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5年全国开展微型消防站建设以来,甘肃省平凉市公安消防支队严格按照“坚持标准、全面建设、稳步推进”的原则,立足救小救早,深入推进微型消防站建设,努力提升新形势下全市火灾防控水平。截止目前,全市共建成微型消防站279个,其中消防重点单位微型消防站239个、社区微型消防站40个,配备微站消防人员2000余人,配备灭火救援器材26000余件(套),建立起了全市遍布城乡的社会消防初级救援组织。
顺势而动全面部署建“微站”
2015年,公安部下发了《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微型消防站建设标准(试行)》、《社区微型消防站建设标准(试行)》,该市消防支队第一时间向市政府、市公安局领导汇报,赢得政府支持,推动政府将其纳入消防安全目标责任状内容,同时,积极与相关职能部门沟通,推动将微型消防站建设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各县(区)先后多次召开微型消防站建设座谈会,邀请重点单位、社区、村委会代表展开讨论和征求意见。在全面的调查研究和广泛征求意见基础上,该市消防支队制定下发了《平凉市微型消防站建设指导意见》,进一步明确建设原则,细化工作目标和任务,全面部署了全市微型消防建设工作。期间,全市成立由支队长任组长、防火处长为副组长、各大队军政主官为成员的微型消防站建设工作推进小组,统筹推进全市微型消防站建设;并组织骨干力量深入辖区重点单位、企业,对能建设微型消防站的单位进行梳理,摸清底数、建立台账,明确责任人分片包干,确保微型站建设稳步推进。
试点带动帮扶指导助成长
针对社区、村委会和辖区消防安全重点单位进行走访摸底,掌握实际建设情况和底数,根据不同地区、不同单位(场所)、不同火灾危险性,采取资源整合、分类建设的措施,开展建设试点工作,树立典型样板、及时总结经验。通过“试点带动”的模式,全面带动微型站建设。全市各大队参谋深入辖区各重点单位、社区、行政村对微型消防站志愿消防队建设情况进行梳理,切实摸清底数、建立工作台账,并对微型站建设过程中人员器材配备、装备器材保养、防火巡查、宣传教育等工作进行全程指导帮扶,保障微型消防站“建起来、用得好、能持续、有活力”。对派出所民警、社区民警进行业务培训,使其掌握建设标准、指导方法,成为微型消防站建设的“明白人”;对消防安全重点单位、社区的负责人进行培训,使其掌握工作要求、推进措施,成为微型消防站建设的“责任人”;督促微型消防站制定并落实管理制度,明确工作职责。通过不懈努力,全市陆续建成以平凉沙港市场微型消防站、平凉星泰广场微型消防站、平凉新世纪商业广场微型消防站为典型代表的试点,并于7月22日召开全市微型消防站暨区域联防协作组织建设现场会。
经常指导严格标准建机制
全市各县区交警大队专门召开培训会,要求设有消防控制室的重点单位,要以救早、灭小和“3分钟到场”扑救初起火灾为目标,根据相关标准,从社区、重点单位实际情况出发,主要依托社区和重点单位现有安保力量和志愿消防组织建立微型消防站。同时,就重点单位、社区微型消防站的建队标准、选址、装备配备、人员配备和执勤管理等相关问题多次进行上门指导,要求各微型消防站配备必要的消防器材,积极开展防火巡查和初起火灾扑救等火灾防控工作。指导各单位按照《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微型消防站建设标准(试行)》,落实不少于6人的队伍配置,配备必要的站房器材,明确队伍组成。指导社区按照《社区微型消防站建设标准(试行)》,落实人员和基本的灭火车辆器材、个人防护装备配置。同时,全部建立健全台账档案,每建成一个微型消防站,必须填写《微型消防站备案表》,上报大队备案。将微型消防站建设作为各单位业务检查考评、政府消防责任制检查考评的重要内容,建立完善分析、检查、督导工作机制,对开展情况好的单位通报表扬,对推动不到位的单位和责任人进行通报批评。
广泛宣传依托基层做推广
为进一步推广微型消防站建设成效,该市消防支队积极联合省市主流新闻媒体,适时跟踪报道相关单位微型消防站建设好的做法,并巧借官方微博、微信平台开展微型消防站建设宣传,真诚为广大市民提供亲民、为民、接地气的服务,印发宣传材料二万余份,组织各社区、单位负责人对《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微型消防站建设标准(试行)》和《社区微型消防站建设标准(试行)》进行宣讲,从建设原则、人员配备、站房器材、岗位职责、值守联动、管理训练6个方面对重点单位、街道、社区微型消防站建设的标准、工作步骤和时间进行要求。通过广泛宣传和基层的推广,目前全市各大商场市场、消防重点单位及社区、农村派出所几乎都建立建成了微型消防站,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社会性火灾防控网络体系,并正在发挥着它应有的作用。(郑兵 段雅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