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公正、公信
——2015年度福建法院司法为民公正司法十大举措
▲厦门市湖里区人民法院自由贸易区法庭成立。
▲2015年9月21日起,福建全省内推行跨域立案。
▲厦门市中级人民法院执行局在机场抓捕“老赖”。
▲顺昌县人民法院生态庭法官到涉案山场现场勘察边界。
过去的2015年,福建法院紧紧围绕司法工作目标主线,加强执法办案,深化司法改革,持续抓好过硬队伍建设和司法公信建设、司法品牌建设、司法规范化建设、司法信息化建设,各项工作取得新进步。
日前,福建省高级人民法院联合人民网福建频道、福建法治报开展 “2015年度福建法院司法为民公正司法十大举措”评选活动,引发10万网友通过网络和微信投票积极参与,共评选出以下举措。
保障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
加强生态环境资源审判工作,构建生态司法“九项机制”。全省法院共审结涉生态环境刑事、民事、行政案件3014件,生态司法保护“福建样本”得到广泛赞誉,最高人民法院周强院长批示肯定并要求总结推广我省生态司法保护工作经验。福建省高级人民法院在全国高院中率先发布全省法院生态司法保护绿皮书,审结新环保法实施后全国首例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案,龙岩市中级人民法院、漳州市中级人民法院被最高人民法院确定为首批环境资源司法实践基地。
改革创新立案服务,首推全省跨域立案
2015年5月1日起全面实行立案登记制,5月至12月全省法院共当场登记立案330412件,当场立案率为98.53%。推广泉州法院等经验做法,在全省范围内推行“跨域”立案服务。对属于省内异地法院管辖的案件,当事人可以就近选择中级、基层法院或人民法庭进行“跨域”立案,享受便捷的立案服务。泉州法院跨域立案服务经验做法受到最高人民法院充分肯定,并在全国法院诉讼服务中心建设推进会上作经验介绍。
服务保障福建自贸试验区建设
2015年加强涉外、涉港澳、海事海商和铁路运输审判工作,共审结案件8915件。福建省高级人民法院制定下发服务自贸区建设意见和自贸区法庭受案范围,建立和完善司法决策、工作会商、信息报送、调查研究等制度,成立厦门市湖里区人民法院、福州市马尾区人民法院自贸法庭和厦门市中级人民法院、厦门海事法院自贸区审判庭。福建省共有2个案件入选“人民法院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司法服务和保障的典型案例”。
开展行政案件管辖机制改革
在宁德法院行政诉讼相对集中管辖试点基础上,自2015年 9月21日起在全省范围内对部分行政案件实行跨行政区域管辖,即在全省除龙岩市以外的8个设区市基层法院实行相对集中管辖;龙岩市基层法院一审行政案件由龙岩市中级人民法院统一登记并指定管辖,在全省各中院实行市、县(区)二级政府为被告的一审行政案件跨行政区域管辖。
全力化解“执行难”
加大执行工作力度,开展打击拒执罪和反规避执行、反干预执行、反消极执行专项活动,全省法院共执结案件150788件、标的总额124.21亿元。加大对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的处罚力度,64人被追究刑事责任。完善执行联动威慑机制,公布失信被执行人名单244150人,督促37949人主动履行了义务。持续加强执行指挥中心、网络司法拍卖等工作,网络执行查控已覆盖10大类76个协执单位,网络查控冻结银行存款110.7亿余元,房产、土地、车辆、矿产等财产40.51万余件(宗、处),网络拍卖成交标的1799件、总成交金额39.49亿余元。
诉讼服务中心建设
全面加强诉讼服务大厅、诉讼服务网、12368诉讼服务热线“三大诉讼服务平台”建设,做到“一盘棋”建设、“一站式”服务、“一体化”运作。诉讼服务大厅设置“十大功能”,实现当事人“一次性往返”。网上诉讼服务做到外网申请、内网办理、外网答复,并开通微信执行立案、飞信服务、律师网上立案平台等功能。12368服务热线共接收各类查询咨询来电近20万次,为当事人发送审判节点手机短信近千万条。
严格规范司法行为
以2015年省人大常委会听取和审议全省法院规范司法行为工作专项报告为契机,福建省高级人民法院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提升规范司法行为工作的意见》,在全省法院部署开展规范司法行为专项整改工作,着力解决群众反映的立案难、涉诉信访化解难、执行难、“民告官”难等问题,提高司法公信形象和人民群众满意度。认真贯彻全国、全省律师工作会议精神,构建法官与律师良性互动关系,充分发挥律师在审判、调解、申诉中的积极作用,共同维护司法公正。
加快法院信息化建设
加快建设福建法院信息化3.0版,完善覆盖全省三级法院的司法信息集控管理中心,深化拓展“八个看得见”信息化工作格局,重点推进司法信息综合数据库、公开数据库、共享数据库“三库”,政务内网、法院专网、政务外网、司法互联网“四网”,网上办案、网上办公、司法公开、综合分析、移动办公、司法保障、安全保障“七平台”建设。目前已建成各类局域网210个、高清科技法庭450个,建成远程视频讯问室的看守所47个。
防范和纠正冤假错案
深入贯彻疑罪从无、证据裁判、程序法治、庭审中心等法律原则,完善防范冤假错案机制,依法宣告30名被告人无罪。持续深入推进量刑规范化工作,制定刑事一审、二审、简易程序庭审指引等,进一步规范量刑工作和庭审活动。加强重大复杂敏感案件审判工作,依法妥善审结黄兴、林立峰、陈夏影绑架案,取得案结事了人和的良好效果。
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
加大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力度,审结各类知识产权案件3769件,依法保护专利权、著作权、商标权,制裁不正当竞争、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等行为,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依法妥善审理和执行涉及台企和外企,历时长、数额大,在我国环保领域具有较大影响的专利侵权纠纷案件,实现案结事了人和,得到最高人民法院和省委领导的充分肯定。(何晓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