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推广铜仁思南“六强六新”安置帮教经验

2015-10-21 08:41  来源:法制日报

“政府+企业+社会+家庭”总动员

贵州力推铜仁思南“六强六新”安置帮教经验

  近日,贵州省全省刑释人员安置帮教工作推进会在铜仁市思南县召开,总结推广思南县“六强六新”经验。

  据了解,思南县按照安置多元化、帮教科学化、帮扶精准化、管理规范化“四化”要求,积极构建“党政重视、综治协调、司法负责、部门联动、社会参与、法治保障”的安置帮教格局,形成了“六强六新”机制。

  所谓“六强六新”,即强化领导,搭建安置帮教新平台;强化责任,创新对接工作新举措;强化安置,开辟就业创业新路子;强化帮教,构建立体帮教新格局;强化帮扶,形成扶贫帮困新机制;强化宣传,创建宣传教育新方式。

  “刑释解戒人员重返社会后面临诸多难题,这些问题如若处理不妥当、不到位,势必制约其顺利融入社会甚至重新危害社会。”铜仁市司法局局长陆鸿登说,“六强六新”的核心理念在于“聚力”,由党政抓总、综治协调、司法牵头、部门联动、社会参与、法治保障,通过汇聚、动员政府、企业、社会、家庭各方的合力为安置帮教工作所用,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重新违法犯罪,为全市平安建设筑牢根基。

  合力推进安置帮教工作

  在刑释解戒人员安置工作中,思南县在全省范围内率先采取“政府+企业+社会+家庭”全员安置模式。

  据了解,首先是政府安置,即利用公益性岗位安置“三无”刑释人员,对年老体弱、残疾、丧失劳动力的,进行3至6个月的过渡性安置。其次是企业安置,县政府与相关企业签订安置帮教协议,企业每安置一名刑释人员,县级财政每月补助500元,补助期限为6个月。第三是社会安置,整合专业合作社、现代农业园区、个体工商业等社会资源,安置刑释人员。最后是分类安置,对农村户口的刑释人员,落实承包地、宅基地,让他们种有地、居有房;对城镇户口的,帮助、引导、扶持其做好第三产业;对有一技之长的,鼓励自谋职业,创办经济实体,在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给予支持。

  “安置帮教工作事关一个地区的和谐稳定、一个家庭的幸福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党委政府不能简单将其交付政法单位后放手不管,而是要将其提升到经济发展、平安建设的层面考虑,成为第一责任人抓总,联动社会各部门形成合力整体推进。”铜仁市思南县委书记刘云成说。

  据悉,自2013年以来,思南县将刑释人员安置帮教工作,作为创建“平安思南”的一项重要内容,纳入各级领导干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考评和全年工作考核目标。

  为此,该县还在全省率先制定出台了《刑释人员安置帮教工作方案》、《刑释人员安置帮教工作责任查究制度》、《刑释人员安置帮教工作考核奖励办法》。县人社、工商、税务等部门对刑释解戒人员的就业问题给予一些政策上的扶持,帮助解决好刑释解戒人员就业与创业难题等等。

  接收回访全程对接零缺位

  前不久,思南县孙家坝镇的刘某临近刑满释放,由于家中没有直系亲属,加之刘某年龄已过六旬,孙家坝镇司法所的工作人员从监狱将其接回后,联系其侄子送回家中。

  刘某的经历得益于思南县司法局对刑释人员建立的监所对接“零缝隙”、家庭对接“零距离”、服务对接“零缺位”的“三零机制”。据介绍,该县依托公安信息网、刑释人员信息管理系统,建立乡(镇、街道)刑释人员信息库,对信息联通情况实行全过程动态跟踪,实现了刑释人员出监所评估、衔接管理等工作的“无缝对接”。

  该县公安、司法等部门根据监管场所提供的信息,建立拟释放人员信息台账。乡(镇、街道)司法所时时掌握本辖区拟释放人员信息,明确专人与监所对接,按时接回“必接”对象。

  “基层司法工作人员第一时间接触到了帮教对象,及时了解他们的困难和需求,避免了以往刑释人员释放后再去调查对接、不利查找的弊端。”铜仁市思南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公安局局长史大高介绍说,我们根据“台账”对刑释人员进行定期回访、帮扶指导、政策法规咨询等,准确掌握刑释人员的情况,实现服务对接“零缺位”。

  据统计,自2012年以来,全市共接纳登记刑释人员8455人,帮教率达100%;安置7860人,安置率达92%。未发生一起脱管、漏管事件。

  精准帮扶铺筑回归发展路

  “谁能想到,我一个坐过牢的人还能有今天,感谢党和政府让我走上了幸福生活道路。”何某因犯盗窃罪被判入狱,2011年10月刑满释放。一贫如洗的他,在思南县青杠坡镇党委、政府的资助下建起一栋木房子,临时解决了住宿问题。

  “当时,我们在回访中了解到他曾经放过牛,有一定的养殖经验。根据他个人的实际情况,我们‘量身定制’了山羊养殖方案,并为其担保贷款、联系农牧部门进行专业培训。现在,何某的养殖场每年出栏山羊50余只,实现年收入6万余元。”铜仁市思南县司法局局长安光常说。

  其实,像何某这样经过“精准帮扶”摆脱困境步入勤劳致富、发展正途的安置帮教人员在当地绝非孤例。

  据了解,思南县按照定单位、定人员、定任务、定措施、包脱贫致富“四定一包”要求,落实技能、平台、资金、政策等帮扶措施。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对刑释人员实行零距离服务、零收费政策,开辟绿色通道帮助刑满释放人员回归社会自谋职业,为76名刑满释放人员免费办理了工商营业执照,为19名刑满释放人员办理了餐饮服务许可证;帮助21名刑满释放人员创办了微型企业,支付扶持资金105万元,13名刑满释放人员创业获税收奖励资金31.58万元,金融扶持比例达100%,共获贷款支持185万元。

  此外,该县还利用经济开发区,搭建刑释人员就业创业平台,该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县工业局和商务局、县市场监督管理局等部门,为刑释人员提供政策咨询、创业信息、就业服务等。

  通过落实“六强六新”机制,思南刑释人员安置帮教工作取得了“三升三降三个百分之百”的成效。即:刑释人员就业安置率逐步提升,法治意识逐步提升,改好率逐步提升;刑释人员重新违法犯罪率逐年下降,贫困家庭发生率逐年下降,失控率逐年下降;刑释人员接回率百分之百,帮教率百分之百,管控率百分之百。

  “刑释解戒人员安置帮教工作是平安建设的基础性工作,是社会治理的治本之策。近年来铜仁市各级党委、政府始终秉持党政领导、综治牵头、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全动员全覆盖安置帮教模式,健全教育改造安置帮教一体化工作机制,探索出了符合铜仁实际的安置帮教模式,着力给回归人员一个温暖的家,让回归人员顺利融入社会,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重新违法犯罪。”铜仁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公安局局长张涛说。

责任编辑:王燕薇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