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政法委员会

中央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

设为首页 | 我要投稿
长安播报

双语法官杨华晖办案信得过判得服

2016-09-12 17:26  来源:法制日报  责任编辑:郭美宏
字号  分享至:

  一遍汉语一遍藏语主持别样庭审 近30年主审参审各类案件500余件

  双语法官杨华晖办案信得过判得服

  我国有3100多个基层法院、16万多名基层法官,他们身处司法为民、公正司法第一线。多年来,广大法官扎根基层、服务群众、化解矛盾、定分止争,为维护一方和谐稳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作出了积极贡献。

  从9月11日起,本报与最高人民法院联合推出“法治中国行·法官故事”专栏,多角度、多侧面地讲述基层法官的感人事迹和精彩故事,展现基层法官坚守为民情怀,坚持公正司法的精神风貌,展示人民法院全力推进依法治国,建设法治中国的良好形象。

  杨华晖,女,藏族,51岁,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迭部县人,大专学历,中共党员,四级高级法官。1983年9月参加工作,1988年9月调入迭部林区基层法院,历任书记员、审判员、庭长、副院长等职,现任迭部林区基层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副处级)。先后荣获“甘肃省三八红旗手”“林区法院系统先进工作者”“人民满意的好法官”“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荣立个人三等功一次。

  记者见到杨华晖的时候,她刚打完两个星期吊针。虽然重感冒还没好,但她还是坚持回到工作岗位。

  杨华晖是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迭部林区基层法院院长,也是该院唯一的藏汉双语法官。

  近30年的法院工作中,杨华晖充分结合当地藏区民族特色,高效发挥双语优势,着力加强庭前案情了解和庭后案件回访,将法律威严与社情民意完美融合,赢得众多当事人的理解和尊重,有力维护了民族团结,促进了当地经济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

  架起藏汉沟通桥梁

  迭部林区是全国九大重点林区之一,也是长江上游重要的水源涵养林和甘肃南部重要的绿色屏障。这里地处藏区,居民80%以上是藏族群众。

  “迭部林区基层法院审理的案件超过70%是涉林案件,被告人大多都是林缘地区不懂汉语的农牧民。”杨华晖操着一口流利的汉语说出这番话,让人很难相信她是一位土生土长的藏族人。

  上世纪80年代,迭部林区法院建院时缺少双语人才,正在当地一所小学从教的杨华晖被调入法院工作。

  从那时起,杨华晖就是院里唯一的藏汉双语法官,直到今天,她依然承担着大量翻译工作。

  杨华晖总是一遍汉语一遍藏语主持整个庭审过程,确保庭审顺利进行,像这样“别具一格”的庭审现场,在迭部林区法院已是平常事。

  迭部林区法院副院长朱正勇告诉记者:“在少数民族地区办案,大量工作都在回访、执行、调解等庭外环节中,需要和群众打成一片,杨院长就是一座法官和群众沟通交流的桥梁,要不是有她,我们都没法和藏族群众正常交流,更别说执法办案了。”

  朱正勇的话很快便得到了印证。

  8月25日下午,杨华晖一行拎着礼品徒步爬山,赶往迭部县电尕镇更古村村民巴某家中回访。

  身披破旧藏袍的巴某早早就在自家门外翘首以待,见到杨华晖法官一行马上快步迎了过来。

  “求珠得勒(下午好)!”巴某一开口便是藏语,杨华晖也以藏语热情回话。一行人进入巴某家破落不堪的主屋内坐定,杨华晖和巴某用藏语交流起来,其间她穿插着翻译,好让其他人知道他们说了什么。

  原来,2014年6月,巴某为修建房屋,盗伐了林场30棵松树,迭部林区法院依法判处其有期徒刑3年、缓刑4年,并处罚金3000元。杨华晖担心巴某承担不起应缴罚金,因此除了告知他缓刑期间需要注意的问题外,还特别询问了他的经济状况,并表示法院将尽最大努力为其争取一定减免。巴某连连点头,对杨华晖的关心感动不已。

