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法院积极构建全方位立体式诉讼服务模式

2015-11-16 08:20  来源:人民法院报

  渝中法院开通了63905888司法便民服务专线。罗 诚 摄

  重庆法院“理念更加为民、程序更加便民、结果更加护民”的理念,怎样才能落地?渝中区人民法院是这么做的:力推诉调对接,矛盾纠纷多发易发区建起10余个工作室;设立专岗专线热线电话;在重庆地标解放碑晒“老赖”……

  “诉讼服务需要将解决当事人诉求与便民利民并重,将司法服务拓展至纠纷发生、诉讼进行、执行兑现的整个过程,构建起全方位、立体式、多元化的诉讼服务模式。”渝中区法院院长张立说。

  纠纷发生时: 调防并举化解纠纷

  “我打伤了你,是我不对,我愿意赔偿你的损失。”

  “是我太冲动了,对不起,我向你道歉。”在朝天门派出所的巡回调解室里,原本拳脚相向的两名当事人终于握手言和,达成了一致。

  2015年9月15日上午,市民谈某与刘某在渝中区朝天门九码头因抢占停车位发生口角,两人互不相让,进而发生肢体冲突。厮打中,刘某左手第五指关节脱位,谈某也被抓伤。民警进行调解,但两人情绪激动,都要求对方赔偿损失,调解工作难以进行。这时,民警想起了渝中区法院设在派出所的巡回调解室,立即拨通了调解法官的电话。

  调解法官征得了双方同意,开始进行调解工作。在查阅了出警记录,观看视频监控,并认真听取了双方陈述后,调解法官向两人说明了法律规定,划分了双方责任。针对刘某伤情较重且经济困难的现实情况,调解法官耐心地对谈某释法析理。谈某最终同意当场赔偿刘某1000元,刘某也主动向谈某赔礼道歉,矛盾得到圆满化解。

  这是渝中法院诉调对接工作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渝中法院大力推进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通过与公安、司法行政、妇联、保监等部门的深度对接,在治安、劳动、交通事故赔偿、消费、物业、医疗等矛盾纠纷多发、易发的领域建立起诉调对接平台,先后在派出所、司法局、社区、交警大队等机构设立了10多个调解工作室。调解工作室通过指导调解、联合调解、委托调解、司法确认等方式,当场处理纠纷、当场制作文书、当场兑现支付,低成本、高效率地为群众化解矛盾纠纷。

  “调解工作室设立在各部门、机构的内部,在纠纷发生后第一时间介入,就地、就近开展调解工作,真正做到了解决矛盾不过夜。”渝中法院立案庭副庭长袁向丽说,“当然,矛盾发生了,解决矛盾是一方面,我们还进一步拓展诉调对接平台的功能,针对不同的人群开展法治宣传和讲座,提示法律风险,预防矛盾纠纷的发生。”

  2015年6月26日,在重庆市商业联合会的会议室里,来自服装、汽车、物流、特色农业、商业零售等领域的100余家企业代表正在认真聆听一场关于“公司企业法律风险防控”的讲座。法官朱闯结合具体的案例,对民间借贷、合同、票据等企业关注的法律问题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全面分析了经营活动中的法律风险以及防控措施。

  “我们是小物流公司,很少签正式的合同,签个托运单就行了,办事人员图省事,经常代替对方签字,免责条款也不向对方说明。发生货损后,本应免责的也要赔,去年,我们损失了十几万。”某物流公司的王总一脸委屈,“听了今天法官讲的法律知识,我回去后一定起草个规范的合同范本,加强合同管理,以后再也不会吃不懂法律的亏了。”

  诉讼进行中:满足多元诉讼需求

  “我们以方便群众诉讼为出发点,改建扩建了近400余平方米的诉讼服务中心,科学规划了立案审查、诉讼服务、信访接待、当事人休息、立案调解、人民调解等区域,每个柜台上方都有统一的功能区域标识。”近日,立案庭副庭长李家骥带着记者走进诉讼服务中心,“在功能方面,法院将原有的较为单一的立案审查等职能延展为诉讼引导、立案审查、救助服务、立案调解、查询咨询、材料收转、判后答疑、信访接待8大功能,同时配备专职导诉员,为当事人提供一站式、集约化、全方位的诉讼服务。”

  “立案吗?请出示身份证件,提供诉讼材料,为您做登记。”记者看到,立案庭法官王楠着法官制服、系红领带、态度温和、用语规范,耐心地审查当事人提交的诉讼材料。

  “指引很明确,不用瞎跑乱问,很方便,效率也高。”被问到立案感受,重庆某商业银行的法务曹先生表示很满意,仅用5分钟就成功立案。立案登记制推行以来,渝中法院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最多每天受理案件297件,大约8分钟就能完成一次立案。

