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中国优秀政务平台推荐及综合影响力评估结果出炉

2015-12-25 12:41  来源:中国网

  通过促进网对全国政务平台持续近一年的跟踪、研究、分析和评估,总结出以下几点:

  (一)党务政务网站持续发展,政务宣传和政务服务能力、范围和综合影响力明显提升

  评估数据显示,我国各级党务政务网站建设水平在2015年均得到了显著提高。各级党务网站积极宣传党和国家大政方针,积极宣传贯彻落实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引导网络文明正能量。在互联网上有力地彰显了党中央从严治党、严肃党的纪律、纯洁党的组织的决心,促进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决议和国家法律法规的贯彻执行。

  各级政府网站在助力政府职能转变、推进简政放权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建立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据不完全统计,各省级政府网站率先晒出了本级政府行政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部分市(地、州)县(市、区、旗)级政府网站也公布了行政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政府信息公开日益全面、深入,为运用大数据技术开展政府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政务网站的管理水平和内容质量不断加强

  2015年初,国务院办公厅首次针对全国政府网站开展普查,针对政府网站信息更新不及时、内容发布不准确、咨询信件长期不回复、服务不实用等问题进行了有力整改,成效显著。先后有16000余家政府网站关停上移。各地区各部门强化了政府网站主管职责,普遍建立了责任到人、层层督办的推进保障机制。通过普查和整改,政府网站管理水平普遍提升,信息内容和服务质量不断加强,“互联网+政务服务”基础不断夯实。

  中央编办、中央网信办联合开展的党政机关网站开办资格审核复核和网站标识管理工作,有力地提升了党政机关网站的权威性,规范了党政机关网站域名、网站名称,为打击假冒党政机关网站侵害公众利益的行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新媒体与政务进一步融合成为公共服务的新载体

  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和繁荣,带来了政务服务模式的转型升级。评估数据显示,近30%的国务院部门网站、62.5%的省级政府门户网站以及接近50%的地市级政府门户网站建设了移动客户端,超过40%的国务院部门网站、62%的省级政府门户网站以及接近50%的地市级政府门户网站开通了微博和微信,政务微博、微信和政务APP等新媒体与政府网站进一步融合,真正打通了政务服务“最后一公里”。移动互联网泛在的特性也将政务信息第一时间传递到人,还带来了更加频繁、直接、有效的政务服务、政民互动。永不关门的政府正通过移动互联网平台和新媒体无时不在、无处不在地向公众敞开,政府在你身边成为新时期服务型政府的新常态。

  (四)各级政府服务模式不断创新,服务意识持续加强

  通过评估调研发现,各级党务政务部门在2015年度不断创新服务手段,不断探索服务型政府建设的新思路新模式。如:新华社客户端推动了全国党政客户端集群的建设和运营,下载量突破1亿,覆盖到了全国2600多个地市县。银川市全面统筹全市514个政务微博构建四级矩阵,依托“微博+政务”的基础运营,广泛发动社会参与,协调社会关系,化解底层社会矛盾,推进多层次多领域的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和源头治理,收到良好效果。宜昌市打造了“全人群覆盖、全周期贯穿、全方位服务,网格化零距离”为特色的全生命周期网格化信息惠民政务服务新体系,实现了“服务到家、惠及到人”的社会管理和服务新模式。杭州余杭区采用“网站集中受理,部门分责办理,内部效能考评,外部公众监督”的模式,着力打造了“综合互动服务平台”,共解决群众问题17万余项。“中国义乌”政府门户网站利用移动互联网创新的思路,通过微博(微博广场)、微信(微信矩阵)、APP、智能机器人等打通了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政府服务通道,实现了立体化的政府智慧服务。

  (五) 网络强国战略和互联网+行动计划的实施,各级党务政务平台、智慧城市建设迎来发展新机遇

  2015年以来,国家大力实施网络强国战略、国家大数据战略和互联网+行动计划之际,电子政务如电子商务一样被广大人民群众寄予厚望。在我国互联网电子商务至今取得举世瞩目成绩的同时,我国电子政务也必将迎来大好的发展良机。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时隔37年之后再次召开,意义重大。会议所确定的城市工作指导思想、总体思路、重点任务和具体部署,为全国各级城市提升管理水平,打造智慧城市,推进改革创新明确了发展动力和方向。

  与此同时,我们也看到,与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相比,党务政务平台的发展和全国智慧城市建设还需要进一步提升和完善。一是创新发展。不仅仅把创新当成是新技术的堆砌,而是将新技术与应用需求、公众需求切实结合起来,提升和完善“以公众为中心”的政务平台发展目标,创新发展模式和服务手段,实现“互联网+政务服务”的良性发展;二是协调发展。注重欠发达地区与发达地区之间、不同行业(部门)之间、传统网站与新媒体平台之间的协调发展,加大力度缩小数字鸿沟,推进各级各类政务平台、智慧经济各产业协调发展;三是绿色发展。切实提高电子政务基础设施、政务信息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重复投资,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四是开放发展。在加强对政务平台公众监督的同时,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政务平台、智慧城市建设,结合互联网+行动计划和信息惠民工程建设,从单纯的政府投资建设向与购买服务相结合的方式转变,从政府自己规划向从民间引入“智慧”共建的方式转变;五是共享发展。要深入贯彻落实《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互联网+行动计划》、《大数据行动纲要》和中央城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加快政府数据开放共享,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整合各类政府信息平台,协调智慧经济资源,形成以党务政务网站为龙头,智慧产业为牵引的资源共享平台、城市运营平台、民生服务平台,切实做到信息利民、网络惠民、智慧升级、经济转型,让全社会、全国各地区、各族人民共享发展成果。

  以上为2015年中国优秀政务平台(智慧城市)推荐及综合影响力评估结果的全部通报。有关评估工作详情请登陆:

  中国信息化研究与促进网(www.ceirp.cn)查询。

责任编辑:张晓君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