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刚从北京参加完暴雨道路应急救援的山西大同市山威道路救援有限公司员工段某,成了公司上下称赞不已的对象。
“谁说我们的安置帮教对象不能独挡一面,只要你给他机会,给他舞台,给他信任,他就能给你一个惊喜。”该公司总经理、安置帮教基地负责人荆风瑞手指维修车间内的段某,骄傲地说道。
对于安置对象的未来,年近六旬的荆风瑞还有更长远的打算:“我下一步打算积极向有关部门争取,把后面废弃厂房的土地盘下来,建一个安帮对象创业园区。今后安帮对象既可以在此完成生活过渡,还能学习一技之长,如果大伙愿意,我还会为大家推荐就业。” 理念上革新 安帮对象有了新名称
在山威道路救援公司,记者很难区分哪些是刑释人员,哪些是正式员工,大家身着统一工服。这一切,都源于荆风瑞一次理念上的转变和创新。“许多刑释人员回归社会后,面对蜂拥而至的关心其实并不太适应,总感觉像是施舍。大伙最希望得到的是一份身份上的平等,就业机会上的均等。”荆风瑞找到了安帮对象的心结所在。
很快,荆风瑞就把想法付诸实践。他借助民政部门社团组织的优势,主动为企业申请社会服务功能,力求让企业成为社会建设中的一份子。“我们将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的牌子悬挂在企业门上,将所有安帮对象称之为社会服务人员,让大家不用再担心被人议论,可以昂首挺胸从事服务,回报社会。”荆风瑞对记者说道。情感上创新 帮教牵手心理咨询师
最近一段时期,荆风瑞的服务中心内又有了新动向。5名受他所聘的心理咨询师定期来到中心,为新入职的安帮对象进行岗前心理辅导。
“安帮对象由于长期缺乏情感交流,心理上或多或少存在一些隐患,及时发现它,尽早排除它,这样会使安帮对象心更定一些,杂念更少一些。”荆风瑞深知,做安帮工作首先得收拢住大伙的心。
现今,荆风瑞还经常带着心理咨询师走进周边社区,为特殊人群问诊把脉。“从成立安帮基地到社会服务中心,我的梦想就是走出去,把安置帮教的社会意义不断传递下去,吸引越来越多社会力量加入到这项事业中来。”荆风瑞希望情感认同再多一点。机制上求新 走出去寻找合作伙伴
在荆风瑞看来,一个企业做安置帮教事业,人单力薄,能力有限,因此,他开始筹划起寻找志同道合伙伴的事情。针对周边大型机车设备厂家林立的特点,荆风瑞主动上门接洽,全力推荐安帮对象进厂实训,为他们走向社会储备生存技能。
热心公益的诚恳态度一点点融化着企业,一点点接近着目标。不久,当地两家机车企业与荆风瑞爽快签约,正式成为安置帮教对象的实训基地。
“搞安帮事业,光靠一腔热情远远不够,要擅于借力,要敢于发言。借助某些企业自身的实力,找准安帮对象的出路在哪,不断向外大声说出安帮事业最需要啥,最渴望啥,这样长期以往,安帮梦才不会无奈终止,社会广泛参与才不是一句空话。”荆风瑞憧憬着、期待着、一路坚持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