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黔南法院开展“万名代表听千案庭审”活动成效显著

2015-11-23 09:10  来源:人民法院报

在平塘县人民法院巡回法庭庭审现场,代表们认真旁听。李鸿 摄

  2014年以来,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中级人民法院为进一步深化司法公开,扩大司法民主,创新人大监督形式,在全州两级法院集中开展为期三年的“万名代表听千案庭审”活动。即在2014年至2016年,邀请全国、省、州、县、乡镇五级人大代表旁听两级法院1000件案件庭审1万人次。

  截至2015年10月,共有人大代表5696人次旁听庭审、参与执行845件案件。该项活动如一阵春风,将司法民主与司法公开带到黔南两级法院,审判工作焕发了勃勃生机。

  请进来听 让联系常态化

  如何更好地接受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监督,是人民法院一直探索的问题。

  为进一步深化司法公开,扩大司法民主,创新人大监督形式,2014年初,黔南州中院在与州人大商议的基础上,出台了《黔南州中级人民法院关于开展“万名代表听千案庭审”活动实施方案》。

  《方案》在报请州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审议通过后下发全州两级法院,要求“敞开大门”,积极邀请各级人大代表走进法庭旁听庭审,庭审后组织代表召开座谈会。法院认真梳理意见建议,加以整改并及时反馈给代表,让代表们更深入地了解法院工作。

  此举使法院与人大代表联系的渠道更加畅通,当即得到了黔南州人大的支持,州人大转发了法院的《方案》,同时要求州、县人大常委会要做好代表安排工作,加强资源整合,将“万名代表听千案庭审”活动与代表培训、小组活动、调研视察等结合起来,增强履职意识,抓实抓好人大监督法院工作,并逐步形成长效机制。

  请进来旁听庭审,让代表们更加直观地感受法院是怎么审理案件的。不仅增进了了解,也加强了代表对法院及法官工作的理解。很多人大代表表示,以前跟法院接触并不多,觉得法官断案是一件很神秘的事,一般都通过电视节目有所了解。旁听庭审使他们有机会走进法庭,对法院的工作有了更真切的感受。

  贵州省人大代表、都匀市农村工作局农技服务中心技术员秦典兰说:“以前只知道法院审理案件,但是如何审理的并不是很了解。我参加了几次旁听,特别是一些复杂的民事纠纷,如果法官不是很熟悉案情和把握法律,是很容易被搅晕的。每天面对这些,法官真的不容易。”

  “通过活动的开展,法院有效接受了监督,人大代表也更加了解法院工作,更加理解和支持法院工作。”黔南中院常务副院长田军说。

  田军认为,人大代表来自社会各个阶层,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代表旁听庭审,有利于增强他们对司法活动的了解,提高他们对司法机关的信任度,而他们对案件审理的介绍和宣传可以进一步扩大案件公开的范围和成效。法院需要群众的了解与支持,也愿意接受人民的监督,让司法活动在阳光下运行。

  贵州桥城律师事务所律师李华清对此的看法是:“人大代表听审议案,体现了法院主动接受监督,避免当事人怀疑法院暗箱操作,也起到了普法宣传的作用。”

  2015年7月因交通事故责任纠纷到黔南州平塘县人民法院打官司的当事人张某忠说:“法院都敢请人大代表来旁听庭审,我还有什么理由不相信法院呢?不管最终我的案子是输是赢,我都相信他们是公平公正的。”

  活动自2014年开展以来,截至2015年10月,黔南州全州共有5696名人大代表到两级法院旁听了845件不同类型案件庭审。

  通过旁听增进了解,通过沟通加强理解,正是这样的共识推进了“万名代表听千案庭审”活动更加深入有效地开展,听庭审已经逐渐成为一种常态化。

  坐下来议 使监督具体化

  人大代表进法庭听庭审只是该项活动的第一个环节,每一次听完庭审后,参加旁听的代表们都要进行座谈,同时填写一份评议表,从仪表风纪、审判程序、审判作风等方面进行评价。

  11月6日,黔南州中院在贵定县人民法院公开审理了被告人赵某昌涉嫌故意杀人一案。庭审结束后,黔南州人大代表、贵定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雷永吉等十几位参加旁听的人大代表来到会议室,围坐在桌前,对该次庭审情况进行座谈。

  代表们轮流发言,既有对庭审程序的评论,也有对案件的认识;既有对法官庭审驾驭的评价,也有对仪表风范的建议;既有褒扬,也有批评。代表们一边讨论,一边将相关建议和意见填写在评议表上供法院参考。