  “丁零零……”上午9点半,(023)63905888司法便民服务热线便已响起。法官李弸接起电话,开始了一天忙碌的工作,“您好!这里是重庆市渝中区人民法院,请问有什么能够帮到您的呢?”“你好,我想问下我的案件什么时候可以拿到判决?”“请问案号是多少?承办法官是哪位呢?”……

  该院负责人表示,热线电话已开通运行了7个月,专岗专线,日均接听来电40余次,是他们提升诉讼服务水平的又一新的重要举措。主要为群众提供诉讼指导,对诉讼程序性事项进行解答,帮助查询案件流程信息,联系和预约承办法官,对来电反映的其他问题则引导群众向相关部门反映解决。

  “相较之前的往返奔波,现在只需要拿起手机拨打63905888司法便民热线电话,就可以查询到案件的相关情况,不仅降低了诉讼成本,而且缩短了诉讼过程。”律师雷霆表示。

  此外,诉讼服务中心还整合了信访接待功能。渝中法院推行院庭长工作日全天接访制度,院领导、庭长每个工作日轮流在诉讼服务中心接待来访群众,与群众面对面现场解决信访问题。2015年以来,院庭长共接待来访1400人次,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得到解决。

  诉讼服务中心还建立了一间远程视频接访室。对需要向上级部门反映问题的当事人,可以直接为其预约最高人民法院、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的接访法官,通过远程视频进行接访,将信访矛盾化解在当地,让信访人少跑腿、少费心、少误时。

  执行过程中:联动威慑力促兑现

  为解决“执行难”问题,渝中法院在2014年4月建成了执行指挥中心,公布和开通了“18983110110”举报电话,24小时受理财产线索举报。同时配备执法记录仪、车轮锁具等执行设备,与车管所、房交所建立批量查询机制,构建“少量查询当天回复、批量查询一周反馈”的联动模式,有效提高了财产信息查询效率。

  “对于恶意转移财产和规避执行的当事人来说,仅仅靠查询财产线索远远不够,还需要采取执行威慑手段。”渝中法院执行局副局长陈鹏告诉记者,从2014年7月开始,该院先后将10504条未履行义务的被执行人信息纳入最高人民法院开通的“失信被执行人名单”系统,实施信用惩戒,限制或者禁止其政府采购、招标投标、融资信贷、乘坐飞机、列车软卧等行为,挤压失信被执行人的社会生存空间。

  为进一步发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的威慑力,2015年5月,渝中法院与解放碑商圈广告管理单位达成协议,在解放碑的重庆百货大厦、财富中心大楼外墙的超大LED电子显示屏上,每7分钟滚动播放12条失信被执行人的姓名、照片、身份证号、欠款额度等信息。

  在解放碑商圈繁华地段,记者看到,渝中法院曝光失信被执行人名单的做法引起了市民的驻足围观和纷纷议论,“这种没有诚信的人,就应该公之于众,让大家都来监督,让他们无处藏身,在社会上寸步难行。”过往的市民和游客表示充分认可,并希望继续加大对这些人的惩罚措施。

  “选择人口密集的商圈来曝光失信被执行人名单的效果明显。”陈鹏说,“名单中不乏当地一些‘有头有脸’的人物,知道被曝光后,面子上挂不住,要么与申请执行人协商,要么主动联系执行法官,为的是尽快把自己从名单中删除。”截至目前,已有1600名当事人因受到各种限制后主动联系渝中法院履行义务,已兑现金额4700多万元。

  2014年8月13日,重庆某商贸公司被法院判处支付20万元赔偿款及逾期利息。判决生效后,该商贸公司拒不履行生效判决,2015年3月23日法院将其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

  近日,渝中法院接到申请人提供的线索,得知该商贸公司的法定代表人舒某即将乘坐飞机离开重庆。9月12日,执行法官早上6点就来到机场,等待舒某出现。7点57分,舒某和同事准备前往候机室时被法警拦截了下来,并被依法实施司法拘留。第三天,舒某便安排公司职员一次性缴纳了赔偿款和逾期利息,该案成功执结。

  “司法拘留是更严厉的执行威慑措施,2015年以来,该院已对16名拒不执行生效判决的被执行人采取了拘留措施,执行威慑的作用正逐步显现。今后,越来越多的当事人会主动履行义务,这将进一步缓解执行难问题。”陈鹏说。(陈小康 张乐跃 罗诚)

责任编辑:张晓君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