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政法委员会

中央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

设为首页 | 我要投稿
长安播报

河南:“可视正义”成为司法新常态

2016-09-16 08:23  来源:法制日报  责任编辑:王淑静
字号  分享至:

  河南法院七年直播庭审案近十四万件

  “可视正义”成为司法新常态

  “3号庭有个庭审直播,应该开始了!”8月26日9时许,河南省洛阳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曲海滨在去开会的路上打开手机轻声说道。只见他在手机屏幕上熟练地点击几下后,出现了庭审画面,审判长郝丹丹说:“再审申请人赵某,因与被申请人尹某、胡某合伙纠纷一案……”

  曲海滨盯着庭审画面说:“我经常通过手机观看庭审直播,既能看到庭审布局、审判人员仪容仪表及驾驭庭审的能力,及时发现需要改进的地方,又能直接听到当事人的声音,了解群众呼声。”

  如今,不仅仅是曲海滨,任何一个公民只要手中有上网设备,就能登录河南三级法院的官方网站,点开“庭审直播”栏目,“旁听”案件审理全过程。

  数据显示,河南法院从2009年10月首试庭审直播,截至目前,庭审直播案件已达139618件,占全国法院庭审直播数量之首。最高人民法院2014年通报的统计数据表明,全国法院共庭审直播案件6.6万件,河南法院同期的直播案件为5.1万件,占全国法院直播案件总数的80%。

  “在庭审网络视频直播中,省高院直播案件1598件,占1%;19个中级法院直播案件18266件,占13%;164个基层法院直播案件119754件,占86%。”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张立勇向《法制日报》记者表示:“通过互联网直播庭审过程,使‘可视正义’成为司法新常态,不仅让人民群众成为司法公开的参与者和监督者,增强法治意识,还促使法官自觉提高自身素质,从而倒逼个案司法公正。”

  案件上诉人主动申请撤诉

  官司打来打去,法院感到头痛,当事人颇有怨气。让南阳市中院院长庞景玉没想到的是,这起案件的上诉人会主动申请撤诉。

  2010年,庭审直播工作在河南法院刚刚运行,有的法官担心庭审细节问题会被当事人“抓住把柄”,有的担心会形成“舆论审判”,但河南省高院将此项工作作为当年全省法院向社会公开承诺完成的十件实事之一,并从当年开始纳入年度绩效考核。

  当时,南阳市中院决定,对上诉人南阳市某商贸公司与南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工伤认定案件首次进行网络直播。

  2008年,原南阳市社保局作出对某商贸公司一名职工工伤认定的决定,商贸公司不服,向卧龙区法院提起诉讼。但按照相关法规及司法解释规定,工伤认定案件是复议前置案件,当事人不服应该先向复议机关提请行政复议,对复议不服方能提起行政诉讼。

  卧龙区法院据此驳回了商贸公司的起诉。商贸公司认为“官官相护”,便提起上诉。南阳市中院研究后认为,该案对于行政相对人正确把握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的相关程序很有教育意义,便决定进行网络直播。

  “大家都说‘官官相护’,起初觉得法院的解释是为袒护社保局在曲解法条,但看到法院有勇气把案件现场直播,我们的顾虑也就消除了。这种做法说明法院敢于主动接受社会监督、检验,我们申请撤诉。”上诉人商贸公司的代理人当庭表示。

  “庭审直播可以增强司法透明,实现阳光司法,促进司法公正,规范司法礼仪和庭审秩序,提高审判人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提升司法公信力和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庞景玉感慨地说。

  “关注哪个案件,不需要再到法院参加旁听,通过网络就行,不仅减少了来回奔波的麻烦,如果错过开庭时间,还可以在‘直播回顾’栏目观看回放。庭审直播就是方便!”法律工作者陈天鹏说。

  “从干警们刚开始的不理解,到现在的形成共识,即司法公开的关键和重心都在庭审公开,庭审直播可以让更多不在庭审现场的人民群众感受到‘看得见的正义’。”河南省高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副主任金少良在接受采访时,列出了手头的一组数据:2010年全省法院庭审直播案件2073件,2011年15301件,2012年16970件,2013年16913件,2014年51142件……

