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政法委员会

中央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

设为首页 | 我要投稿
长安播报

创新社会治理 升级“平安大连”

2016-03-10 15:40  来源:大连日报  责任编辑:陈叶军
字号  分享至:

  去年在辽宁大连巿召开的全国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工作会议上,“大连经验”引发强烈反响,与会者说的最多的是两个字:“服气”!让大家服气的“大连经验”正是大连创新社会治理理念,着力提升社会治理创新水平的多种举措。让社会治理不断向民生服务领域拓展,大连实现了民生服务体系与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深度融合,构筑起维护社会平安和谐稳定的第一道防线。

  创新社会治理:让民意网直通民意

  在大连,提起民意网,百姓有口皆碑,《人民日报》也曾在头版以《大连全天候畅通民意渠道》为题,报道大连民意网创新社会治理的先进经验。自从2011年12月29日大连市委、市政府创建大连民意网以来,作为听取民声民愿、了解民情民意、解决民需民困的“网上直通车”,民意网以平均每年解决几万个问题的速度服务着大连的万千家庭。

  巿民刘先生的经历是民意网畅民意、解民忧的一个小缩影——刘先生在民意网反映他所住的小区在进行自来水管道改造过程中,工程施工造成楼院环境破坏一直没有修复。接到投诉后,民意网立即联系了辖区所在街道办和区房产局。很快,民意网就又收到了刘先生的一条留言:“我反映的问题,两天就有回访,十天后不但修了花坛,连小区的道路也给修了,感谢民意网。”

  “互联网+政府+民生”的大连民意网,源于辽宁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唐军2011年的一次基层调研。当时一位社区干部反映:群众天天遇见难处,却不可能天天遇见领导,时间一长,难免把小问题憋成了大上访。于是,市委、市政府决定,创办民意网,全天24小时倾听群众心声。开通几年来,民意网已受理市民留言接近21万条,回复率为98.9%,市民满意度达94.1%,总浏览量达3900万人次。

  除了民意网,在大连还有很多听民意、解民忧的创新社会治理方式。大连人俗称的“365市民大楼”昼夜热线、周末婚姻登记、大年夜管道维修……为市民提供365天、24小时不间断的服务,运行4年来,已累计接待市民超过65万人次,受理群众诉求近33万件。西岗区“365工作体系”也入选“2014年度中国社区治理十大创新成果”,并由民政部向全国推广。中山区民情互连网、沙河口区帮万家、金州新区唱响和谐好声音、庄河“4·23”村级社会管理服务等典型经验也是我市社会治理创新的有益尝试。此外,集市民诉求、行政审批、公共资源交易等诸多功能于一体的市公共行政服务中心,也是为民服务中心,一部12345市民服务热线,连通起市、区、街道和社区四级服务体系。

  几年来,我市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省委关于深化社会体制改革的总体部署,着力构建了市民综合服务工作体系、矛盾纠纷化解工作体系、社会组织孵化工作体系、深化平安大连建设工作体系,进一步提高了社会治理现代化能力。

  网格+网络:打造全省综治信息化第一平台

  去年8月,大连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信息化工作平台(以下简称大连综治信息平台)应运而生,成为全省综治信息化第一平台。

  大连综治信息平台的业务核心就是“9+10”项综治专项业务模块。在遵循中央综治办规定的机构队伍、实有人口、特殊人群、重点青少年、两新组织、社会治安等9个基础模块之上,大连又创新性地扩展出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综治宣传和舆论信息引导、平安建设等10个业务板块,纵向上又将这19项业务板块细化为150项具体业务工作,实现了综治专项工作业务范围全覆盖。

  值得一提的是,大连综治信息平台可以将综治业务工作信息以视频监控、图片、影像等多媒体资源在全市的GIS地理信息平台中展现出来。通过这种立体化展示方式,可以让工作人员直观掌握全市社会治安防控工作概况,针对某项具体工作或问题进行详细、细致的了解,以及在应对突发事件时快速掌握事件周边信息。

  大连综治信息平台的应用,对于社区工作来说,变化可谓“一箩筐”——网格员通过巡视走访,掌握在现实社会中的舆情信息,然后通过大连综治信息平台“民情日志”、“事件上报”,就能及时详细反映社情民意,最终达到从源头化解矛盾的作用。

  平安大连:重在“技防”

  在党政机关驻地、重要交通枢纽、水气油电热等影响国计民生的重点单位、要害部位推广安装防入侵自动报警系统;在交通运输领域覆盖安装移动目标定位报警系统;推广普及社区“平安超市”,引入治安保险机制,推进技防物防进万家,实施物联网安防工程,开展技防区域创建,推进技防装备向农村地区延伸……通过坚持把立体化治安防控纳入智慧大连总体规划,大连构建起打防管控立体网络,夯实全域共保平安的基础。目前,大连“技防”设施已实现深度覆盖。三年来,大连市社会治安案件更是下降了62%,全市命案发案率已连续8年保持下降,降幅超过60%。

  我市还先后实现了警务通信一体化、一网通;完善天网工程,全市有7000多个高清探头与公安部门联网;在110警车、蓝鲨突击车、消防救援车、特警处突车、边防巡逻艇等流动防控末梢上全部配备图传设备;推进天网工程与各种视频资源的有效整合;规划建设了电子围栏基站318处,而智能指挥调度平台综合研判,自主生成处置预案,缩短了反应时间,提高了指挥效率。

  几年来,大连严重刑事案件、重大群体性事件、重大公共安全事故得到有效控制,人民群众安全感满意度持续上升,社会平安进入良性循环轨道,大连也连续四届被评为全国文明城市,连续三届获得“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地市”称号,最终捧得全国平安建设最高荣誉“长安杯”,成为全国安全发展示范点城市。

  群防群治:社会治理多主体并进

  去年的一天,社区网格员苏航正按照每天固定的线路巡视自己管片儿的楼院,一位老楼长反映的情况让他觉得很不寻常。老楼长说,最近有一伙人总到那栋楼1楼3号聚会,居民怀疑他们可能是一群“瘾君子”。

  听到反映,苏航马上通过装有网格助手信息系统的专用手机将情况上报,这则信息很快被分拨给公安部门,辖区公安分局立即组织力量进行信息研判。通过蹲坑守候,周密监控,警方发现这伙人很可能携有枪支,指挥中心迅速调动反恐处突专业队伍——“蓝鲨机动队”果断出击,将3名吸毒男子全部抓获,当场收缴手枪4支、子弹68发、冰毒30克、警用手铐一副。

  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强化多方主体发挥作用、统筹推进,构建全城共筑平安的格局。如今的大连,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平安建设已蔚然成风。开展星级平安小区创建,目前,全市已有500多个网格化管理的居民小区建成“星级平安居住小区”;全市拥有志愿者126万人,专业保安队伍3万余人,全市4000个公益性岗位人员全部参与社会治安防控。包括应急救援、医疗救助、法律维权、平安建设、社区服务在内的各种专业志愿服务团体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据了解,今年,我巿公益性岗位总数将增加到8000个,而3至5年后,大连社会志愿者注册率会占居民人口20%以上。在全市星级平安小区建设中,我巿也广泛开展起群防群治“红袖章”工程。目前全市已建立起一支30万人的群防群治队伍。(记者 王艺)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