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所远离城市的学校,但这里的学生牵动着城里无数家长的心;这是一所充满爱的学校,每一个老师都用自己的爱心来关爱和呼唤那些曾经迷失的少年迷途知返,守望着这些祖国的花朵重新绽放。这里是贵州省遵义市唯一的一所工读学校——遵义市红花岗区新雨学校。
新雨学校建于2012年9月,是由遵义市红花岗区财政全额拔款,针对有严重不良习惯和轻微违法犯罪行为的未成年人进行教育、矫治的一所专门学校。同时,也是贵州省唯一的一所全国工读协会常务理事单位,更是中央综治委“预青专项组”指定的全国20所专门教育试点之一单位。
建校以来,学校始终以“博爱、修身、立志、守法”校训为指引,在教育矫治违法未成年人方面取得可喜成绩,先后荣获贵州省优秀“青少年维权岗”、贵州省育新工程“省级示范单位”称号等等,得到各级政府的高度肯定、社会的普遍赞誉和家长的充分认可。
突出德育地位发挥育人功能
为给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优化学习环境,遵义市红花岗区新雨学校从打造校园文化着手,将校园文化作为第一课堂的补充、延伸和拓展,充分发挥环境的熏陶作用,凸显校园环境的德育功能,特别是“博爱、修身、立志、守法”校训,“挽救孩子、积德家庭、造福社会”的宗旨,“蒙以养正、果行育德”的办学核心思想,充分利营造浓厚文化氛围,对学生进行正面引导。
学校的主要教育对象一般是13岁至17岁,有违法或轻微犯罪行为,不宜留在原学校,但又不宜劳动教养或判刑的中学生和社会适龄青少年。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新雨学校将入校学生分为文化班、中专班、军训班、过渡班4个班级,按照“关爱无微不至,教育诲人不倦,影响潜移默化,管理严格活泼”的办学要求,建立了帮扶承包制、自省交流制、交心谈心制、寝室讨论制、跟踪服务制等行之有效的制度。同时开设数学、语文、外语、军训、国学、美发、法律、思品、心理、计算机、体育、音乐等课程。
教学期间,定期组织学生到监狱、劳教所参观服刑服教人员的生活、生产场景,通过服刑服教人员的“现身说法”给学生进行警示教育,引导学生认识违法犯罪的危害性。
实行职技教育巩固转化成效
新雨学校部分学生因过去辍学时间久、长期厌学等原因,在学校就读期满后,不愿再返校就读。针对以上情况,学校认为这群孩子从返社会后,若手无一技之长,再加上自制力弱,容易重走“老路”。
为了让这些孩子掌握一门技能,实现自食其力,学校与遵义重美职业技术学校2013年达成共同办学协议,重美职校负责学生技能培训和就业安排,学校担当教育管理职责,真正实现成人成材的教育模式。学校美发中专班70余人已毕业就业,有的学生还获得美发店“进步奖”,有的还获得中级证书。
针对一部分学生离开学校后,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或者家长无时间管教等因素,造成大量学生辍学的现实。为进一步巩固矫治效果,让学生顺利完成义务教育,保障其受教育的权利,学校摒弃了落后的豢养方式,积极主动为学生创造条件与大自然接触,与社会接触,与普校交流合作,开拓学生视野,感知社会变化,接收新思维。如学校每周的美发班下乡理发活动,每月的养老院义务劳动活动,每年的拉练扫墓活动,学生篮球交流活动、足球比赛活动、参观贵大校园活动、法制宣讲走进普校校园活动等等。
积极倡导“六心”教学理念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尊重就没有教育”,新雨学校积极倡导以忠心、爱心、耐心、恒心、细心、悉心为主的“六心”教学理念,对问题学生进行教育辅导。在教学中,将尊重学生人格、维护学生尊严贯彻始终,对犯错的学生,及时给他们搭建改正平台,让他们自觉承认并改正错误。
在学生发生矛盾时,教师并不急于批评与指责,而是找当事人和其他同学了解情况,然后让双方面对面分析事情的起因,找出各自的对错,再由教师做总结点评,引导学生自觉主动地化解矛盾,用宽容之心待人处世。
从2013年开始,贵州大学青年联合会“预青”服务队与学校学生进行书信交流,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传递大学生身上的正能量。从2015年起,“预青”服务队利用暑假“三下乡”实践活动来校支教半个月,面对面的帮扶引导。同时,学校每年送部分学生到贵大进行参观交流,感知大学生生活的美好,激发学生的进取心。
自新雨学校建立3年来,遵义市红花岗区未成年人“两抢一盗”犯罪大幅下降,其中抢劫下降57.23%,抢夺下降52.94%,盗窃下降50.07%;红花岗区未成年已决送贵定少管所服刑2013~2015年分别为82人、53人、30人,呈逐年下降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