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幕后老板”和团伙成员互不相识
“12·30”特大电信网络诈骗案各类角色大起底
共抓获犯罪嫌疑人46人。
主要犯罪嫌疑人冼某某儋州落网
电信诈骗的实施与完成离不开两个阶段:一个是犯罪嫌疑人利用现代通信技术,将诈骗信息传递至受害人,另一个是受害人将本人存款转入犯罪嫌疑人指定账户,犯罪嫌疑人再通过拆分、取现、转账等一系列手段,将钱款据为己有。在“12·30”特大电信网络诈骗案侦破后,记者见到部分犯罪嫌疑人。在面对记者采访时,他们向记者陈述了自己在整个诈骗利益链条中充当的角色,同时对于自己的所作所为也深感悔恨。
“幕后老板”:
和其他“组员”大多互不认识,全靠网络联系
作为“12·30”特大通讯网络诈骗案中的“幕后老板”,犯罪嫌疑人冼某负责租借网络服务器、联系技术搭建网络链接,同时还要兼顾其他组落实POS机“消费”、网银“转账”、“客服”话务等各项实施诈骗的犯罪行为。但在采访中记者发现,“统筹把握全局”的“幕后老板”,对他的“员工”竟然几乎一个也不认识。
虽然没见过“真人”,但是并不妨碍整个诈骗的实施。据冼某交代,客服组和洗钱组的“员工”他也是通过网络和朋友介绍找来的,而具体是谁来负责打电话、谁来负责取款转账他并不用过问,“他们都是专门做这个的,我就只要联系他们负责的人就可以了。”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如果单单一个组,很难完成整个诈骗。“那些打电话的不懂技术,这样就没有持续的‘客户’源。”冼某说。就这样,“幕后老板”便充当起了“黏合剂”,将互不相识的“组员”组合在一起,通过“流水化作业”,合伙实施诈骗。
在首批批捕的15名犯罪嫌疑人中,有的虽然没有直接和受害人打交道实施诈骗,但却扮演着提供“网络技术支撑”的重要角色。他们通过搭建VPS服务器变址、建立网络链接、注册实际用于诈骗的QQ号向受害人群发“中奖信息”等赚得了不少“技术费”。
“客服组”成员:
从“一聊”到“三聊”,不套出钱不罢休
他们是“《中国好声音》节目组工作人员”,是“北京公证处公证人员”,也是律师、法官、公安民警……他们躲在电话背后,通过威逼利诱的手段让受害人汇款“兑奖”。但实际上,他们的身份只有一个——实施电信诈骗的“客服人员”。
“我的组长会给一份资料让我打电话,我都是负责‘三聊’的。”客服组成员、犯罪嫌疑人李某告诉记者。
他口中的“三聊”实际上指的是第三次尝试诈骗。据办案民警介绍,客服组分为“一聊”“二聊”“三聊”等,“一聊”就是指受害人在犯罪嫌疑人提供的网站上填写了个人信息后主动打电话给“节目组”时充当“节目组工作人员”的客服,“二聊”之后往往都是受害人填写个人信息后发现需要5000元“保证金”而“放弃兑奖”时,冒充公检法人员按其填写的身份信息主动打电话给受害人的客服人员。电话中,他们往往以“违约”“要被起诉”等谎言胁迫受害人汇款。
李某告诉记者,如果当天有“工作”的话,就会领到一张写有10至50条不等的个人信息的“任务单”,“我一般从早上9点开始‘工作’,把单子上的电话打完我就可以‘下班’了。”
据办案民警介绍,由于客服组成员“广撒网”,还是导致不少受害人听信了犯罪嫌疑人的谎言,把辛苦钱、救命钱、养老钱白白交了出去。
网络技术嫌疑人员在安徽、江苏、重庆落网
“洗钱组”成员:
将汇款通过“刷卡消费”方式“洗白”转移
“我10年前也曾被别人骗走过一部手机和几百块钱。换个立场来想,如果说是别人骗了我,那我肯定也不好受。”犯罪嫌疑人郑某向记者坦言。
作为洗钱组的“骨干”成员,郑某通过从“商家”租借POS机,负责将受害人的汇款通过“刷卡消费”的方式“洗白”转移。“受害人的钱汇到银行卡里后,银行卡里的钱就会在我这部POS机上‘消费’,待‘商家’抽成之后再通过网银的形式给我们回款,我再把回款转到别的银行卡上面,随后会有专门的人去取现。”郑某告诉记者。
办个POS机需要什么手续,又需要多少钱?其实很简单,“只需要把身份证照片给POS租赁的代理商,花1000来块钱就能收到一个POS机。”郑某说。
办案民警告诉记者,在整个诈骗环节中,洗钱组因为“技术含量”最低,实际上也只能拿到“利润”的很小一部分,为10%。“我们是按照‘提成’赚钱,取现的‘车手’占1%,POS机‘商家’收一定手续费,剩下就是我们所得的,一般不到8%。”郑某说。
据了解,郑某2009年时就曾因实施电信诈骗被判入狱5年,2013年7月刑满释放后就又走上了这条路,“真的很对不起这些受害人,希望我能通过坦白争取宽大处理,以后我也坚决不会再去碰这些了。”
相关报道:
法学专家谈“12·30”特大电信网络诈骗案:电信管好线 银行看紧钱 公安盯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