  “我们人大代表在听取案件审理的过程中,在确保人民法院独立司法不受影响的前提下,了解案件的处理是否按法律规定进行裁定、判决。”雷永吉说,听完案件的审理后,与办案法官进行交流座谈,回过头来对案件审理中把握法律规定的程序、实体等交流意见,有利于法官在今后的办案中更好地适用法律法规、公正司法。

  黔南州中院刑事审判团队负责人罗莎表示,刚开始的时候,一些法官不拘小节,在庭审的过程中法袍穿得不整齐或者说话语速过快等,这些现象被细心的代表们一一指出,法官们于是更加严格地要求自己。

  “随着听庭次数的增多,代表提出的意见从形式走向了内容,评议质量越来越高。法官们在这样的监督下也更加规范庭审程序,提高自身业务能力。”

  黔南州中院民商生态审判团队负责人姚斌说:“有代表旁听,倒逼着审判人员对案情熟悉程度的掌握有了更高的要求,庭审质量也得到了提高。”

  人大代表的旁听及对庭审的评议就是一种实实在在的监督,黔南法院的法官们纷纷表示,代表旁听庭审,不仅促使了庭审的规范化,增加了法官的尊荣感,也提高了当庭宣判率。没有当庭宣判的,最终的裁判结果也要反馈给代表。从当事人的角度来看,增加了其对裁判结果的接纳,传达了法院的公平和正义。

  “万名代表听千案庭审”活动旨在通过主动接受人大监督,积极促进阳光司法和法院审判工作水平的提高。活动中,代表们对黔南州两级法院的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也中肯地指出了庭审和法院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的意见和建议。

  黔南州中院对全州两级法院活动开展情况实行每月通报一次,目前共征集到具体的意见建议261条,已整改落实212条。进一步增强了规范意识、效率意识和自觉接受监督的意识,使严格按程序办案、注重法官仪表、提高庭审效率等成为法官的自觉行动,有效地促进了法院各方面工作提升。

  走出去看 使执法规范化

  随着活动的开展,黔南法院还不断丰富活动的内容及形式,从刚开始的“听庭审”逐渐扩展到“看执行”“参与调解”“旁听巡回审判”等。

  2015年9月21日,黔南州三都县人民法院都江人民法庭的法官到都江镇坝街社区成功调解了一起离婚纠纷。全程参与的三都县人大代表、都江镇交德村村委会主任韦贵阳说:“巡回法庭只要到我们这里,就会邀请我们本地的代表和委员旁听案件或者参与调解,不仅能学到法律知识,也能起到对法院庭审的监督,这种做法非常好。”

  代表们普遍认为,法院借助巡回法庭、车载法庭等方式,有利于化解矛盾纠纷,加大普法宣传力度,让群众充分感受到司法的公开和民主。

  据悉,2015年以来,三都法院共开展巡回审判82件次,邀请153名人大代表参与旁听庭审案件63次,参与庭前调解27件次,化解矛盾纠纷22起。

  同样“走出去”的,还有黔南州福泉市人民法院。该院为保证执行工作的公平公正公开,凡遇执行重大、疑难或在地方影响较大的案件,主动邀请人大代表到场监督。有些执行案件,人大代表甚至和法官一样执行到深夜,使代表们深深体会到了执行法官的不易。

  福泉市人大代表、牛场镇人大主席徐稳说:“执行是最直观也是最能体现法律效果的,希望多开展一些这样的活动,并能形成长效机制。”

  “有人大代表旁听庭审、参与执行,让当事人心里更加踏实了,作为法官也感觉底气更足了。”姚斌表示,对于那些涉及群众利益、有重大影响、存在争议的案件,邀请代表旁听并评议是法官收集民意的一种方式,有利于法院推动社会治理创新。

  据了解,活动打开了民主、公开之窗,既是一条新思路,也是一项新举措。经过近两年的实践探索,一个组织有力、内容丰富、程序规范、职能全面的代表听案工作机制逐渐形成,有力地促进了法院工作的科学发展。

  从法院的角度看,法院可以在人大的监督和批评建议中提升工作水平,积极推进司法公开、促进司法公正、提高司法公信。从人大的角度看,人大扩宽了监督平台与了解民情的渠道,进一步增强了履职、监督能力。人大代表们普遍表示,通过旁听庭审学到了法律知识,提升了法律素养。很多代表提出应去掉活动名称中的“万名”二字,使其成为一种机制。

  黔南州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韦祖宏说:“‘万名代表听千案庭审’活动已成为我州人大司法监督工作的品牌,成为法院自觉接受人大监督的亮点工作。我们希望能将这项活动逐渐形成一种长效机制,使其更好地开展下去。”(金晶 李鸿 王果)

责任编辑:张晓君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