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公安:实战演练助推警务保障跨越式发展

2015-10-23 08:49  来源:人民公安报

  近年来,按照公安部部署,内蒙古自治区公安厅下大决心、花大力气推进“210工程”建设,不断探索建立实战化警务保障体系,把全警拉练作为提升公安机关应急处突能力、实现全警警用装备资源共享、提高装备使用效益的重要抓手,初步形成了问题、谋划、练兵、协作“四位一体”的全警拉练工作机制。

  “警务保障工作要牢牢把握服务中心工作、服务基层一线、服务实战需求的总要求,一切围绕实战、一切为了实战,最大限度地提升警务保障效能,为打造一流的内蒙古公安铁军、全力维护祖国北疆安全稳定作出更大的贡献。”内蒙古自治区副主席、公安厅厅长马明说。

  问题导向:紧贴实战开展全警拉练

  “赤峰市公安局,请迅速集结2000名民警,携带指定装备和特种专业技术车辆,保证野外生存3天的给养,在4个小时之内到达指定地点集结……”

  随着演练活动指挥部一声令下,赤峰市公安局快速反应,严格按照命令在指定地点集结。

  为了切实提高警务实战化水平,全面提升全区公安机关指挥协调能力、快速反应能力、协同作战能力,解决装备建设中的装备闲置、装备与警力分离、警种间缺少磨合、区域间不能进行有效警务支援与配合、自我保障与综合警务保障能力欠缺等问题,5月26日至27日,内蒙古自治区公安厅组织开展了“2015年全区公安民警拉动演练”活动。

  向赤峰市公安局下达命令后,演练活动指挥部根据实战发展规划,陆续向其他盟市公安局下达了11条指令,全区3万多名公安民警携行车辆与装备物资迅速向各自的集结地集结,按规定时间准时到达集结地集结演练,并接受检阅检验。

  据了解,近3年来,按照“210工程”的总体部署,内蒙古自治区公安厅紧抓机遇,以经费保障为核心,倾斜基层、倾斜一线,大力开展公安装备建设。公安厅本级以每年2亿元的经费投入做大做强基层警务装备实力,大力加强特警队建设,特别是为基层公安机关配发了后勤补给类、生活保障类、特种作战类、通信指挥类等4大类11种车型共400余辆。目前,全区各级公安机关应急储备物资品种齐全、数量充足,极大地提高了全区公安装备水平。这是全警拉动演练能够顺利举行的坚强后盾。

  提前谋划:周密部署确保演练扎实有序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为保证此次拉动演练活动实现预期效果,内蒙古自治区公安厅成立演练活动指挥部,对本次活动进行全面、周密的策划、组织、实施。自治区副主席、公安厅厅长马明亲临一线,靠前指挥,并对拉练活动作出重要指示。

  按照实战需要,演练活动指挥部制定了《2015年全区公安民警拉动演练总体工作方案》,明确各职能部门职责分工;制定了组织纪律制度、装备携行管理制度、车辆安全使用制度、后勤保障制度、保密制度等一系列制度规定。

  各职能部门在分别制定本部门的检验考评内容的基础上,警务保障部制定了2015年全区公安民警拉动演练装备考核评价表、车辆及后勤保障考核评价表,对警务保障考核内容进行量化,使考核内容更加明确、具体。同时,警务保障部详细制定各单位到达集结地点的距离、线路与时间,为准确、准时下达指令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

  全警培训:形成人车一体化的警务保障队伍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2014年初,内蒙古自治区公安厅警务保障部精心编写了《内蒙古公安警用装备使用手册》,并举办了公安警用装备培训班,对全区各级公安机关警务保障部门负责人和装备管理人员共308人进行了理论和实践操作培训,使他们能够熟练掌握常见装备的性能、作用、使用方法、维护保养知识。之后,全区各级公安机关陆续开展了一系列公安警用装备培训工作。截至目前,内蒙古已实现全区全警培训一遍的目标,解决了装备配而不用、配而不会用的问题。

  同时,为确保特种车辆时刻处于整装待发状态,切实发挥作用,达到资源共享,自治区公安厅与各盟市公安局签订了责任状,形成了可随时全员拉动、人车一体化的警务保障队伍。为此,全区新增警务保障专业人员460余人。

  “三位一体”:独立保障体系支撑全时空作战

  3年来,自治区公安厅不断加大经费投入力度,装备配备水平实现质的飞跃,全区已经基本建立起自治区、盟市、旗县三级公安机关全面自给自足的特种作战车辆保障,装备、燃油运输保障,生活装备保障“三位一体”的独立保障机制。本次拉练活动共调集全区12个盟市、102个旗县公安机关民警3万多人,确保全区域、全警种参与拉练。本次拉练调动、携行的装备主要有单警装备、防护装备、执法执勤装备、照明设备等48种6万余件;携行的特种保障车辆有大中型运警车、动中通、静中通、装备运输车、油料车等30多类2000余辆;冲锋舟、巡逻艇等6种30余艘船艇;警用直升机2架、无人机30架;帐篷、睡袋、行军床等物资10余种,完全满足处置各类突发案(事)件、执行大型活动安全保卫等工作任务需要。

  本次拉练真正实现了各警种协同配合,“水陆空”立体化作战。各地均对集结地进行了科学划分:宿营区、饮食与饮水保障区、洗漱区、医疗保障区、用电保障区、实战演练区、车辆停放区等相关区域一应俱全,同时搭建了临时卫生区,对现场及相关区域进行了消毒防疫处理,携行并现场搭建帐篷3000多顶;在各地搭建的临时现场指挥部里,均下设了信息组、研判组、保障组、医疗组、装备组、车辆组等职能部门。各组根据演练要求,结合各参演单位的实际情况,从集结地的选择与设置、演练经费保障、装备保障、演练车辆保障、住宿餐饮保障、垃圾清理、医疗卫生保障和内部宣传保障等方面逐一予以落实。(陶炜 范春生 田贵宏)

责任编辑:黄海英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