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家家都有一张“警民全家福”
探访新疆下马崖边防派出所爱民固边故事
记者(右一)在下马崖边防派出所官兵巡逻途中现场采访。 李康强 摄
边防派出所官兵们和当地群众开展联谊活动。法制网记者 潘从武 摄
边防派出所官兵们帮助阿依谢姆·伊斯玛依力大妈点种甜瓜籽。 法制网记者 潘从武 摄
边防派出所官兵带领群众护边员巡逻途中。法制网记者 潘从武 摄
这是5月末6月初的清晨,小村旁,沙枣花已然绽放,清香扑鼻。
高高的的白杨树下,阿依谢姆·伊斯玛依力大妈站在地头,抬眼望去,几名边防官兵扛着坎土曼(新疆少数民族常用的铁制农具)、铁锹等劳作工具走了过来,她擦擦脸上的汗水,眯着眼笑着打招呼。
阿依谢姆大妈的这7亩瓜地,位于新疆哈密地区伊吾县下马崖乡阿热买里村。
老伴去世多年,孩子在外地上学,阿依谢姆大妈独自一人生活。
正是点种甜瓜的农忙时节, 可阿依谢姆大妈并不发愁,这不,她昨天拔打了下马崖边防派出所的“预约”电话,今天一大早,官兵们就上门帮忙来了。
“抠开塑料薄膜,放进哈密瓜种籽,再用松土埋上。”大家伙个个俨然一副瓜农的样子,挥铲松土、弯腰播种,干得热火朝天。
“每年这个时间段,都是边防派出所最忙的时候。因为各村年轻劳动力外出务工,留守的多是老人和孩子,种地便成了难题。针对这一情况,我们派出所推出了‘预约’服务。只要拨打派出所电话,说清楚自己叫啥名、有几亩地,所里就会排期、派工,无论是所长还是炊事员,都要在不影响正常工作的前提下,到地里帮村民干活。”下马崖边防派出所所长巴哈德尔·卡德尔一边熟练地点种着甜瓜籽,一边对法制日报记者说。
“春天种瓜,秋天收瓜,收瓜后又帮着联系卖瓜。这几年,这些巴郞子(孩子)可是帮了我的大忙啊。”提及边防派出所官兵,阿依谢姆大妈竖起了大拇指。
下马崖是个地处中蒙两国交界的少数民族边境小镇,新疆公安边防总队哈密边防支队下马崖边防派出所就驻守在这里。
下马崖边防派出所担负着中蒙87.3公里边境线管控、4780平方公里边境管理区治安管理任务,辖区常住人口95%为维吾尔族,至今,这里已连续保持了36年无刑事案件,连续51年无“三股势力”潜入潜出,无一枪支、毒品渗透的良好治安局面。
多年来,下马崖边防派出所官兵向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维护民族团结,帮助各族群众脱贫致富,该所已连续六次被国家民委表彰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单位, 2012年4月,它被公安部授予“民族团结模范边防派出所”荣誉称号;2016年2月获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单位”。
近日,记者来到这里,近距离感受当地“警爱民”赢得“民拥警”,鱼水情演绎一家亲的一幕幕动人场景。
当天,在阿依谢姆大妈的忙了一个上午,巴哈德尔带着边防官兵们刚返回所里,刚坐下喝口水,麦姆娜·亚合甫大姐端着一大盆包子走了进来:“富抗姆(维语,弟弟们),累了吧,我蒸了包子,韭菜鸡蛋馅的,赶紧趁热吃吧!”
