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社会面巡防网络凸显战斗力
“两抢”案件持续大幅下降,2015年前11个月同比下降11.9%
近日,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公安局民警在巡逻时发现一名可疑男子,遂主动上前询问,并将其带到辖区派出所。经查,该男子系10月8日在浙江舟山一渔船上杀死5人后潜逃的重大命案嫌疑人方某。
近两年,江苏省公安机关瞄准创新完善立体化、现代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目标定位,通过组建以专业巡特警为龙头的多层次巡防力量、构筑点线面相结合的巡防大格局,社会面巡防控制能力有了较大提升。全省“两抢”案件数量2014年与2013年相比下降13.8%、2015年前11个月同比下降11.9%,呈现持续大幅下降态势。
专业化——组建多层次巡防力量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流动人口的大量增多,江苏各类街面犯罪一度出现多发态势。江苏省公安厅党委审时度势,决定实施巡防体制重组工程。
从2014年开始,各级公安机关根据省公安厅要求,统一组建专业的巡特警力量。省、市、县三级公安机关均单独设立了专职巡特警机构,在建制级别上,与其他主要业务警种同等。警力以原巡防、特警警力为基础。此外,交管部门原来专门承担治安巡逻任务的机构和民警,也被调整到巡特警机构中。经过1年多的充实、选拔和调整,目前,全省巡特警警力已达4700余人。
专业化的巡特警统一负责辖区巡逻工作的规划部署、组织实施、协调指导和检查考核。各级公安机关大力打造“巡防处突尖刀”,围绕重点部位防控值守,全面整合巡特警、交警、武警、消防等力量,推进公安机关处突机动队建设。其中,徐州市公安局于2015年2月组建了多警种混编的处突机动队,驻守街面开展常态化武装联勤巡逻。2015年1至11月,该市接报刑事警情同比下降5.3%。
以此为契机,各级公安机关积极争取党委政府支持,进一步做强专职巡逻辅警队伍,将辅警的工资、保险等基本待遇纳入财政统一保障,面向社会统一公开招聘。目前,全省专职巡逻辅警已达4万余人。
据统计,常态勤务等级下,全省每天投入1.3万名民警、3.2万名辅警,配备5300辆警车开展社会面巡防。
大格局——构筑立体化巡防网络
江苏省公安机关紧紧围绕完善立体化、现代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总体要求,从大处着眼、小处着力,逐步形成分级设防、联动响应、点线面结合、全时空控制的防控大格局。
在点上,屯警街面守城区。统一划分城市巡区,突出政治核心区、人员聚集区、中心商贸区等440个重点部位,按照“1分钟反应、3分钟出击、5分钟解决战斗”的要求,合理配置处突机动队等武装巡逻值守警力。
在线上,设置卡点堵外围。城市外,各市共调整完善了330个治安卡口、警务查报站,建设了420个警务服务站,遇有紧急情况,随时可以启动“关城门”计划;城际间,全省统一规划布建了100个环省、环宁、跨江公安检查站,由交警和巡防警力全天候驻守;治安复杂区域,配备130个科技装备齐全、信息查询便捷的车载智能化移动卡口,加强查控堵截。
在面上,三级巡防全覆盖。根据各级巡防力量的职能特点,江苏着力构筑巡特警和专职辅警巡防主次干道、派出所巡逻力量巡防社区小巷、机关民警和武警在重点部位加强性叠加式巡防的三级巡防格局。同时,群防群治队伍则作为重要的补充力量,共同参与巡逻防范。
南京市公安局自2015年4月以来在全市重点部位建成12个警务工作服务站,由巡特警及派出所巡防警力24小时驻守。2015年7月以来,警务工作服务站已抓获各类违法犯罪嫌疑人90余名。
高质效——打造现代化指挥机制
为保证巡防工作的高质效,江苏省各级公安机关全力打造信息化引领的现代指挥调动机制。江苏省公安机关着手推动巡逻体制重组工程时,便着力建立信息导巡机制,在各级巡特警部门逐级建立勤务指挥室。
在日常工作中,各级公安指挥中心第一时间将治安形势综合研判情况通报给巡特警部门勤务指挥室,由巡特警部门结合当地和周边情况开展二次深度研判。
巡特警部门建立街面警情每日研判制度,依托警务基础平台、车辆追踪监控等系统,积极运用“警务大数据”工程建设成果,对人、车、案进行综合分析、查询对比、分析研判,根据治安形势变化和研判结果,及时调整区域性巡防等级,发布针对性巡防指令。
2015年以来,无锡市公安局以巡特警勤务指挥室建设为载体,健全完善信息导巡工作机制。1至11月,该市专职巡防队伍共抓获各类违法犯罪嫌疑人4400余名,其中通过信息导侦抓获的占总数的73%。
高质效的巡防工作,让更多的街面治安问题得到现场处置、化解,更多的街头犯罪被处置在案发阶段,街面多发性案件得到有效控制。同时,一批在逃犯罪嫌疑人也被巡防力量及时抓获。据统计,2015年9月以来,全省巡特警抓获网上在逃人员80余名。(赵家新 杨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