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来建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侧记:
报告会上,兴义市公安局向阳派出所民警杨迪、兴义市向阳社区群众刘正祥、黔西南州公安局治安支队民警张佳、李来建同志妻子金英、黔西南州公安局交警支队民警陈昊等5位报告人用朴实的语言、切身的感受、真实的细节,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刻画了一个真实而鲜活、平凡而伟大的李来建雕像,深情讲述了李来建同志一件件、一桩桩平实的往事,讲述了一个感人肺腑、催人泪下的“社区警察故事”,使广大听众受到了心灵的震撼和精神的洗礼,赢得了大家一阵又一阵热烈的掌声。
对待新同志他手把手的教,是位老大哥;干工作他夜以继日的忙,是大家心中的老黄牛。他为身边的战友树立了榜样,却在透支着自己的身体。如今,他走了,他的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们,就像他一直在我们身边一样。
兴义市公安局向阳派出所民警杨迪:
来建兄,我的良师益友
李来建生前战友、兴义市公安局向阳派出所民警杨迪作了《来建兄,我的良师益友》的报告,回忆了李来建生前跟他一起值班巡逻,一起熬夜蹲点抓疑犯,一起驱车几百里为走失儿童寻找亲人,一起调解纠纷、服务群众,以及他临走前一晚一起加班熬夜的点点滴滴。
4月12日当天,杨迪和李来建当班。当天,他们一共接到8起报警,有财物被盗的,有外地流浪人员需要救助的,还有商铺噪音影响居民休息的……其中光处理一起纠纷就耗费了7个多小时。处理完所有警情,已是13日凌晨一点多。但李来建没有回去休息,又回到办公室,琢磨起怎么样快速准确录入社区警务平台信息的方法,这一弄就到了凌晨5点。“早知道会这样,我就是拖也要把他拖上床去。”杨迪说。
杨迪和李来建同事有三年多,据他讲述,像4月12日这样忙的,一年有一百多天。无数个值班的深夜,大家都睡了,李来建仍在工作。有警情,他尽可能不惊动他人,自己默默去处理好。所里的同事都说,跟李哥一起值班就能睡个踏实觉。“他用这样的方式,照顾着同事,自己却默默承受着身体的严重透支。”
“李哥,我想你,希望你还能像往常一样带我去执勤,像大哥一样和我拉拉家常。”在杨迪心中,李来建不仅是同事、战友,还是一位老大哥,所里的同事都亲切的叫他“李哥”。
2004年,李来建调到向阳派出所工作,12年来,他像家人一样牵挂着社区群众,真心为群众办实事,他用真诚和热情,赢得了大家的一致称赞,成为群众最信赖的人。
向阳社区群众代表刘正祥:
他是我们最信赖的人
“小李牺牲后,大伙儿心里都很难受,听说我要代表社区来讲他的故事,都让我向警察同志们转达一句话:不管你们工作多忙,也要注意身体,照顾好自己。因为你们保护好了自己,才能更好地保护我们。群众离不开你们,家人更离不开你们!”兴义市黄草街道办事处向阳社区群众代表刘正祥,在他所作的《他是我们最信赖的人》的报告里,如是说。
向阳社区常住人口1万5千多人,流动人口接近一万人,是兴义市最繁华的老城区。李来建从调到向阳派出所的12年来,他用真诚和热情,赢得了大家的一致认可。哪家有个大事小务、家长里短,都喜欢和他说。大家见到他,很少称呼他李警官,都是叫“小李”、“老李”、“李哥”。
刘正祥就一直叫他小李,他说,小李从不怕麻烦,在走访时,发得最多的是警民联系卡,说得最多的是“我是李来建,向阳社区的民警,这是我的电话,有事直接找我。”
据刘正祥讲述,李来建牺牲后,一些不知情的群众仍不断打电话或发信息向他求助或反映情况。4月14日,他的手机就收到一条信息:“李警官,我住锦峰大厦B栋,有住户养了几只狗,经常深夜大叫,吵得四邻不能入睡,请你协调管管。”12年来,他不知处理了多少这样的事情,大家都习惯了找他。
“能办的事,他二话不说,再苦再累他没问题,但超出原则的事,他说不办就不办。”刘正祥回忆,2015年8月,李来建的一个朋友,请他帮不在该社区的一个亲戚来此办理落户手续,被他一口就回绝了。
在当地群众的心中,李来建就是这么一个热心为群众服务,处事又十分有原则的人,大家都很信赖他。
在送别他的那一天,前往殡仪馆的人比以往都多,都去得早,那一刻我们终于明白,因为他始终把人民的安全和群众的满意当作自己的奋斗目标,所以才受到群众的爱戴。
黔西南州公安局治安支队民警张佳:
业务过硬、坚持学习的好榜样
“我就住在向阳社区,一开始只知道他是个为民服务很热心的社区民警,直到从案件大队调到户政基础大队,跟他有过工作接触,才对他有了更深的了解。”黔西南州公安局治安警察支队民警张佳报告中说,李来建不但服务群众热心,业务技能也很过硬,而且不忘学习提升,他刻苦的精神、严谨的态度、出色的业务能力值得所有人学习。
据张佳讲述,2015年6月,他们来到向阳派出所,检验全州公安机关推广为因病、因残行动不便人员上门采集指纹离线办理身份证的实施情况和民警的操作技能,李来建是第一个接受检验的民警,并到一位81岁、行动不便的老人家中,现场为其采集了指纹,办理了身份证。
2015年11月,在社区警务平台全面启动前夕,州里组织各县、市、区的社区民警骨干到外地考察学习,李来建也报名参加了培训,是其中年龄最大的学员。
“我看见他在,还不禁替他担忧,这么大年龄来学习‘纯’信息操作会不会吃力?”张佳回忆道,当时李来建就说了一句,在岗位,就得做事,不能让别人说他吃闲饭。
因为一句“不想吃闲饭”,李来建在学习中,格外用心,最后证明了自己。回到兴义后,为核实、采集好每一条信息,他反复奔走每一个居民家。居民白天不在家,他就晚上去。最后,他在短短3个月时间里完成了1万多条人员、单位信息的采集、核实、录入,硬是凭着一股子爱动脑、勤动腿的韧劲,将社区警务平台工作搞得风生水起,得心应手。
“李哥,你放心地走吧,你没完成的我们帮你完成。你的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们,就像你还在我们身边一样!”张佳说,在送别他的那一天,她终于知道了李来建的追求,那就是把人民的平安、群众的满意当目标,奋斗终生!
就在李来建牺牲前20天,他的妻子被确诊为肝硬化。在凑不够手术费的情况下,她做好了随时去另一个世界报到的准备,她对李来建说:“如果有一天我不在了,你不要难过,你要带着我们的希希好好活下去。”可谁料想,丈夫却先她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