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海安把脉群众法律需求精准普法

2016-05-30 08:20  来源:法制日报

  江苏海安把脉群众法律需求精准普法

  法律咨询有去处依法办事有帮手

  在一条农村水泥村道上,摆满了各式小摊,前来赶集的村民们在一个特殊的“摊位”——县普法办“法律早市”前驻足观看,还有村民直接咨询起了婚姻家庭、邻里纠纷、征地拆迁等法律问题;“法是规范人们行为的指南”“法是保证社会公平、公正的规则”,在一所中学体育活动中,960名初一学生正热烈探讨着“法律与生活”的话题……这些都是江苏省海安县近日开展“精准普法”的活动瞬间。

  据了解,围绕海安县委提出的“让法治成为融入海安人血液的优秀特质”的新要求,海安县司法局精准研判公众法律需求,以法治惠民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丰富普法产品供给,有效提升了全民法治意识。“六五”普法期间,该县先后获得“全国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先进单位”、江苏省“法治建设示范县”等荣誉。

  精准把脉公众法律需求

  5月20日,海安县举行了依法保障和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座谈会,到会的企业家们就企业发展遇到的法律问题与法官、律师展开热烈讨论,并就“法律服务进企业”提出建议,梳理出28条法律服务举措。

  发动多方力量,整合多方资源,着力构建“盖边沉底”的法律需求征集网络,准确掌握社会公众法律需求,是海安县实施精准普法的新思路。该县司法局局长张建华介绍,依托县镇村三级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如今每月都能及时准确掌握镇村两级的矛盾纠纷、法律需求情况,还实行重大群体性、多发性矛盾纠纷快报制度,2015年,县镇两级共征集法律需求678项,全县238个村居收集上传法律需求信息1175条。

  2015年11月,海安县农委在执法办案中发现少数村民捕捉黄鼠狼出售获利。县普法办掌握这一信息后及时牵头组织了野生动物保护法和刑法系列宣传活动,通过案件宣传,遏制了这一现象的蔓延。据了解,类似的“以案释法”活动已经累计开展36次,发布案例309件。

  该县还实行网上网下法律需求同步征集,实施政法干警结对村居制度,746名政法干警成为活跃城乡的普法“生力军”。全县5892名网格员、539名专职调解员、13个公调对接工作站、10家律师事务所、18家法律服务所,成为法律需求征集点。建设12348网上公共法律服务平台,设置法律需求留言板,每月定期研判,累计梳理2380人次的法律需求3806条,提供网上法律咨询1832次,网下联系解决涉法问题836件。

  精准提供普法产品供给

  每年举办法治文化节,是海安特色普法的“知名品牌”,也是实施精准普法的有效载体。近年来,该县围绕社会管理、新型社区管理、公共法律服务等主题,一年一主题,一年一推动,形成了城乡互动、社会联动、群众参与的创新格局。2015年,他们还通过法治文化节平台,宣布将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6万多册法治教育读本免费发放到全县中小学生手中。

  随着新媒体的影响力日益扩大,海安县将丰富、多元、适口的普法产品也搬到网上和手机上,实现了电话问法、短信送法、网上学法、微博微信普法的全覆盖。开设“海安司法行政在线”微信,改版12348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开发“海安12348”手机客户端,实现便捷查询和服务。建立媒体普法矩阵,县公安局“片警小花说事”、县人民法院“智慧羊说法”等在服务群众、普法宣传、打击犯罪、舆论引导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实施法治文化覆盖工程,建成公务员、职工、农民、青少年“四大法治教育馆”和村居级法治文化阵地78个。繁荣法治文化作品创作,实施法治文化作品创作行动,组织创作法治书画、法治故事等作品1636件。2015年创作普法微电影12部、法治广告51件。组织“百场法治培训进机关、百场法治宣讲进校园、百场法治文艺进村居、百场法律体检进企业”活动,法治宣传的社会影响力大幅提升。

  该县还以多样化、个性化的平台主动适应公众法律需求,让不同群体法律咨询有去处,依法办事有帮手。组织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入驻县镇两级法律服务中心,并推行“一村一顾问”和“18定期服务日”制度。近3年来,提供法律咨询2478人次,实施法律援助78件98人。

  精准实施法治惠民服务

  推动法治宣传教育工作落细落小落实,使之真正融入百姓生活,为群众所知、所信、所行,是提升普法精准度的价值所在。海安县推行“保姆式”普法,实施“报警三次”农村婚姻家庭必访,累计开展198场婚姻家庭主题普法活动;着力推动法治惠民,组织“开庭到村居”“调解到村居”,累计开展调解庭审观摩旁听339场次;推行“休闲式”普法,在村卫生室、理发店、小超市投放普法读物30余种23万件;开展“普法助力企业行、普法助学校园行、普法助民村(居)行”活动390多场次;组织“农民工学法活动周”,发放法治宣传资料6500份,举办法治讲座235场,开展法律咨询600多场次。

  曾经亲自出庭应诉的海安县县长顾国标介绍,该县还连续10年实现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100%,体现了对法律精神的尊重。此外,通过构建“决策先学法、凡晋必考法、年终必述法”机制,该县县委中心组集中学法21场次、举办6场166人次新晋领导干部任前法律知识考试,举办各类法治报告会36场次,抓住了普法过程中领导干部这一“关键少数”。

  在法律援助、矛盾化解、涉法信访、诉讼服务等领域,该县还建立21个职工法律援助工作站和医患、劳资、环保、消费、婚姻等13个专业矛盾调处机构,推行个性化法治服务,全面践行了精准普法的理念。(丁国锋)


责任编辑:张晓君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