  庭审过程实现全程留痕

  “热点案件社会关注度高,庭审直播的普法效果最好!”焦作市中院院长李玉杰介绍,2011年7月25日,该院以庭审直播的方式对“瘦肉精”案件进行审理后,再也没出现过类似案件,养殖户非法使用“瘦肉精”的现象得到有效遏制,食品安全意识大大增强。

  “这也是河南法院首次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对涉及食品安全犯罪的被告人定罪量刑。庭审直播承载着矫正争议、平衡利益、引导公众对法律信仰的功能,实现了庭审过程的‘全程留痕、全程可视、全程监督、全程公开’,提高了法院工作的透明度,规范司法行为,还满足了人民群众对案件的知情权、表达权、监督权。”张立勇说。

  “裁判文书上网是公开裁判结果,而庭审直播则是将开庭过程变成一个生动直观、经济快捷的普法课堂,弥补了公众从媒体上了解新闻内容的有限性和信息接受的被动性,有助于公众在全面了解庭审情况的基础上,独立思考并形成自己的观点。同时,网民数量巨大,普法教育的受众也出现几何级数的上升,这是面对面的一堂法治课所无法实现的。”金少良介绍说,河南法院自2009年起在全省三级法院全面推行裁判文书上网后,省高院下发关于《全省法院庭审网络视频直播实施细则》等文件,对庭审直播范围、审批程序、直播流程、舆情风险评估、评论回复以及定期报告制度等都作出详细规定。

  金少良介绍说,在案件选择上,法院尽量选择与人民群众利益相关、群众普遍关注、有直接教育意义的案件直播;在手段方式上,实现了固定直播和利用移动便携设备直播的相互统一、彼此配合,在深入群众、深入社区、深入乡村巡回直播方面取得很大进展。巡回法庭、社会法庭、公开审判案件的直播比例不断提高,使案件审理真正走入群众、贴近群众;在案件类型上,民事案件占了相当大的一部分,有92765件,占66%;刑事案件33369件,占24%;行政案件5343件,占4%;巡回法庭4003件,占4%;其他还包括减刑假释、再审等案件3050件,占2%。

  创新微博视频庭审直播

  6月26日,国际禁毒日,郑州市中院通过新浪微博、庭审视频直播了张某等5人走私运输毒品案庭审全过程。这是河南法院系统首次通过微博视频直播庭审实况,阅读量达170万人次。

  不同以往的微博图文直播和视频直播,郑州市中院此次开辟了一种全新的司法公开路径——微博视频庭审直播。只要网友进入新浪微博关注“郑州中院”,点击“司法公开”栏目直接观看庭审,在案件审理时间段内,通过法官区、公诉人区、被告人区、辩护人区和旁听席等同步画面传送,就能实时观看法庭内部庭审同步音视频。

  谈起此次探索,郑州市中院院长于东辉说:“庭审直播扩大了公开审判的范围,不受时间、空间、地点的限制,人民群众只要对庭审或某一类案件感兴趣,就可上网观看,增加了社会公众对庭审活动的监督面。”

  “庭审直播使司法公开从静态到动态,从传统庭审旁听的‘现场正义’、报纸广播的‘转述正义’,到电视和网络的‘可视正义’,是一次质的飞跃。但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比如,一些年龄偏大的法官对新事物的畏难情绪导致不愿进行直播,一些年轻的法官则担心自己庭审驾驭能力不足不敢进行直播,一些复杂、疑难案件担心会被舆论炒作等等。”张立勇坦言。

  张立勇表示,大力推进司法公开,是破解司法难题、提高审判质效、提升司法公信力的重大举措。河南法院将一如既往地把庭审直播打造成为法治宣传的公开课,主动接受社会各界监督的大平台,使之真正成为“互联网+”时代的司法新常态。(赵红旗)

相关报道

问责,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抓手

党中央对问责是动真格的,失责必问决不是口号,已经成为实实在在的行动。

直播: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新闻发布会

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闭幕后,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召开新闻发布会,有关方面负责人就本次会议表决通过的 ...

银行卡被盗刷用户遭遇索赔难 谁该承担责任?

若客户未能妥善保管卡片造成卡片丢失,或是造成了信息泄露,客户方面实际是存在一定过失责任。

致敬守正义斗腐败的检察人

“查办贪官不是目的,让更多官员保持廉洁性才是根本。预防职务犯罪警示教育起到了这个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