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政法委员会

中央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

设为首页 | 我要投稿
长安播报

新疆乌鲁木齐法律宣传“多元化”构建新格局

2016-05-17 08:20  来源:法制日报  责任编辑:张晓君
字号  分享至:

  “如果碰到老板不按时给我们发工资,该咋办?”

  “我在建筑工地干活,有时晚上还得加班,我能不能拿加班费?”……

  近日,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首府乌鲁木齐市天津路人力资源劳动力市场院内,一场专门针对农民工的法律宣传咨询活动正在举行。记者看到,活动现场摆放着乌市南纬路街道办、新疆鼎卓律师事务所、正大法律服务所等精心制作的法律宣传板,引人注目。

  乌市高新区(新市区)司法局局长张庆红介绍,高新区目前有常住人口和外来人口共80余万人。为提高全民尤其是农民工法律意识,近几年来,该局每年都定期在劳动力市场、建筑工地等农民工集聚区开展类似的普法宣传活动。

  “‘六五’普法期间,我们着力强化流动人口学法实用化、农牧民学法庭院化、青少年学法多元化、企管人员学法系列化。”乌鲁木齐市司法局局长张自敏告诉记者,“六五”普法以来,乌市以服务稳定工作为重点,探索和创新法治宣传教育新方法、新途径,构建全方位、立体式普法新格局,在做好公职人员普法工作的基础上,侧重对流动人口、农牧民、青少年学生等群体的普法宣传,全市学法、用法、尊法、守法氛围逐步形成,法治建设软实力显著增强。

  据介绍,2015年以来,乌市积极组织开展“千名律师进社区(村)”活动,组织1072名律师走进全市1004个社区(村),深入基层开展“去极端化”宣讲活动,以“一反两讲”为主题,以“去极端化”为核心,并在社区(村)开展法律咨询,戳穿所谓“圣战殉教进天堂”等谬论,着力培养各族群众正确的国家观和公民观。

  2016年4月19日,在乌市喀什西路社区,乌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头屯河区)开展“政法干警走基层”百场法治宣传主题活动启动仪式。该区政法干警深入社区、学校、企业、工地,开展100场法治宣传活动,把法治宣传触角延伸到社会各个层面,为实现基层群众法治意识和法治观念增强,群众表达诉求的方式进一步理性,基层法治化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各族群众自觉抵制宗教极端、打击三股势力的自觉性进一步提高发挥积极作用。

  针对流动人口流动性强、人员结构复杂、文化素质普遍偏低的特点,乌市以各区(县)街道(乡镇)、社区为依托,以农贸市场、公交客运站点、批发市场、劳务市场为重点,将法治宣传融入法律服务和社会管理中,实现工作时单位管、暂住地社区管、劳动用工单位管、党团员组织管、系统问题部门管、治安问题公安管、流动人口子女学校管的法治宣传模式和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工作格局。各区(县)、各街道和社区以“法律服务小推车”“流动人口法治学校”“法治宣传列车行”“普法菜篮子”“法律百宝箱”等形式,开展治安管理处罚法、出租房屋管理办法以及劳动用工技能、法律援助知识等相关法律法规的教育培训,并通过广播、电视、网吧屏保、BRT、公交车载电视等宣传阵地,有效弥补流动人口法治宣传死角。

  5年来,全市开展流动人口、进城务工人员法律知识及就业技能培训3440场,受教育人数277985人次。

  同时,乌市各大建筑企业还大力开展“送法进企业、进工地”活动,采取印发宣传材料、工地播放影片、开辟法治专栏、法律咨询服务等形式送法进工地,5年来,全市开展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和农民工法制宣传教育292期,受教育人数达119642人次。

  针对农牧民的普法教育,乌市则采取集中教育、送法进乡村、委培的办法,将农业生产规范和技术送到田间地头,每年都要结合文化科技法律“三下乡”活动,开展动物防疫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等法律法规宣传教育,通过严厉打击坑农害农违法行为,农牧民自身权益得到维护的同时,也增强了法律意识。

