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重庆市黔江区紧紧围绕“提升基层组织建设规范化水平、提升工作手段信息化水平、提升平安创建社会化水平、提升基础工作精细化水平”总要求,紧扣公安改革和“四项建设”,全面加强“三基”建设和推进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建设。2016年,新建并入驻派出所10个。截止目前,重庆黔江区共建成派出所30个,实现“一乡(镇、街道)一所”目标。
思惠民之举措,谋划“一乡一所”建设
重庆市黔江区辖6个街道和24个乡镇,结合行政区划、人口分布、治安形势、警力等因素,于2015年实现20个街道、镇派出所入驻。该区作为渝东南区域性中心城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社会治安形势复杂,社会矛盾相对突出,为切实巩固基层政权,增强该区群众的安全感,筑牢警地战斗堡垒。2016年,区委、区政府立足党政所需、群众所需、公安发展所需,深入谋划、积极推进“一乡一所”建设。
户籍办理、人口管理、接警处警事关群众的切身利益,增强户籍制度改革、行政审批改革、公安改革带来的“获得感”,是提升群众满意度和执法公信力的有效举措。金洞乡部分村离原管辖派出所驻地有40公里,且交通不便,群众办事极不方便,快速接处警无从谈起。建设“一乡一所”让群众在办理证照中少跑路,进一步提高接处警效率,成为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关键。
派出所强则基础强,派出所兴则公安事业兴。基础信息采录、情报信息收集、安全生产监管等落脚点在派出所,强化“基础信息化”工作是“四项建设”的必然要求,该区年初将建设“一乡一所”纳入公安改革三年规划和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进行谋划,确保基础信息更加鲜活、情报信息更加灵通、安全防范更加严密,为警务实战化和警务惠民打下坚实的基础。
聚各方之力量,保障“一乡一所”建设
“一乡一所”建设是系统工程。面对人、财、物并不充分的客观条件,黔江区区委、区政府迎难而上、主动作为,以愚公移山的精神,整合资金,全力保障“一乡一所”建设。年初,区委、区政府召开常委会、常务会专题研究平安建设工作,明确把加强派出所建设列入“三基”建设和构建“平安黔江”的“一号工程”,明确在年底实现“一乡一所”总目标,并纳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明确相关职能部门的职责任务,进行月督查、月通报。黔江区区委书记余长明、区长徐江、区委政法委书记王春华多次调研派出所建设,协调解决建设资金、警力编制等具体问题,为“一乡一所”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组织、政策、资金保障。
重庆黔江区各职能部门以最有力、最高效的举措全力支持派出所“一乡一所”建设。区委、区政府增加辅警工资预算138万元/年,在启用余编招录新警、机构设置方面及时跟进。驻地党委政府在资金上进行补充,顺利推进“一乡一所”建设。
该区成立由局长任组长的派出所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先后4次召开党委会专题研究推进工作,并先期明确所领导,作为派出所建设的第一责任人,加强与辖区党委政府的沟通协调,治安支队、政治处、警保处在建设过程中同步发力,倒排工期,确保基础设施完善即入驻,最终比计划时间提前4个月全面完成10个派出所入驻工作。
抓硬件之完善,规范“一乡一所”建设
黔江区按照“一乡一所”要求提早实现派出所业务用房全覆盖,为新建入驻工作提供了先决条件,为全面推进新建派出所正规化建设、提升建设入驻效率打下了坚实基础。在建设的同时注重功能改造、设施设备和警力配置等硬件方面统筹推进,确保了新建派出所正常运行。根据实战需求,按照“办公、办案、接待、生活”四大功能区建设标准,秉持“高起点、高标准、高效率、高品质”的要求,对新建派出所统一设计、统一施工,区公安局派员督导,全程监督改造建设过程,确保功能定位科学,建设质量过硬,为执法规范化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为民警工作生活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新建派出所严格执行公安部《派出所装备配备标准》,统一购置电脑、审讯器材等日常办公装备设施,统一完善灯箱、吊牌、上墙制度等标识标牌,统一规范建设户籍窗口,统一开展光纤铺设、综合布线、网络设备等接入调试,全面完成公安三级网、视频专网、互联网、办公电话等接入工作,为新建派出所入驻办公奠定了基础。
针对警力不足的现实,启用余编招录新警23名,接收调入民警5名,以政府购买服务方式,通过好儿郎人力资源公司新招录辅警55名,充实派出所力量。同时,优化内部警力资源配备,从公安局选拨符合条件的10名中干任新建派出所领导,办公经费足额保障。(辛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