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湖北省武汉市公安局充分发挥刑侦情报研判中心作用,全面整合信息资源,以人、案、物、现场痕迹物证等要素关联分析为突破,最大限度提升情报研判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截至目前,已成功串并案件112串、658起,研判认定犯罪嫌疑人213名,为打击“盗抢骗”犯罪专项行动提供了实时精准的信息支撑。
定时向武汉全市公安系统发布每日研判专刊
8月16日,汉口世纪家园小区发生一起入室盗窃案。“凌晨”、“攀高”、“一人作案”,民警快速串并同类案件,又通过网上比对痕迹查实嫌疑人身份。接到此信息,后湖警务站民警每天凌晨设卡对乘出租车和单身徒步男子进行重点盘查,11天后的8月27日凌晨,在检查一出租车时,拦下一名与嫌疑人体貌特征相似的男子,连夜审查,一起系列案告破。
今年以来,武汉市公安局刑侦支队刑事警情回访、案件分析串并工作越来越流程化、规范化、精细化,并形成准确、及时发布刑事情报的机制。为此,刑侦支队专门为情报研判中心增配了27名警务辅助人员。他们经专门培训后上岗,协助民警每天对当日刑事警情进行电话回访、分类、研判、串并。
对于侵财类重点案件和重点发案部位等信息,情报研判中心分析研判后形成“产品”——《每日研判专刊》,定时向全市公安系统发布。今年以来,专刊已发布113期,各分局反映侵财犯罪打防控基于有效的情报指导,思路更清晰了。
对于区域性的高发案件,中心进行持续定向分析研究,从发案部位、时段、案件类别、案件特点、嫌疑人作案手段、受害人损失情况、现场痕迹物证等各方面入手,综合研判后专门给相关分局提出“定制”的对策及建议。
同时,中心每月初还坚持对前期案件规律、作案人群等进行综合研判。今年以来,先后发布月度分析及盗窃电动车、技术开锁盗窃、流窜高危人员等各类分析15期,引导基层一线所队站提升研判和侦查能力。
依托大数据资源,挖掘潜在的案件关联信息
今年1月,武汉流窜盗窃案呈现集中高发态势。这一动向被情报研判中心及时捕捉。通过分析,中心认为来自同一地区的流窜人员集中作案是此类警情上升的主要因素。
经专题研究,全局组织展开打击此类流窜犯罪的专项行动。刑侦支队联合市公安局警务指挥部情报中心,网安、治安支队等部门组建了打击高危地区人员流窜盗窃犯罪专班。
与以往破案不同,专班前期专门组织警力研究和经营刑事信息,以此为基础,不断挖掘新线索,迅速掌握了一批在武汉实施流窜入室盗窃、盗窃工地电缆线的某地犯罪团伙作案、销赃情况。
5月28日凌晨,刑侦支队、东西湖分局在东西湖金银湖某工地抓获犯罪嫌疑人2名,一举破获金银湖地区此类案件10起。6月7日,刑侦支队、洪山分局又对盘踞在洪山、东湖新技术开发区作案的流窜盗窃作案团伙实施收网行动,5名犯罪嫌疑人落网,查证案件7起。
此后,基于情报引领,战果不断扩大。据统计,全市上半年两次集中收网,先后抓获犯罪嫌疑人62名,破获涉及全国多省市案件240余起,涉案金额数百万元。
与此同时,刑事研判中心依托市公安局大数据资源,不断挖掘各项数据资源中潜在的案件关联信息,总结本地刑事案件的发案规律和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研判分析,有效打击和震慑高危人员的不法活动。据介绍,今年已对3个重点地区来武汉且有作案前科人员和在逃人员进行深度研判,对有侦查条件的人员下达查控指令15条,协助打掉各类侵财团伙10个,抓获犯罪嫌疑人26名,破案126起。
夯实数据,力求研判精准
佩戴好执法记录仪、出警智能终端设备,现场不仅要采集案件基本信息,还要尽可能收集案件影音信息、嫌疑人个性化信息,做到要素规范、精确。
今年2月24日,江夏分局破获市公安局督办的一起系列抢劫“面的”司机案。案发时,犯罪嫌疑人采取搭乘“面的”到江夏青龙山偏僻处、持刀抢劫现金的方式作案。在回访被害人并收集视频信息时,民警捕捉到作案人吸烟并在现场丢弃烟头的细节,立即提取烟头上的DNA并通过鉴定,比对出有前科人员肖某。
在武汉刑侦战线,一旦发现刑事警情要素填写不全、回访刑事警情信息不规范等问题,都会被全市通报并下达整改意见。“我们的目的就是确保数据的及时性、真实性、完整性。”刑侦支队分管情报工作的负责人说。
刑事情报研判中心除狠抓案件信息质量,还建立高发类案专项研判分析机制,实时展开工作,并在每周三定期组织研判警力参加重点警情类案研判分析例会,提出防控建议,实现情报研判由“事后分析”向“事前预测”转型,为各分局防范和打击侵财犯罪提供精准的信息支撑。
武汉市公安局刑侦支队还指导各分局整合刑侦、网侦等警种力量,纷纷建立合成作战中心,信息应用程度高、运用数据广、作战效果好的洪山分局、汉阳分局,还成立了情报研判室,促使全市刑侦战线把合成作战融入“情报指导勤务”一体化工作机制中。(杨槐柳 刘万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