  乌市充分发挥学校主阵地、课堂主渠道、教师主力军的作用,将法治教育纳入学校教学体系,通过小学品德课、初中思想品德课、高中思想政治课,新疆中小学“民族团结”等课程,进行法律知识普及和教育,达到法治教育计划、课时、教材、师资“四落实”。2012年起,又在全市中小学启动学科渗透法治教育试点工作,确定3个区4所学校为试点学校,依托课堂教学主渠道,充分挖掘学科教材中的法治因素,在各学科教学活动中有计划、程度渗透相关法治知识和法治理念,有效拓宽法制教育的途径和载体。

  在开展普法宣传中,乌市司法局还利用‘互联网+’新概念,还打造“法治乌鲁木齐”微信普法公众平台,每天向市民推送各种普法动态、法律常识、法治资讯、法治趣闻,掀起群众学法用法的新热潮。

  张自敏告诉记者,2016年,乌市将重点围绕领导干部、青少年、宗教人士和信教群众、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流动人口这些群体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把法治观念、法治素养作为衡量干部德才的重要标准并纳入考核;强化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青少年法治教育格局;将“去极端化”和“反暴力讲法治讲秩序”作为宣传重点内容;加强宗教人士和信教群众、农牧民、流动人口的法治宣传教育,通过形式多样的普法宣传教育活动,形成人人参与、人人学法、人人用法的局面。

  5年来,全市开展流动人口、进城务工人员法律知识及就业技能培训3440场,受教育人数277985人次。

  同时,乌市各大建筑企业还大力开展“送法进企业、进工地”活动,采取印发宣传材料、工地播放影片、开辟法治专栏、法律咨询服务等形式送法进工地,5年来,全市开展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和农民工法治宣传教育292期,受教育人数达119642人次。

  针对农牧民的普法教育,乌市则采取集中教育、送法进乡村、委培的办法,将农业生产规范和技术送到田间地头,每年都要结合文化科技法律“三下乡”活动,开展动物防疫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等法律法规宣传教育,通过严厉打击坑农害农违法行为,农牧民自身权益得到维护的同时,也增强了法律意识。

  乌市充分发挥学校主阵地、课堂主渠道、教师主力军的作用,将法治教育纳入学校教学体系,通过小学品德课、初中思想品德课、高中思想政治课,新疆中小学“民族团结”等课程,进行法律知识普及和教育,达到法治教育计划、课时、教材、师资“四落实”。2012年起,又在全市中小学启动学科渗透法治教育试点工作,确定3个区4所学校为试点学校,依托课堂教学主渠道,充分挖掘学科教材中的法治因素,在各学科教学活动中有计划、深度渗透相关法治知识和法治理念,有效拓宽法治教育的途径和载体。

  在开展普法宣传中,乌市司法局还利用“互联网+”新概念,打造“法治乌鲁木齐”微信普法公众平台,每天向市民推送各种普法动态、法律常识、法治资讯、法治趣闻,掀起群众学法用法的新热潮。

  张自敏告诉记者,2016年,乌市将重点围绕领导干部、青少年、宗教人士和信教群众、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流动人口这些群体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把法治观念、法治素养作为衡量干部德才的重要标准并纳入考核;强化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青少年法治教育格局;将“去极端化”和“反暴力讲法治讲秩序”作为宣传重点内容;加强宗教人士和信教群众、农牧民、流动人口的法治宣传教育,通过形式多样的普法宣传教育活动,形成人人参与、人人学法、人人用法的局面。(潘从武 白雪晴)

相关报道

问责,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抓手

党中央对问责是动真格的,失责必问决不是口号,已经成为实实在在的行动。

直播: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新闻发布会

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闭幕后,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召开新闻发布会,有关方面负责人就本次会议表决通过的 ...

银行卡被盗刷用户遭遇索赔难 谁该承担责任?

若客户未能妥善保管卡片造成卡片丢失,或是造成了信息泄露,客户方面实际是存在一定过失责任。

致敬守正义斗腐败的检察人

“查办贪官不是目的,让更多官员保持廉洁性才是根本。预防职务犯罪警示教育起到了这个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