  有情司法赢得信任

  审判实践中,许多法律术语在藏语中并没有对应的释义,杨华晖会将其准确拆解成简单平实的藏语,传达给藏族群众。

  而更多时候,杨华晖总能在结合社情民意、尊重风土民俗,在合法、合情、合理的条件下化解矛盾,以女性特有的细腻和柔情打动当事人,让被告人信服,实现案结事了。

  近段时间,迭部县达拉乡盗伐林木案相对高发。杨华晖决定赶往该乡高吉村,到因盗伐林木获刑的金某家中回访,同时开展群众普法教育,尽量杜绝此类事件的发生。

  8月26日一大早,杨华晖一行驱车70余公里,从法院出发沿山路赶往高吉村。

  在金某家中,杨华晖见到了金某的妻子和两个孩子。还没等杨华晖开口,金某的妻子就哭了出来。

  杨华晖的眼圈也有些湿润,她和闻讯赶来的高吉村村主任扎西当主、村长江巴一起,用藏语耐心劝慰着金某的妻子,询问她的生活情况,为一家人的生计筹划对策。

  平时少言寡语的杨华晖,一见到群众就像见了亲人,嘴里的话说不个停。金某的妻子在她真情的感动下,渐渐舒展了愁容。

  当天适逢高吉村村容整修,很多藏族群众在村头参加劳动。抓住他们休息的空当,杨华晖和大家围拢成一圈聊起了金某的案子,适时开展普法宣传,警示大家一定要引以为戒。

  怕耽误大家劳作,杨华晖的普法宣传简明扼要,很快便结束了。此时人群里突然站出一个人,拉着杨华晖就往前走。

  杨华晖认出,此人曾因盗伐林木罪被判刑,刚获释不久。虽然被判了刑,但通过杨华晖多次耐心释法说理,终于让他认清了自己的错误,不仅诚心认罪,更对杨华晖的公正不阿敬佩不已,因此一定要“请杨院长去家里坐坐”。

  当一杯杯热腾腾的酥油茶端到众人面前时,迭部林区法院办公室主任乔小龙不禁感叹道:“要不是杨院长工作到位,哪里会有被判了刑的人还会请法官喝茶!”

  据介绍,多年来,类似的事情不胜枚举,很多被杨华晖判了刑的当事人不仅不恨她,反倒对她别样信服和尊重,甚至有服刑人员家属感念杨华晖的公正和生活上对他们的照顾,特地为他缝制了一双绣花鞋。

  忠诚守卫正义天平

  藏区群众憨厚朴实,格外看重人情,因此难免有一些被告人、当事人,为逃避法律制裁或减轻刑罚,托人情、走关系。但这些到了杨华晖那儿,全被挡了回去。

  她说:“不管是躲还是藏,都不能办人情案、关系案。我对当事人的情,绝不是超越法律的私情,而是在法律允许范围内为当事人着想的真情。”

  迭部林区法院审判人员不足,庭室配备不全,尤其是刑事审判庭庭长多年缺位。当过分管刑事审判工作副院长的杨华晖一直带头办案,自参加工作至今,她先后主审和参与审理各类案件500余起,每一起都经得起历史的检验。

  “杨院长办的案件信得过、判得服”,这是当地藏族群众对杨华晖的评价。

  作为一名法院院长,杨华晖至今还和丈夫挤在法院对面山腰上一间算上院子才50多平方米的低矮平房里,喝的是山上的泉水,用的是土炉土灶。

  由于经费不足,迭部林区法院没有属于自己的办公楼,全院挤在临时租用的两栋居民楼内办公。杨华晖没有一句怨言,经常自己去各个部门口头传达工作,还说“正好借爬楼梯的机会锻炼身体”。

  再苦再累,杨华晖都没有一丝抱怨,唯独提起家人时,她的眼圈登时红了起来,眼泪止不住地滚落。

  作为法官、翻译、院长,院里的大多数工作都不能少了她。因为工作繁忙,女儿自小就被杨华晖送到了江苏的奶奶家抚养,十年来,他几乎每年只能见女儿一面;她的母亲虽然就住在迭部县,但她一年回家的次数还不如两手的指头多。

  擦干眼泪,收起柔肠,眼前的杨华晖又一次露出坚毅的目光。她说:“既然选择了司法事业这条道路,就必须坚持走下去,而且要走得好,走得精彩!”(蔡长春)

问责,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抓手

党中央对问责是动真格的,失责必问决不是口号,已经成为实实在在的行动。

直播: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新闻发布会

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闭幕后,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召开新闻发布会,有关方面负责人就本次会议表决通过的 ...

银行卡被盗刷用户遭遇索赔难 谁该承担责任?

若客户未能妥善保管卡片造成卡片丢失,或是造成了信息泄露,客户方面实际是存在一定过失责任。

致敬守正义斗腐败的检察人

“查办贪官不是目的,让更多官员保持廉洁性才是根本。预防职务犯罪警示教育起到了这个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