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全面落实“一村一警”工作以来,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尔木市68名“村警”在辅助村(社区)全面开展治安防范、安全隐患排查、情报信息收集、入户走访、矛盾纠纷调解等方面发挥作用,进一步延伸了公安情报触角,充实了农牧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力量,夯实了治安管理工作基础,打牢了法制宣传阵地,有效促进了村(社区)社会治安秩序平稳有序。
一是治安防范入村,当好组织员。“村警”以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为契机,紧紧围绕防火、防盗抢、防诈骗、防毒品等内容,以入户发放温馨提示卡、电信诈骗宣传册等群众喜闻乐见、通俗易懂的方式,大力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宣传活动。同时积极开展安全隐患排查,传播安全防范知识,传授自我保护方法,落实各项安全防范措施,进一步提高辖区群众自我防范意识和能力,使“村警”工作家喻户晓、人人皆知。截至目前,“村警”开展以防盗、防破坏、防矛盾激化和防其他治安灾害事故为主的“四防”知识宣传工作152次,发放各种宣传资料5000余份。
二是信息收集入村,当好采集员。“村警”充分利用“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按照“村不漏户、户不漏人”的工作要求,主动开展走访调查、重点人员监管和情报信息收集等工作,全面搜集外来人员、物品、地理信息,并及时报送派出所,保证了派出所能在第一时间准确掌握辖区治安动态,及时录入、更新各类信息系统数据,为社区警务实战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进一步延伸了公安机关管控触角。截至目前,“村警”共走访群众1556户,登记实有房屋850间,暂住人口2724人,清除治安、消防隐患30余处;收集情报信息、社情民意信息25条;提供治安案件线索15条;协助民警办理居住证120户275人;协助民警管控各类重点人员56人;协助民警抓获各类违法犯罪嫌疑人25人。
三是矛盾排查进村,当好调解员。“村警”积极发挥治安积极分子作用,重点排查村(社区)内因土地、房屋拆迁、劳资关系、邻里和婚姻家庭关系引发的矛盾问题,努力调处一些与群众利益息息相关的小矛盾、小纠纷,切实把一些最基层的矛盾纠纷化解在了本地,消除在了萌芽状态,有效地预防了“民转刑”案件的发生,实现了抓早抓小抓苗头。截至目前,“村警”共成功化解矛盾纠纷85起,并提前做好法律和精神道德方面的疏导,把矛盾隐患降到了最低。
四是便民利民进村,当好服务员。各派出所“村警”配合治安管理服务前移,在入户走访过程中,对需要办理出生报户、户口迁转、户口簿、居住证等业务的先登记,再向派出所汇报,准备好相关材料后再通知当事人到派出所办理,对残疾人、孤寡老人等人群逐户问需,上门办理及送证上门,以优质、高效的服务赢得民心,争取支持,维护了就、和谐警民关系。截至目前,“村警”送居民二代身份证、居住证等证照上门50余枚,帮助辖区群众上门做好事、实事35件次,解难事12件次, “村警”工作在本辖区取得了实实在在的社会效果。
五是协助开展反恐维稳工作,当好翻译员。“村警”赵金莲精通维吾尔族语言,为该市反恐维稳工作做出了积极贡献。每当相关部门抓获涉恐关注人员或涉恐犯罪嫌疑人时,不论白天黑夜,赵金莲都义不容辞地帮助翻译,为反恐维稳工作提供了极大的帮助。赵金莲在全力做好翻译工作的同时,也很好地完成了社区“村警”维稳工作任务。不论其所工作派出所辖区何时来新疆籍外来人员,赵金莲均能够及时准确地提供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