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通区作为吴忠市政府所在地,辖区年均接警量4万余起,受理治安案件4100余起、刑事案件2800余起、调处矛盾纠纷5200余起,以全市四分之一的警力承担着全市近一半公安工作任务。面对日趋复杂的治安形势,该局大胆实践、勇于创新,按照“整合资源、合成研判、动态推送、服务实战”的思路,在全区率先建成了集“警情分析、重点管控、治安巡防、视频应用”等6大模块于一体的警务实战综合应用系统。通过实践运行,警务实战效能和治安防控能力明显提升。
实现科技和实战高度融合
利通区公安分局构建“核心+辐射”警务综合系统,实现科技和实战的高度融合。在系统内设置警情分析模块,以网格四色法进行动态管控,对辖区各类案件和事故自动统计、自动分析、自动研判。设置重点管控模块,实现了对重点人员、重要场所等重大事件和活动进行自动跟踪记录和有效监督管理。设置治安巡防模块,划定重防区域,实时自动推送,使一线民警开展巡防更有针对性。设置视频应用模块,链接公安智能图控专网接口,实现了辖区的1176路786个点位的视频图像的监管查询、采集应用。设置合成指挥模块,实现了高效的警力调度指挥、警令下达反馈和社会资源调集等功能。设置综合考评模块,将各项工作按标量化,实现了跟踪、统计、考评一体化。
实现网上网下情报信息研判预警全覆盖
该局完善“静态+动态”的合成研判机制,全面提升警务实战效能。在利通分局建立一级情报合成研判中心,在国保、治安、经侦等部门建立二级情报工作室,在派出所建立三级情报站,在社区农村、行业场所物建1.2万余名治安情报联络员。同步建成“两微一网”舆情监测引导室,对网上舆情实时监控引导,实现了网上网下情报信息研判预警全覆盖。抢抓该局被公安部确立为“全国公安大情报工作联系点”的机遇,全面依托情报合成研判中心建设,建立完善运行机制,充分整合优势资源,对全局各类数据信息进行分析研判和动态推送,使实战应用更直接,服务基层更有力。
构建多元化治安防控体系
该局实施“专业+社会”的网格联勤巡防,构建多元化治安防控体系。该局把辖区科学划分为68个警务网格单元,采取“三定三细”工作法(“定网格、定警力、定巡防”和“细化任务、细化目标、细化措施”),突出专业巡防、技术巡防和社会巡防,建立了网格巡防工作责任捆绑机制,实现了对治安复杂区域、案件多发地区、重点要害部位的全天候网格化巡逻管控。充分发挥智能图控和社会监控全覆盖优势,常态化推行“两警联勤”武装巡逻,继续深化“交巡合一、巡处一体”运行机制,实行24小时不间断街面巡逻防控。先后督促协调机关单位、学校医院、厂矿企业、居民小区选聘专职保安2100名,组建农村治安联防组织107个,在社区街道、商贸集市组织78支“红袖标”义务巡防队,初步构建起严密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逐步实现由“破案打击”向“临控发案”的转变。
推行“脚板+网络”的督导运行模式
推行“脚板+网络”的督导运行模式,夯实基层基础工作根基。该局把警务实战综合应用系统建设与社区警务战略有机整合,推行“一村一警、一网一警”警务战略,全面对派出所日常勤务工作质量、要求、标准和程序进行量化设置,使场所管理、重点管控、治安巡防等各项基础性工作实现了具体化、程式化、目标化和时限化。积极争取市区两级政府支持,落实社区专项经费和民警担任社区(村委会)党支部副书记职务,对成绩突出的民警优先解决职级待遇。既解决了基层民警“如何干、干什么”的问题,又有效提升了民警的工作效率。探索出“菜谱式”矛盾纠纷调解、“红丝带”等工作法。
2016年以来,随着警务实战综合应用系统的全面启动,科技信息在维稳处突、打击防范、破案攻坚等方面发挥着巨大效能。
截至7月,共采集录入常住人口信息30万余条、暂住人口信息4万余条;房屋信息14万余条、出租房屋信息7000余条;特行信息6万余条、旅客信息71万余条、物流快递数据24万余条。
先后发现、收集各类治安动态和预警情报信息950余条,调处各类矛盾纠纷2300余起,预防处置各类群体性突发事件79起。
与2015年同期相比,街面“两抢”案件明显减少,辖区八类主要刑事案件立案下降27.9%,可防性案件立案下降10%。交通事故四项指数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下降9%、9.2%、21%、11%。
依托警务实战综合系统破获各类刑事案件235起,占破案总数29%,抓获逃犯28名,占抓逃总数58%,刑事案件破案总量比去年同期提高22%。成功破获“4·13”公安部挂牌督办特大传销案、“7·14”区厅挂牌督办特大贩毒案,一举摧毁一个黑恶势力犯罪团伙,24名团伙成员全部落网,群众拍手称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