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法院通报元旦春节期间涉民生案件执行情况
执结案件约9万件 1.7万余人获司法救助
2015年11月30日最高人民法院下发了《关于在2016年元旦春节期间开展涉民生案件集中执行行动的通知》,要求各地法院在元旦春节期间,开展集中执行行动,加大对涉民生案件的执行力度。日前,最高人民法院对2016年元旦春节期间开展涉民生案件集中执行行动情况进行了总结通报。
据统计,从2015年12月1日至2016年2月15日,全国共执结涉民生案件89633件,执行到位金额367671.11万元,司法救助人数17454人,救助金额24006.63万元。
公开发布典型案例
1月24日,最高人民法院召开新闻通气会,通报在2016年元旦春节期间,组织开展涉民生案件集中执行行动的情况,并公布12起典型案例。
这12起案例,涉及追索工资或报酬、抚养费、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等各类民生案件。这些案件中采取的执行措施各具特色,有的利用网络查控,有的通过公安机关网上协查,有的执行支付宝等。
着力关注农民工案件
最高人民法院于1月22日下发《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集中排查并执行农民工工资案件的紧急通知》,要求各级法院在元旦春节期间高度重视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着力做好排查工作。截至2月3日,最高人民法院共收到北京、广西、河北等地23个法院书面报告。
据了解,本次集中排查执行行动对拖欠农民工工资的未结执行案件认真进行了排查,及时采取风险防控措施,对重大、敏感执行案件建立了应急预案,对突发事件进行了快速有效处置。
综合运用多措并举
各级法院通过网络查控系统,积极借助银行、国土、车管等协助部门的资源优势,主动查找被执行人银行存款、房产、车辆等财产,集中对财产线索进行调查核实,充分运用罚款、拘留、公布失信被执行人名单、限制出境、限制高消费、追究刑事责任等措施,加大对规避、抗拒执行行为的惩戒力度,促使被执行人履行义务。
据介绍,福建高院综合运用网络、报纸、电视、户外电子屏、社区公告栏等方式对失信被执行人信息进行曝光。广西法院在活动期间,共移送公安机关追究刑事责任45件51人,罚款、拘留260人次,限制高消费、出境4334人次,公布失信被执行人名单6895人次。
大力做好司法救助
各级法院对于被执行人确无履行能力,申请执行人又面临生存、生活困难的涉民生案件,充分运用司法救助资金,及时对申请执行人进行救助。同时,加强与民政部门的沟通协调,将符合条件的当事人纳入社会保障范围。
据了解,在活动期间,上海法院司法救助236人,救助金额428.07万元,同时积极联系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申请欠薪保障基金垫付2331.73万元,惠及1142人。四川法院简化执行救助程序。对当事人申请司法救助实行快速审查、快速报批、及时发放。湖北法院在活动期间,司法救助1600人,救助金额1715.87万元。辽宁法院在活动期间,司法救助500人,救助金额共计1207.37万元。山东法院在活动期间,司法救助1357人,救助金额1451.1万元。海南法院在活动期间,司法救助340人,救助金额268.82万元。云南高院在活动期间,救助交通肇事、工伤赔偿、故意伤害等受害人80人,救助金额960余万元。(刘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