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执行难”是长期制约法院工作的“老大难”问题,因其严重损害胜诉当事人合法权益,严重影响司法公信力,一直被群众诟病。2016年3月13日,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在全国“两会”上向全社会作出庄严承诺——“用两到三年时间基本解决执行难问题”,破除实现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藩篱。为实现这一目标,山西省高级人民法院积极响应、迅速行动,采取了一系列工作措施,确保目标顺利实现。
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
家住太原市万柏林区的郭某在2012年初曾向段某借款59万元,截至2013年7月尚欠段某27万元,之后一直未还。2014年12月万柏林区法院判令郭某向段某偿还27万元及利息。逾期后郭某仍未还款,段某遂于2015年5月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案件进入执行阶段后,执行人员发现被执行人经常在外经商不在家中,于是只能经电话联系,郭某虽然多次口头表示尽快还钱,但就是不照承诺履行,还同法院与申请执行人玩起捉迷藏。
像郭某一样以各种手段规避执行、抗拒执行的债务人不在少数,他们往往道德观念和法制观念淡薄,逃债、废债、赖债的思想严重,认为赖债不会坐牢。更有债务人目无法纪,视法律和法院判决书为儿戏,公开肆意对抗法院执行。就是因为这样,使得法院执行工作难于突破。
但在当前依法治国全面推进、司法改革全面铺开、人民法院信息化建设全面加快的新形势下,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提出“用两到三年时间基本解决执行难问题”,让人民法院的执行工作重新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更何况,在如今这个“互联网+”飞速发展的时代,信息化与执行工作的深度融合已是大势所趋。“两个法官一台车四处找”的工作方式早已不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因为还没等法官到银行,财产早已被老赖在网上瞬间转移了。所以,法院想要让这些债务人履行判决,首先得调查清楚他们的财产信息,那么就会涉及到银行、房产等多个部门,这时就需要一个执行联动机制。
使有财产可供执行的能得到及时全部执行
针对这种情况,最高人民法院从2014年起,与中国银监会合作,通过金融专网与银行实现“总对总”专线连接,建设执行网络查控系统。目前,山西省法院均已开通使用,并已初步具备网络查询、查封、冻结、扣划等功能。
依据最高法院的要求,今年山西省高院与省银监局联合召开了省内银行金融机构工作协调会,有力促进了查控网络连通工作的开展,全省的农村信用联社、22家村镇银行和39家农业商业银行已可上线查询,其余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连接工作正在专线测试中。
就在网络执行查控系统上线第一天,长期规避执行的郭某就被万柏林区法院的执行法官发现在北京平安银行、北京银行等地方性银行有资金流动的迹象,便立即对其财产进行控制。此次案件的执行法官表示,“执行管理信息化水平低是以前法院‘执行难’的一个重要原因。以前查财产,很多时候都是靠运气。现在不用了,有了执行网络查控系统后,执行法官只要点一点鼠标,银行账户信息很快就能在电脑上一目了然。”
虽然有了执行网络查控系统,但对付郭某的“办法”远不止这些。鉴于郭某毫无履行的诚意,2015年6月万柏林区法院执行法官将郭某列为失信被执行人,将其身份信息录入最高人民法院“失信人员名单”老赖黑名单数据库,使郭某在生活中处处受到了限制。
最终,在强大技术手段的支持下,这个让执行法官多次联系却一直避而不见的被执行人郭某,不久后便主动来到万柏林区法院请求协商解决与申请执行人段某的欠款纠纷,并恳请法院将他从“失信人员名单”中删除。
面对各类“执行难”现象,山西省各级法院一直在尝试各种解决办法,让老赖无处可逃。比如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杂志以及互联网等媒体进行曝光;在广场、车站、公交车、金融机构网点等公共场所的户外电子屏滚动播放失信被执行人信息;还通过张贴布告、发放传单等方式,提高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覆盖面,形成“天罗地网”式的信用惩戒威慑,促使失信被执行人主动履行义务。
明确目标全面向“执行难”宣战
在最高人民法院作出“用两到三年时间基本解决执行难”的决策部署后,省高院党组迅速进行安排部署。2016年5月10日,讨论通过了《关于落实“用两到三年时间基本解决执行难问题”的工作纲要》并颁布实施,吹响了山西省向“执行难”全面宣战的集结号。
那么如何才算“基本解决”呢?省高院执行局负责人向记者介绍说,“最高人民法院提出了‘四个基本’目标,一是被执行人规避执行、抗拒执行和外界干预执行现象得到基本遏制;二是人民法院消极执行、选择性执行、乱执行的情形得到基本消除;三是无财产可供执行案件终结本次执行程序标准和实质标准把握不严、恢复执行等相关配套机制应用不畅的问题得到基本解决;四是有财产可供执行案件在法定期限内基本执行完毕,人民群众对执行工作的满意度显著提升,人民法院执行权威有效树立、司法公信力进一步增强。”
不难想象,当事人拿着生效的裁判文书却无法落到实处,那便相当于一纸空文,极大地损害法律权威。法院又该如何保障胜诉当事人的权益及时实现?
山西省高院执行局负责人表示:“被执行人一旦失信,将寸步难行。下一步,省高院会加快推进失信被执行人信息与其他国家机关、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信用信息的共享融合。近期内,在省政府主导、省政法委的支持下,将建立健全基本解决执行难问题联席会议制度,扩大联合信用监督、威慑、惩戒的范围和方式,把各有关职能部门纳入到人民法院执行查控网络,实现信息共享、专线查控、联合惩戒的功能。”
与此同时,山西省高院从5月初至10月底在全省法院开展了为期半年的集中执行大会战,深入清理“涉民生、涉金融、涉特殊主体、立案一年以上有财产未结案件”,为基本解决“执行难”清理包袱。截至7月底,全省法院司法拘留1660人,移送公安机关立案侦查203案186人,判处拒执罪20案21人,通过采取强制措施后当场履行结案454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