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筑暖巢 让爱不孤单
河南漯河两级法院打造“三留守”维权品牌
随着涉及农村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留守老人(以下简称“三留守”)问题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河南省漯河市两级法院为实现对农村“三留守”人员权益的保护,推出持续深入送法普法、开辟诉讼“绿色通道”、设立专门合议庭等一系列举措,赢得了当地群众的点赞。
打造送法进校园品牌
2015年10月27日,漯河市召陵区青年乡初中大操场。
浏览不良网站诱发犯罪、抢十块钱也会锒铛入狱……台上主讲人妙语连连,台下1000余名师生听得津津有味。这是漯河法院“法官开讲啦”活动的一幕。
提起“法官开讲啦”,全市中小学师生都不会陌生。讲师团由全市法院200名年轻法官组成,分别担任辖区中小学法制副校长。 “全国劳动模范”寇文启、“全国青少年十佳辅导员”徐蓓、“青年卫士”蒋军强、“反家暴卫士”刘东凯、“最美基层法官”张俭等都是圈内响当当的知名法官。
近年来,漯河两级法院深入开展送法进校园活动,将每学期的“开学第一堂课”作为常态工作,形成“一校一法官”制度,也把“法官开讲啦”打造成了一个法院品牌。“法官开讲啦”讲师团先后为500所学校进行法制讲座3500场次,直接受教育学生近10万人。讲师团还组织结对帮扶2000余名困难儿童,组织捐赠法律手册近5万套。
以法律的名义诠释亲情的涵义
不久前,漯河市中级人民法院出品的微电影《让爱归来》在第三届亚洲微电影艺术节斩获金海棠奖“好作品奖”。该片在搜狐、腾讯、土豆、优酷、爱奇艺等各大知名视频网站同步展播,综合点击量突破20万人次。
《让爱归来》是根据漯河市两级法院真实审判案例改编。案情源于漯河中院常务副院长侯保宗审理的一起赡养案件。案件经过一审判决,没有任何瑕疵,可原告依旧坚持上诉。侯保宗在实际走访中,了解了当事人的情感心结,认为是一起“审理一案,教育一片”的好案例,遂决定采取巡回审判的方式,将法庭开在村门口,以法律的名义诠释亲情的真正涵义。
“三留守人员大多缺少亲情关爱和家庭温暖,容易受到伤害,感到孤独和无助。为让留守人员的合法权益得到及时保护,法官就得树立效率意识和效果意识,向公众传递人文精神和司法精神。”侯保宗如是说。
近年来,漯河两级法院在保护“三留守”人员专项活动中,以保护农村留守妇女人身安全、财产权利、子女抚养权等为重点,不断加大民事案件的调解力度,严厉打击危害农村“三留守”人员人身财产权益的犯罪,以高压态势震慑犯罪分子。
手拉手让爱不孤单
“市中院与市直8家单位联合开展‘关爱留守儿童,城乡孩子手拉手’活动,就是以一份社会担当去关注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传递司法的温暖关怀。”2014年10月,漯河中院院长黎卫国在 “关爱留守儿童、城乡孩子手拉手”公益活动启动仪式上说。
仪式上,100对城市孩子和农村孩子手拉手,结成帮扶对子,成了好朋友。活动现场还发放了2000册《留守儿童普法宝典》漫画口袋书及书包文具等学习用品。
一年多过去了,漯河市像这样的城乡互助对子已经达到1000对。不少学生和家长联名写信致谢法院搭建这个“交换空间、角色互换”的公益平台,让孩子们成长进步不少。
手拉手,心连心,爱不单行,合力撑伞。漯河中院与政法委、检察院、妇联、老龄委等及时协调联络,建立完善了一套保护“三留守”群体行之有效的机制。
开辟绿色通道,对涉“三留守”人员权益保护案件减少流转环节,提高审执效率;配强专门合议庭,聘请妇联、民政、老龄委等部门人员作为人民陪审员;加大执行力度,凡涉及“三留守”维权的案件优先执行,确保“三留守”人员的权利得到真正实现……漯河中院建立起一套保护“三留守”群体的机制。
因为遭受人身伤害起诉索赔的舞阳县孟寨镇农村妇女李某,从立案起诉到拿到法院判决书,不到两个月时间。“丈夫在外打工,家里少了顶梁柱,原以为法官管不了咱的家务事,加上‘屈死不告状’的错误想法,就想忍了。没想到法官多次登门取证,判我赢了官司,还支持了精神抚慰金,感觉找到‘救星’了……”(宋庆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