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梁平法院积极打造新型人民陪审工作机制

2015-12-17 08:46  来源:人民法院报

  用“互联网+人民陪审”促陪审改革升级

  重庆梁平法院打造新型人民陪审工作机制调查

  2015年4月,最高人民法院、司法部印发《人民陪审员制度改革试点方案》。重庆市梁平县人民法院被最高人民法院确定为人民陪审员制度改革试点单位之一。梁平法院根据现实情况,提出“队伍正规化、参审规范化、管理信息化、公信可量化”的改革目标思路,树立了“互联网+人民陪审”的工作思维。

  10月1日,梁平法院研发的“人民陪审员综合服务平台”上线运行。该系统包含信息管理、随机抽选、履职评估、业绩评估、庭审服务、履职服务等六大系统,初步形成“1+6”的信息化服务体系。

  11月25日,梁平法院“人民陪审员综合服务平台”手机APP上线运行。至此,该院200名新任人民陪审员通过手机和电脑,可实现在家履职、与法官互评等工作,这也是重庆首款针对陪审工作的专用信息化系统。

  选人到村镇街道

  管理在大数据平台

  梁平法院人民陪审员改革试点工作的第一步,就是确立了以选民为基础、广泛选拔的框架。该院通过主动汇报、积极协调,得到了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及县公安局、司法局、各乡镇街道的支持配合,成立了以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为组长、法院院长为副组长的选任工作领导小组,向社会发布选任公告,召开了21场片区座谈会。在此基础上,将任务和人员落实到各村镇、街道,根据选民有无出去打工、有无犯罪记录等情况再圈定范围。

  选人过程中,梁平法院把信息智能化作为切入点,开发出一套集人民陪审员信息采集、人员管理、形象展示于一体的管理系统,建立了《现任人民陪审员信息库》《候选人民陪审员信息库》和《历任人民陪审员信息库》。“为了随机摇号,我们还研发了一套摇号的子系统,摇到谁,就是谁入选陪审员。”梁平法院院长石溅泉说。

  梁平县梁山街道时代村党支部书记冯宗元是新任人民陪审员之一:“法院来人先问我愿意不愿意,有没有时间,我说行。摇号那天我有事没去,另一个村支书去了,他说看着摇号器摇到我名字那停了,就给我打了个电话报信,我就这样被抽中了。”

  梁平法院按照最高人民法院及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关于人民陪审员制度改革试点的要求,在符合条件的选民名单中随机产生1000名初选人员,再从中随机抽选300名候选人员,最终从300名候选人员中随机抽选200名作为新任人民陪审员,并将每位人民陪审员的年龄、专业特长、陪审员编号等信息纳入陪审员信息库。

  记者根据临时授权登录该系统,进入人民陪审员信息库后,可查看到每名陪审员的基本信息及参审案件数量、参审案件类别、参审案件案由等陪审情况。

  定向分类随机抽选

  实现均衡参审理念

  梁平法院将人民陪审员分为案件管辖区类人民陪审员和专业技术类人民陪审员。案件管辖区类陪审员根据机关庭室与4个人民法庭管理辖区区分,案件管辖区类陪审员共160人,其中机关庭室68人,人民法庭92人。专业技术类陪审员在全县范围内使用,审理涉及专业知识类案件时可从相应类别的人民陪审员中随机抽选。专业技术类陪审员分为医疗卫生、劳动争议、工程建设、消费权益、土地权益、特殊群体权益、社会代表7类共40人。

  随机抽选是保证人民陪审工作公正的重要举措。梁平法院研发的随机抽选系统分为系统自动抽选、当事人申请自行抽选和办案人员代为抽选三种模式。系统以自动随机抽选为主,以当事人自行随机抽选为辅,双方当事人和承办法官通过电脑上网就可随机抽取人民陪审员参审案件。在随机抽选参审人民陪审员的同时,再抽选3倍人员作为候补人民陪审员,一并告知当事人。抽选流程全部节点留痕。

  据该院研发人员介绍,系统会向被抽选到的人民陪审员自动发送确认短信,提示参审时间等信息。陪审员需在30分钟内回复。若陪审员回复不能参审,系统将再次进行抽选。若陪审员回复确认参审,系统将自动发送短信给当事人、人民陪审员、案件承办人。

  石溅泉指出,系统设计为人民陪审员提供个性设置服务。比如某个陪审员8月要出差,就可登录系统,将8月设置为非选时段,系统就不会抽到你;另外法院根据法定案由,设置了回避事项,不愿意参审婚姻家庭纠纷、交通事故等的,可把这些案由设置为回避项,系统抽取时就自动排除了。据他介绍,系统研发完全依据人民陪审员改革相关规定,里面数据统一云计算。“我们根据人民陪审员均衡参审理念,系统设置每人年度参审不得超过8件,超过8件后系统会自动屏蔽,无法再抽取这名陪审员。”

  建立业绩评估机制

  “两单两表”破陪审难题

  梁平法院采取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办法,以人民陪审员参审履职的个案量化评估数据为基础,加上事实认定观点被采纳率、法律适用建议被采纳率等定性指标,由系统自动生成各项指标比率,建立起全院人民陪审工作整体业绩评价机制。

