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活用信息化技术夯实司法行政基层基础
“互联网+”提升司法行政干警战斗力
“互联网+”时代,如何对“墙外”服刑人员进行管理?随着服刑人员构成日趋复杂和刑罚执行方式的变革,监狱管理如何与时俱进?法律服务如何满足群众需求、延伸到群众身边?
湖北省司法厅政治(警务)部主任邓传荣透露,面对“互联网+”的新挑战,全省司法行政系统着力借助信息化手段,不断完善社区矫正管理模式,强化监狱安全方法体系,改进服务群众方式方法,切实提升了司法行政干警履职尽责战斗力。
社区矫正融入社会治理网
“陈刚(化名)在家吗?”一进门,湖北省宜昌市伍家岗区宝塔河街道东星社区网格员刘明红就问陈刚的母亲。
“这不,在闹情绪呢。这孩子做生意赔了好几万,都是我们养老的钱啊,老婆也要跟他离婚……”
陈刚是宝塔河街道23名在矫社区服刑人员之一。按照规定,刘明红要定期前往辖区内社矫人员家中巡查走访,掌握最新动态信息。
走访结束,刘明红迅速通过“社区E通”将陈刚的情况上传到市社区矫正指挥中心。指挥中心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帮助陈刚解决了工作问题,家庭矛盾也由此化解。
目前,宜昌社区网格中的10961名网格员直接参与社区矫正工作,852个村建立了社区矫正工作站。
在宜昌经验基础上,湖北省目前已建成城乡一体网格化管理体系。湖北省司法行政系统积极融入全省网格化社会治理这张大网,将社区矫正信息平台与网格管理监管中心直接对接、资源共享,极大提升了社区矫正工作监管效率、应急处置能力以及社会治理能力。
湖北省社区矫正管理局有关负责人认为,社区矫正融入网格化,有效弥补了远程监控和智能管理的不足和缺陷,铺开一张社会力量联防联控大网。
“互联网+”实现贴身法律服务
26岁的成阳来自襄阳市。一年多前,他在武汉一家建筑工地打工时不幸从高处跌落,包工头垫付了5000元医疗费后再也找不到人。
高额的医疗费用让成阳一家人犯了愁。成阳的母亲从襄阳法治微信公众号文章中了解到,农民工在外地遇到工伤、意外等情况,可以拨打12348热线电话求助。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她拨通了12348热线电话。
工作人员听了情况后认定成阳符合法律援助条件,帮成阳的母亲预约了社区律师张杉,并通过管理平台将预约短信发给张杉与成阳母亲。
次日,张杉与成阳取得联系了解案情,并录入法律援助网上审批系统。10分钟后,汉阳区法律援助中心网上审批同意受理,并指派张杉办理此案。经暂住地司法所及建筑公司所在地司法所联合调解,成阳顺利拿到手术费。
3个月后,张杉又为成阳申请了司法鉴定援助,帮助成阳顺利拿到残疾、误工、护理等赔偿款项。
武汉市司法局副局长罗平说,以司法通为载体,将律师、法律援助、公证、12348法律服务热线等系统集合在司法行政信息化管理平台,群众随时随地能在身边找到法律服务,有效提升了司法行政干警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
数字化监狱筑牢安防体系
2015年9月20日,湖北省汉江监狱民警卢才文带领3名外协工进监上班。民警对他们例行安检时发现,一名外协工身上带了现金和药片,还有一张手机卡。民警迅速控制这名外协工。据其交代,现金、手机卡是服刑人员杨某委托其捎带的,安眠药是鲁某要他带的。
通过对罪犯综合信息数据库、会见监听系统和亲情电话系统的大数据查阅分析,监狱判定,杨某弄手机卡和现金意在寻机脱逃;而鲁某情绪悲观,索要安眠药可能准备自杀。
根据上述信息研判,监区民警加强对杨某和鲁某的直接控管,监控中心在网上对两人重点监控。通过心理咨询等措施,鲁某自杀危机解除;见监狱防控严密,杨某也未轻举妄动。
汉江监狱以管用、真用、实用为原则,构筑了以指挥中心为龙头的全方位、全天侯、多层次数字化监狱安全防范体系。
据了解,目前湖北全省30所监狱600多台服务器的超容配置,15000多个监控摄像头的数据传输,近300公里光纤网线的高速运转,实现监狱安全工作由人防、物防向技防、联防跨越。
湖北省监狱管理局有关负责人说,新时期,监狱安全工作面临着新风险、新考验、新挑战。全省监狱系统将充分利用网络技术,逐步完善智能化保安全的技防之网,提升信息时代监狱安全防护能力。(胡新桥 刘志月 何正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