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信息化 透明又高效
广西防城港两级法院执行工作纪实
2015年以来,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港市两级法院加大执行工作的信息化力度,完善执行指挥中心建设,构建信息公开平台,健全执行案件管理系统、查控系统和执行联动系统,将信息化应用到执行工作的每个环节,提高执行工作效率,最大限度地维护胜诉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应用执行信息化破解“执行难”
8月26日至27日,全国法院执行工作会议在广西南宁召开。27日上午,防城港中院通过远程执行研判平台和广西高院现场连线请示执行案件的法律适用问题,参会人员观看了远程研判过程,肯定了该院的执行信息化应用工作。
在当天的远程连线中,高清大屏幕上的合成画面展示出防城港中院执行法官向高院执行法官远程研判一件疑难案件的现场内容,所有涉及的裁判文书、证据等案卷材料均已以电子化的方式录入执行数字化档案系统,并进行远程展播、同步显示,案件审理进展过程一目了然。
此次启用远程执行研判平台在两级法院间进行远程研判执行案件,在广西法院中属首例。会议召开前,广西高院在全区的中级、基层法院中经过模拟连线进行选拔,防城港中院凭借成熟、稳定的信息化执行技术顺利入选。
当天,东兴法院也与广西高院现场连线,展示执行信访案件远程接访的过程及整体效果,同样得到参观人员的肯定。这是该市两级法院信息化应用在执行工作中的一个剪影。
据了解,防城港市法院建立了成熟、稳定的执行指挥中心和执行案件信息管理系统,对执行案件进行流程化跟踪管理,对外出执行警力进行实时动态监控和管理调配。建成单独的远程视频指挥室,安装高清摄像头,采购执行工具包,配备单兵、车载等设备,实现远程指挥联调。每位执行法官都在手机上安装移动执行APP,不仅可以随时随地开展执行工作,还可以对外出执行警力进行定位。诸多信息化设备及手段的应用,简化了执行工作,有力破解了“执行难”。
构建信息公开平台严惩“老赖”
8月14日,防城港中院在官方微信、微博上又放出了一份老赖新“榜单”,5名自然人和9个组织上榜,引来数万网友围观。
截至2015年8月,全市两级法院已将1208件案件中有履行能力却规避执行的失信被执行人纳入最高法院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在最高法院信息平台向社会公布。此外,还通过本市电视、报纸、户外公告栏以及微博、微信等媒体平台向社会公布失信被执行人黑名单186人,涉案标的额逾9200万元,对失信被执行人形成强大的威慑力。
上思县姜某从朋友转发的微信上得知自己上了失信被执行人“黑名单”,还了解到一旦进入了“黑名单”就将被限制在全国范围乘坐飞机、列车,限制办理贷款、信用卡,限制出境、限制高消费等。8月17日,急于从“黑名单”中“销号”的姜某将拖欠的7000元执行款送到了上思法院执行局。
2015年以来,通过防城港法院执行信息公开平台曝光“老赖”信息,迫使16名失信被执行人自动履行义务,履行标的额超过2000万元,一大批“骨头案”得以执结。其中港口区法院执结一起履行标的额达919万元的工程转包合同纠纷案,防城港中院执结一起履行标的额达894万元的施工合同纠纷案。
据了解,全市法院构建了集案件流程查询、微信互动、老赖曝光、网络拍卖于一体的执行信息公开平台,主动把执行工作动态信息向当事人反馈、向社会公开。
群众看得到法院的执行工作,对法院就更加信任,信访数量也有所减少。上半年,全市法院涉执信访案件3件,占总信访投诉案件的12.5%,同比下降57.14%。
完善查控系统提高执行效率
2015年8月初,港口区法院通过执行查控系统,查到被执行人浙江温州某建设公司在温州某银行有存款几百万元。8月7日,该院执行法官迅速赶赴温州,从被执行人账户中扣划102万元,顺利执结案件。
“本以为这笔执行款得耗上一年半载,甚至可能都要不回,没想到刚刚半个月,就全部追回来了,真是又意外又高兴啊!”8月11日,接到港口区法院执行法官电话通知的申请执行人掩不住内心的喜悦。
“以前,查被执行人财产每次都要我们亲自去跑各家银行,增加了工作量,也降低了执行的工作效率。”上思县法院执行局法官何深琛说。
2012年12月26日,防城港市法院正式开通执行查控系统,两级法院所有的执行案件都可以通过网络,便捷地与银行、车管、工商等部门实现执行联动。法官足不出院,只需在办案系统中点击“点对点查控”键,系统将自动生成查询申请发送到各商业银行。各银行对被执行人的存款信息自动查询后,查询结果立即反馈到办案人的电脑终端。最快的几分钟内就能反馈查询结果,慢的两天内也能知道结果。
一旦查询到被执行人有可供执行的财产,执行法官便会及时发出协助查封、冻结文书,及时控制被执行财产,同时尽快划扣,切实保障胜诉债权人的合法权益。
2015年上半年,全市法院通过查控系统查询被执行人存款、车辆、工商、房产、土地等信息共558次。(钟蕾 吴凰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