滥用的合成毒品种类日趋增多、滥用方式方法多种多样、滥用合成毒品的群体呈现“三低”特征……随着合成毒品吸毒人数的一再刷新,滥用合成毒品出现的上述特征也日趋明显。
为了改变这一现状,进一步加强对吸食新型合成毒品人员的有效戒治,日前,全国召开“新型合成毒品形势与戒治”研讨会,山西省戒毒局副局长张立新在研讨会上与全国各地的戒毒工作者交流取经。
山西省戒毒系统“五疗并举”戒治模式走在全国前列,优秀的经验做法受到中国司法行政戒毒工作协会及其他省市戒毒工作者的好评。近年来,除传统毒品海洛因以外,冰毒、麻古、甲卡西酮等合成毒品蔓延并呈迅猛上升之势,合成毒品的吸毒人数也随之快速增多。山西省吸毒人员数量在增加的同时,吸食毒品种类的构成也在发生着变化,尤其是合成毒品的比例在不断增加。由于吸食合成毒品易导致神经系统永久性损伤,甚至出现类似精神分裂等精神障碍,因此山西省戒毒系统医疗部门积极探索,总结出一套针对合成毒品戒治、促进脑神经功能恢复的“五疗并举”戒治模式,在全国戒毒医疗工作中走在前列。
山西省“五疗并举”戒治模式是指“药疗”“心疗”“理疗”“食疗”“体疗”。
“药疗”是根据病人吸食的毒品类型,在不同阶段表现出的躯体和心理症状,选用不同的药物控制病情。在用药过程中,坚持“中西医结合、循证戒治”的原则,在采取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戒毒所与戒毒所、戒毒所与戒毒专科医院之间结对开展医学循证,进行中西医结合辨证治疗,既提高了戒治疗效,又减少了药品种类和剂量,降低了药物的毒副作用。
“心疗”即“心理辅导治疗”,又称“心理按摩”,有效的心理辅导治疗能促进人的理解能力和进取心,使人变得善解人意,充满激情。针对合成毒品类戒毒人员,山西省戒毒场所内开展了表达性艺术治疗,旨在提高戒毒人员自我接纳程度,提高情绪识别、表达、控制能力。山西省戒毒系统与国家教育部、山西省科技厅合作课题研究,对在所合成毒品类戒毒人员进行心理测评,探索建立了“6+1”心理戒毒及防复吸干预模式,此课题已被列为司法部重点课题项目。
“理疗”即“物理疗法”,主要依据中医“疏通经络,调和气血,扶正祛邪”理论,引入先进技术,通过熏蒸、推拿、按摩、针灸以及各类理疗仪器,改善戒毒人员的各种不适症状,减少疼痛,促进睡眠,抑制“心瘾”,巩固躯体康复成果,使戒毒人员的身体进入良性循环状态。
“食疗”即“饮食疗法”,它的科学性在于“对症选食”,指导戒毒人员科学配餐,膳食平衡。“食疗”是经济、绿色的疗法,根据戒毒人员各自的条件,用科学合理的配膳,可缩短戒毒康复周期。
“体疗”即“运动疗法”,针对戒毒康复患者体弱多病、免疫力下降、血液供氧不足、骨质疏松等特点,按照正常人的标准要求,在“静动平衡”方面进行适当训练。
2009年,山西省戒毒系统组织相关人员编制了一套适合戒毒人员体能康复的“戒毒操”,经过七年的推广和发展,戒毒操已成为山西省戒毒系统重要的体能康复手段,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研究会上,与会人员探讨了新型毒品甲卡西酮的戒治对策、合成毒品类戒毒人员的管理等课题。山西省戒毒系统将不断探索有效的戒治途径,努力提高戒治效果,不忘初心,为戒毒事业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