  “两单两表”是该项机制的重要抓手。“人民陪审员常被诟病陪而不审,审而不议,陪审成了陪衬。我们研发系统时,就做了针对性设计。”石溅泉介绍,“两单”的一单,是指《人民陪审员参审案件事实认定清单》,人民陪审员需在合议庭合议前进入系统,填写并作为评议时发表意见的重要依据;二是承办法官需在系统内填写《案件审理清单》,为案件审理提供思维方向、提高案件质量,也为指导人民陪审员填写《参审案件事实认定清单》提供参考和指导的依据。改革试点以来,该院人民陪审员参审案件386件、732人次,填写事实认定清单695份,填制率为94.95%;承办法官填写审理清单386份,填制率为100%。

  “两表”是指由法官填写的《人民陪审员履职评价表》,以及由人民陪审员填写的《法官履职评价表》。根据梁平法院制定的《人民陪审员业绩评估办法》,法官和人民陪审员在系统内实行交互评估、年度评估、整体评估的三大业绩评估机制。“这两表是人民陪审员和法官双向互动评估的重要举措,我们坚持每案一评,通过交互评估,促进共同提高。”石溅泉说。

  其中,年度评估是以年度为单位,对人民陪审员进行业绩考核,总分100分。其中参审案件占80分,其他如在系统内有无下载学习记录、参审纪律等占20分,作为陪审员评先的依据归入业绩档案。为了让法官严格填表,规定满分率不能超过15%。陪审员平时可以网上查看自己的业绩档案。

  整体评估则涉及法院对人民陪审整体工作的量化情况。为了确保庭审过程不走过场,梁平法院对陪审员庭前阅卷、法庭调查、合议庭评议等参审行为进行细化明确,进行打分。根据人民陪审工作特点,梁平法院推行庭审评议两段制:事实认定阶段和法律适用阶段。第一,事实认定阶段,以人民陪审员姓名拼音字母为序发表意见,对参审案件的事实认定问题、证据采信问题独立发表意见,这些意见都将记录到《人民陪审员参审案件事实认定清单》,并以少数服从多数原则进行表决。改革试点以来,人民陪审员参审案件事实认定观点全部采纳的有69.45%、部分采纳的有27.74%、未被采纳的有2.81%。第二,法律适用阶段,法官在事实认定基础上提出法律适用意见,仅征求人民陪审员意见,不进行表决。评议过程由书记员完整记入笔录,避免简单附议,利于错误归责。改革试点以来,陪审员未发表法律适用建议的占22.19%,发表建议的占77.81%,其中被法官全部采纳的有49.59%、部分采纳的有28.47%、未被采纳的有21.94%。

  记者在梁平法院人民陪审员系统内看到,很多人民陪审员庭审表现被扣分,就是因为随便附议,像“我同意审判长意见”等话语,都容易被扣分。“为了避免附和,我们规定陪审员先发言。”石溅泉说。陪审员严建华之前当陪审员都是坐着听,“对法律不了解,怕说错话。后来经过培训,加上现在要打分,我开庭都准时来,提前仔细看卷,庭审时要发问,不提要扣分。”

  增值服务助力陪审

  APP提供便捷体验

  11月25日,梁平法院在人民陪审员系统基础上,正式发布人民陪审员综合服务平台APP。通过APP,该院200名人民陪审员用手机就能在家进行阅卷、回复、与法官互评等工作,这是重庆首款在陪审员制度改革中配套研发的信息化系统。

  王胜萍是一名下岗工人,以前在粮食部门当会计,她是梁平法院任命的第一批人民陪审员,“改革试点之前我基本上是常驻法院,参审的90%以上的案子都是刑庭的。全院就几十个陪审员,感觉忙都忙不过来,法官打电话喊我们就过来了。”现在她在手机上装了APP,平时通过短信和APP接收信息和了解参审案件基本情况,“和以前不太一样了。”梁平市人大代表、人民陪审员李家玲说:“手机APP和之前的系统是同步的,装了APP后,手机可以自动接收平台推送的信息,我在家就可以随时查看到参审信息、录入陪审日志,不用专门到法院查看卷宗,还能给法官的庭审行为打分。这样我们参加陪审工作就更方便了。”

  该院审管办负责人表示,对人民陪审员的教育培训可通过这套系统进行,他们在后台可以看到谁下载,谁没下载,并由此对人民陪审员学习考核进行打分。

  同时,系统还可以智能计算,随机抽取人民陪审员时,根据人民陪审员的个性设置、参审案件方式,合理确定每位陪审员每年参审案件的数量比例,化解人民陪审员本职工作与陪审的矛盾。

  李家玲表示,以前陪审工作常会与她的工作时间发生冲突,自从梁平法院开通综合服务平台后,她可以进入平台设置参审时间、案件类型等个性选择,避免了临开庭发现去不了的情况。(陈小康 王艺洁)

责任编辑:张晓君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