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陪审员程洋冰(右二)协助法官巡回调处一起邻里纠纷,并共同见证双方现场交接赔偿款。
近年来,面对案多人少矛盾突出的现状,浙江省江山人民法院高度重视人民陪审员这支有生力量,认真做好管理及服务工作,为其依法履职提供便利条件,通过全方位教育、引导、激励、保障,增强他们的获得感、存在感、使命感与成就感,提升参与陪审的积极性与主动性,确保司法民主与司法公正“齐头并进”。
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人民陪审员来自不同行业,往往具有丰富的人生阅历和社会实践经验,但欠缺法律和审判业务知识。为切实提升人民陪审员履职能力和水平,江山法院制订了详细培训计划,多渠道、多形式开展教育培训:组织学习法院规章制度、审判工作纪律和集中培训、庭审观摩、座谈交流等,帮助了解审判工作流程和基本要求;赠阅书籍报刊、优秀法律文书集等资料,促进了解司法动态、理解法律规定;建立QQ及微信群,方便交流陪审技巧。
刘孟浩是江山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院长,2015年7月被选任为人民陪审员。他一直记得在新任陪审员培训会上,江山法院政治处主任江华说:“希望你们今后多从书本学理论、多向前辈讨教、多在实践中总结经验,争取早日从‘门外汉’成长为‘行家里手’。”
一年多的陪审经历,让刘孟浩小有收获,“陪审对我的本职工作也有很大的促进,我在办理劳动争议仲裁案件时除了注意实体公正外,也更加注意程序到位。”
“人民陪审员付出了时间和精力,而最好的回馈就是让他们在履职过程中开阔眼界、增长见识。”江华表示。
真真正正的存在感
为避免“陪而不审、审而不定”现象的发生,江山法院从制度上予以规范,充分保障人民陪审员的庭前阅卷、合议独立行使表决权等权利,将所参与陪审案件的二审改判发回率、瑕疵率、信访率等指标以及对法院审判工作的有效意见和建议,作为陪审员业绩考核的重要依据。
人民陪审员程洋冰是一名街道人民调解员,本身工作繁忙,陪审属于“兼职”,但每次他都能提前安排好本职工作积极参加陪审,事先研究案情了解背景、熟悉相关法律条文,为庭审及合议做足准备。
有一起人身损害赔偿纠纷,该案涉户籍在农村的雇员是否以城镇居民标准赔偿问题。庭审时,经济困难的原告没有聘请律师,加之法律知识匮乏,唯一的证据是一份城区的房屋租赁合同。被告代理律师认为证据不充分,拒绝按城区居民标准赔偿。原告情绪激动,数次表达了若请求未获满足欲寻短见的倾向。休庭间隙,程洋冰了解到原告有在城区居住时按月缴纳水电费和每年交纳物业管理费等依据。针对这一情况,程洋冰建议延长举证期限并得到了合议庭采纳。随后,原告补充提交了相关证据。在证据链面前,被告代理律师的态度也缓和下来,随后原、被告双方达成了调解协议。原告当场热泪盈眶,不住地表示感谢。
“肩负法律赋予的职责,我拒绝当花瓶、作陪衬、摆样子,不仅要发声,还要主动发声,在陪审舞台唱响属于自己的法治好声音。”程洋冰笑着说。
沉沉甸甸的使命感
人民陪审员制度有助于推进司法民主、促进司法公正,保障人民群众有序参与司法,提升司法公信力。为最大限度发挥人民陪审员的作用,江山法院通过健全进出机制、强化履职保障、加大考核奖惩等方式,不断增强人民陪审员参与陪审的使命感与责任感,激发他们以满腔热情及高度责任参与每个案件的审理。
谈及担任陪审员以来的感受,人民陪审员王婧表示:“能够有幸获得组织、群众的信任,成为一名人民陪审员,既兴高采烈,又诚惶诚恐。我深知,一次不公正的审判比犯罪为祸尤烈。因此,我努力提升自己的履职能力,每次庭审现场认真听、细致问,每次对于证据真实性的认定乃至每次案子合议之后的签字,都让我有一种见证并亲历司法公正的使命感。”
“我深刻感受到作为一名人民陪审员不仅要自己担负职责,很多时候还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刑事案件审理中多问别人几个为什么,民事调解中多想想自己能做些什么,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多出力、多想办法,缓和消除社会矛盾,为社会的和谐稳定、为法治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在年度总结材料里,人民陪审员金梅珍这样写道。
满满当当的成就感
“没想到退休当了陪审员,反而有了更大的施展舞台。”人民陪审员祝志敖笑言自己焕发了人生的“第二春”。
部队转业后,祝志敖辗转乡镇、民政部门工作。退休后,有企业老板出高薪聘请他,他婉言谢绝;家人劝他安享闲逸的退休生活,他笑而不语……做惯了“和事佬”的他一刻也闲不住,瞒着家人偷偷填报了报名表,最终如愿成为一名人民陪审员。
适逢江山法院承担浙江省委政法委多元化矛盾纠纷解决体系试点任务,在经严格筛选并征求意见后,祝志敖成了驻在诉调对接办公室的一名人民陪审员,负责诉前调解工作。近两年来,祝志敖诉前调处案件300余件,调处工作笔记记了满满三大本,每天手机电量因联系当事人而“满格来、没电归”。
“许多案件当事人达成调解协议后,说感谢我的辛苦付出,要请我吃饭。”祝志敖淡然地说,“对我而言,一句感谢胜过任何珍馐美食,是对我最大的肯定。”
去年,祝志敖的诉前调解故事相继见诸《衢州日报》《人民法院报》等报刊,许多老朋友、老同事纷纷打来电话祝贺。他满足地感叹:“陪审充实了我的退休生活,让我找到了新乐趣、有了新成就,以后只要身体允许、组织信任,我想将陪审之路一直走下去。”
近年来,江山法院健全完善陪审档案,定期对优秀陪审员进行表彰,对典型人物事迹通过官网、微信、微博以及报纸、电视等媒体予以大力宣传,让人民陪审员收获社会认同与尊敬。截至目前,已有5名人民陪审员在《人民法院报》“亮相”,这也逐渐在陪审员队伍中形成了一种正向的价值趋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