前些天,巴哈德尔带人把麦姆娜家的地平整了一遍,麦姆娜这是专程上门道谢的。
吃包子的间隙,麦姆娜抓紧时间向巴哈德尔“汇报”起了工作:“所长,这两天没有看到从外面来的陌生人。你们放心吧,乡亲们牢牢记的呢,‘发现一个,汇报一个,一个不漏’。”
一旁的警官王永强抓起一个大包子使劲咬了一口,边嚼边对记者说:“在我们下马崖,可以说家家是哨所,人人是哨兵。包括麦姆娜在内,村民们个个都是我们最可靠的信息员。有任何可疑情况,他们都会马上到所里报告或者打电话来。甚至有外地亲戚来串门,村民们也都会自觉地带到派出所来登记。”
当天下午16时,边防派出所的王永强警官和斯坎旦尔·司马义警官匆匆洗了把脸,换上一身干净的警服,两人计划去到村民家里拍“全家福”。
在刘家智老人家里,见到斯坎旦尔·司马义警官,老人家高兴地上前拉着他的手,用流利的维语聊起了家常。
乘着他们说笑的间隙,王永强警官咔嚓按下快门,将这美好的瞬间留存了下来。
原来,老人家几十年前就从江苏徐州来到这里经商,后来被这里淳朴的民风深深吸引,自此留了下来,而且跟着当地村民学会了说维语。如今,他已经成为地地道道的下马崖人了。
记者了解到,派出所官兵每人都负责包联几户村民,平时经常上门走访,嘘寒问暖,排忧解难。村民都把他们当自家人,拍“全家福”也拉上他们。如今在下马崖乡,几乎每家都有一张“警民全家福”。
“我外出后会多多挣钱回来的,家里的事就费心阿卡(哥哥)照顾了。”当天下午,接过派出所孙清志警官专程送上门的“暖心礼包”,即将动身前往哈密市打工的21岁的艾合买提·库尔班顿时信心满满。
记者看到,“暖心礼包”里,整齐地装着一套衣服、一双鞋、一包洗漱用品。
孙清志警官告诉记者,这是派出所给每名外出打工人员精心准备的,这其中有两层含义:出门在外,保重身体;一切放心,我们帮你守着家。
“下马崖的村民和我们就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村民是石榴子,我们就是石榴皮!我们鼓励村民外出务工,地里的活留给我们来干!”来自乌鲁木齐的入警大学生西尔拉提说,以前根本不会种地,来到下马崖后,他又多掌握了一门技术,那就是学会了进百家门、干农家活,农忙时间尽管一天要帮好多村民种地,但是,一天下来感觉特别充实。
下马崖乡中心村党支部书记阿不都·瓦依提说,派出所的官兵就像我们的亲人一样帮助我们,村民们常常把抓饭、奶茶等送到派出所,他们都积极地加入到了护边员队伍中,和边防官兵们一起巡逻防控。前不久,一位牧民赶着400多只羊来到边境前沿放牧,群众护边员发现后,迅速报告了边防派出所,官兵们在距边境80米处将羊群挡回,避免了一场涉外事件的发生。每逢节日,村民们都会主动到派出所帮助官兵洗衣做饭,大家说,边防警官就是我们最亲的人。
边防派出所所长巴哈德尔告诉记者:“帮助村民们种地、盖房,协助操办并积极参加村子里的婚丧嫁娶活动,一方面是考虑到村民们人手不足的实际困难,另一方面拉近了与群众的距离。在和村民们共同劳动、聊天、共同活动的过程中,更是可以随时掌握社情民意,化解矛盾,预防社会稳定隐患。虽然官兵们很辛苦,但是不算小帐看大帐,重要的是赢得了民心,得到了信任和拥护,拉近了警民距离,实现了全民护边守边,全员维护地方稳定,才实现了不可逾越的安全防范的铜墙铁壁。”
夕阳西下,晚风习习,记者被一阵阵欢快的鼓乐所吸引。走近一看,在下马崖乡的警民文化广场上,边防派出所的官兵们正在和当地各族群众开展联谊活动。
艾尼·卡德尔大叔弹起了柔美的都塔尔,孜丽凯姆·索皮大妈打响了热烈的手鼓,一曲警民合唱的新疆民歌《亚克西》在夜空中随处漂荡:“有了亲爱的边防军呃,幸福的生活有保障。边防战士驻守在河岸上哎,来往的人们喜洋洋。亚克亚克西也,什么亚克西也? 人民的生活亚克西………”(潘从武 李康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