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案件日记周结月查,重点案件常态跟踪,疑难案件专家问诊
执法监督体系落实“多级问效”
从2006年至今,浙江公安边防总队未发生一起执法执勤事故、行政诉讼败诉、国家赔偿案件。
“通过所有案件日记周结月查,重点案件支队级机关常态跟踪,总队设立专家咨询委员会问诊疑难案件等方式,实现多级问效,及时跟进指导、审核把关,规避案件侦办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执法问题,我们内部执法监督体系得到了有效落实,连续多年,实现了执法事故零增长。”浙江公安边防总队代参谋长李为群一语道破其中的玄机。
所有案件日记周结月查
2015年底,宁波边防支队对慈东边防派出所进行年底执法规范化检查,翻查案卷笔录时,发现多名吸毒人员供述毒品交易的方式雷同。由这样一个细小线索,支队迅速破获2起部、省毒品目标大案,端掉了长期盘踞在宁波、慈溪等地的贩毒团伙,抓获涉毒犯罪嫌疑人30名,缴获毒品2.5千克。目前,总队所有基层执法单位全部落实了坐堂领导、法制员、民警、场所(物品、案卷)管理员等执法岗位,建立执法流水线高效率作业方式。重点通过日记、周结、月查模式,对执法重点环节进行精细化、动态化监管,最大限度防止出现执法漏洞和疏忽。
温州边防支队更是创新推出“未结案件ABC三级管理工作机制”,通过有效评估案件侦破条件,采取A、B、C三级管理机制,落实纸质卷宗和电子卷宗的“双保险”,这个机制在温州市公安机关得到借鉴推广。
重点案件常态跟踪
4月6日,宁波边防支队爵溪边防派出所破获一起非法买卖成品油案。在获取线索后,爵溪边防派出所第一时间向支队情报科汇报,查证后主动请求法制科到场监督,支队、大队两级全程参与案件取证、成品油扣押。支队党委还召开案件分析会,对此案进行讨论并最终做出处罚决定,案件当事人对处罚结果无任何异议。
对于侦办重点案件,总队要求支队级单位坚持随警监督制度。同时,每月下派督导组对基层执法单位重点执法环节进行检查,每季度对日常执法和大项工作推进情况进行考评通报,每年部署开展执法突出问题排查整改、成品油案件专项治理、涉案财物专项治理等活动,确保问题发现及时、整改及时。重点对因土地征用、拆迁安置、劳资纠纷、邻里纠纷等引发的群体性事件或治安、刑事案件加强办案指导,全面排查整改接处警、受(立)案、场所使用、涉案财物管理等方面存在的执法问题。
据统计,仅2015年,各支队级单位共检查接(处)警记录4323次、案件2506起、执法场所753次,排查出7类168个执法问题,逐一剖析原因,落实整改措施,整改率达98.5%。
疑难案件专家“问诊”
2016年以来,舟山边防支队定期组织咨询委员会成员进行授课培训,加深对新法新规的理解掌握,提升依法行政决策能力。这是浙江公安边防总队全面落实专家咨询委员会工作规则的缩影。
2014年,总队修订《重大决策及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查和备案制度》和《总队法律专家咨询委员会工作规则》,健全了依法决策机制,规范了文件的审查备案工作。
总队在作出重大决策和处理涉法疑难问题时,主动邀请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浙江省人民检察院、浙江省公安厅、浙江大学等单位的法律专家提供咨询意见,有效提高了重大疑难案件的决策和解决能力。
通过法律专家咨询制度,总队相继成功办结全省最大的非法猎捕收购濒危野生动物案、涉案金额高达16亿元的特大制售假发票案等大案要案。
同时,总队开发了集多种执法数据平台于一体的执法监督管理系统,全面建立对各执法单位的执法管理、案件管理及物证管理“三位一体”实战型执法管理中心机制,定时对接处警、执法场所管理、涉案物品管控、案件审核审批等全程化监督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