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节约社会成本,提升工作效率,检察机关积极探索‘互联网+行贿犯罪档案查询’,最大程度方便群众的同时,也为下一步更深意义地推广、预防商业贿赂犯罪打下了坚实基础。”8月16日,山西省晋城市检察院召开新闻发布会,向社会通报了该院行贿犯罪档案查询及备案管理信息系统上线运行以及预防涉农领域职务犯罪“阳光百姓工程”进展情况。
2016年,在晋城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晋城市检察机关着力推进信息技术与检察工作的深度融合、有机融合,开通了行贿犯罪档案互联网查询平台,实施了预防涉农领域职务犯罪“阳光百姓工程”,为群众提供了便捷的服务,促进了检察工作的发展,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互联网+行贿犯罪档案查询”
今年8月5日,晋城市检察机关行贿犯罪档案查询及备案管理信息系统正式上线运行,申请人登录该市检察机关行贿犯罪档案互联网查询平台,填写查询相关信息后,就可以足不出户办理查询。
8月9日,晋城市行贿犯罪档案查询及备案管理信息系统第一份查询结果告知函在河南省中北建设有限公司成功打印,之后,该企业携带网上打印的告知函在晋城市政府采购中心参加了资格报名。
“推广行贿犯罪档案互联网查询的目的在于‘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通过缩短查询时间,减少查询成本,最大限度地便利群众。网上打印的查询结果告知函与在检察机关现场打印的告知函具有同等效力,扫描告知函左上角的二维码可以验证告知函的真伪。”该院新闻发言人介绍说。
现今,申请人有两种查询途径,一是登录晋城市人民检察院网站,点击“行贿犯罪档案查询”进入查询页面;二是直接登录该院行贿犯罪档案查询及备案管理信息系统网址(http://www.sxjcjcy.gov.cn:8088/)办理查询。
互联网查询平台具备电子备案功能。每个申请人第一次查询输入完整的信息后,信息系统将进行电子备案,也就是在系统中建立“一申请人一档案一编号”,并将编号反馈申请人。申请人再次查询时只要输入相应的编号,相应的信息就会从备案库中自动显示,避免了每次重复录入数据。
截至目前,晋城市检察机关共受理并提供行贿犯罪档案查询37433次,查询数量呈逐年增多趋势。查询范围不断扩大,涉及工程建设、政府采购等领域,其中以工程建设领域为主,占到查询总量近90%。经查询有犯罪记录的单位63家、个人307人,均作出了相应处置。
“互联网+涉农预防”
今年以来,晋城市检察机关按照省检察院“阳光百姓工程”工作部署,积极探索“互联网+涉农预防”。7月25日,晋城市“阳光百姓工程”公示平台和数据报备与分析平台正式上线运行,同步并入全省“阳光百姓工程”公示平台。通过“报备、公示、核查”工作模式,对涉农扶贫资金、项目的全面、全程监督正在实现。
据介绍,“阳光百姓工程”旨在围绕资金流向加强社会监督,以公开促公正,提升公信力。检察机关通过数据报备与分析平台,可以发现资金拨付中出现的不相符情况,从中发现犯罪线索和职务犯罪隐患,并且可以围绕扶贫开发领域职务犯罪高发、易发的部门和环节,积极有效地开展精准预防,确保国家扶贫政策、扶贫资金落实到位。平台数据库中“资金公示”直接覆盖每个乡镇,涉农资金使用明细报备后会一目了然地展现在公示平台,打通了涉农资金惠民利民的“最后一公里”。
群众可以登录平台进行注册,在完成个人相关信息采集后,通过登录个人账号就可以查询到历年来获得的涉农资金补助情况;对完成注册的群众,如果有获得涉农资金补助的情况,系统还将发送短信通知,为群众提供更为温馨、便利的服务。如果群众发现存在虚报冒领、截留挪用涉农资金情况,可以进行举报,举报信息将由检察机关开展核查。
广大群众可以通过三种方式登录公示平台:一是登录山西省“阳光百姓工程”公示平台(www.sxygbx.gov.cn),从全省平台点击进入晋城市“阳光百姓工程”公示平台;二是登录“晋城市阳光农廉网”,在网页右侧点击进入晋城市“阳光百姓工程”公示平台;三是直接登录晋城市“阳光百姓工程”公示平台网址(www.sxjcjcy.gov.cn/agro-funds/fro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