事项,取消下放825项,削减率39.1%,建设工程用章由153个削减到39个,削减74.5%。66家涉审单位进驻公共服务中心,实行一站式审批,实现了两集中两到位。涉企执法检查行为由98项压缩为65项。开展规范性文件清理,筹备地方立法工作。市级共废止、宣布失效规范性文件182件。
巡回审判车走进乡间地头 解决邻里纠纷
全力创新社会治理方式,依法治理能力不断加强,人民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持续攀升。各级党委政府推行网格化管理工作模式,216个社区、1139个村建成了网络化管理体系,实现基础网格化管理100%覆盖。“护校安园”专项行动、“大排查大整治”专项行动、社会稳定风险评估规范年活动等都取得了扎实成效。健全大调解机制,调解化解3439件矛盾纠纷。加强律师行业管理,规范了律师执业行为。
法治锦州建设年活动被评为“锦绣人家侃幸福·2015锦州百姓最关注的十件大事”之一,全市初步形成了尚法守制、公平正义、诚信文明、安定有序的法治锦州新格局。
开展“为民、公正、清廉”主题教育 巩固深化法治锦州建设年活动成果
过硬的政法队伍是法治锦州建设进程的重要保障。2016年初,市委政法委在全市政法系统部署开展“为民、公正、清廉”主题教育,从抓队伍建设的方向、导向、保证三方面发力前行,巩固深化法治锦州建设年成果。
以筑牢思想根基为核心,牢牢抓住队伍建设的方向。始终坚持把学习教育、理论武装摆在队伍建设的首要位置,通过多种灵活有效的形式,强化广大干警的思想认识,夯实筑牢队伍的党性根基。5月9日至13日,市委政法委组织开办了基层政法干警培训班。5月31日,第二届锦州市双十佳人民满意的政法干警(单位)颁奖盛典在市工人文化宫举行。“七一”前,市委政法委组织开展纪念建党95周年暨学党章党规知识竞赛活动。编辑下发了《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全面依法治国论述选编》6000余册。
以提升服务质量为根本,牢牢抓住队伍建设的导向。在开展的“解难题、办实事”活动中,要求每名干警要立足本职岗位重点为经济发展服务,在日常工作和执法办案中为民为企业办一件实事,解决一个实际困难。活动开展以来,全市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公安机关、司法行政机关纷纷深入重点企业,开展法律服务,制定便民措施,解决发展难题。仅两级法院就有500多名法官深入744家企业开展司法服务,解答企业家提出的涉法问题1450余个,帮助企业解决发展难题50余个。
以狠抓纪律作风为重点,牢牢抓住队伍建设的保证。市委政法委在全市政法机关开展了“六项纪律”专题学习教育活动。全市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公安机关按照活动方案的要求,针对各自队伍中的突出问题,大力加强执法规范化体系建设,健全和完善各项监督制约机制,开门纳谏、健全制度、铁腕肃纪,不断把法治锦州建设引向深入。(孙松玲 秦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