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岁的他勘查各类现场6000余次,检验鉴定案件上万起,从未有过差错。他就是湖北省十堰市公安局东岳分局刑事技术室主任、高级工程师熊清华。
指纹“开口”,破获特大恶性案件
2014年10月10日晚,十堰市城区某炒货店发生一起特大恶性抢劫强奸案。
案件发生后,熊清华立即率技术人员赶赴现场,展开勘查和痕迹物证提取等工作。由于现场变动较大,没有提取到有价值的痕迹物证。
熊清华对捆绑受害人的胶带进行研究,试图从中找到有价值的指纹。面对一团缠绕在一起的胶带,熊清华带着助手一头扎进实验室。配药水、浸泡,然后整整花一天时间剥开3米长的胶带团,并挂起来晾干。
功夫不负有人心。熊清华在一段胶带的末端发现一枚清晰的指纹,有13个指纹特征点。采集到这枚珍贵的指纹后,专案组通过手印确定了犯罪嫌疑人。专案组经过侦查布控,将犯罪嫌疑人梁某抓获。梁某对抢劫、强奸的犯罪事实供认不讳。
纸片“留名”,捕捉到破案信息
在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电子物证、影像识别、测谎等众多高尖端科技设备的投入,为公安机关侦查破案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2013年9月5日,张湾区车城路发生一起入室抢劫杀人案,一家三口被杀死在家中。接警后,熊清华立即带领法医、影像人员赶到现场,通过勘查,在现场提取到大量的手印和鞋印等证据。但在调查过程中,由于掌握的线索有限,犯罪嫌疑人一直未能锁定。
在勘查时,一张放在沙发扶手上的纸片引起熊清华的注意。如同一名出色的猎人,他嗅出这张纸片的异味。这是一张一年前的拘留通知书,熊清华小心将它收集起来。
“这份拘留通知书为何出现在家中醒目的地方?按照常规分析,这本身不是啥光彩的事,平时肯定都放在隐蔽处;再则,一年前的东西出现在案发现场,肯定与案件有很大联系。”在案情分析会上,熊清华提出自己的质疑。根据熊清华的分析,专案组很快达成共识,找到案件突破口。熊清华则带领技术人员从现场和拘留通知书上提取手印,为作案过程分析和案件侦破提供技术支持。
很快,案件取得突破性进展。民警沿着拘留通知书这条线索排查出嫌疑人,并在某旅社将正准备退房潜逃的犯罪嫌疑人张某抓获。(彭 栋 段吉雄 朱晓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