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威海以“平安惠民”工程护航自贸区建设

2015-10-08 08:11  来源:法制日报

山东威海以“平安惠民”工程护航自贸区建设

构建海陆一体平安发展新常态

  近日,山东省威海市中级人民法院、山东海警一支队、威海边检站等政法单位纷纷针对如何保障中韩自贸区地方经济合作示范区建设,出台相关措施进一步规范执法提升服务水平。

  2015年6月,中韩自贸区协定签署后,威海与仁川自由经济区成为了地方经济合作示范区。山东省威海市政法系统迅速行动起来,展开调研,出台举措,以“平安惠民”工程为载体护航自贸区建设。

  “早在1990年,威海和仁川在中韩尚未建交的情况下就开通了第一条海上航线,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威海已经成为对韩经贸往来最密切、友好交流最频繁的城市。而自贸区建设又将给威海带来全新的机遇,也将遇到各种新问题。”威海市委书记孙述涛说,“经济发展平安先行。近年来,威海市致力于打造海陆一体的平安建设大格局,治安持续向好,社会持续稳定,司法保障和法律服务能力持续加强,形成了平安发展的新常态,在护航自贸区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立体化架构治安防控新体系

  张某怎么都没想到,自己从内地辗转跑到威海,又隐姓埋名当了一艘渔船的船员,眼看着就要出海,最终还是被威海公安边防支队石岛边防派出所的民警抓了个正着。

  “威海打造的海陆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能让这些即便逃到天涯海角的网上逃犯也不得不束手就擒。”威海边防支队支队长王德存说,“近年来,我们针对威海市中韩贸易桥头堡的特点,在人防技防物防上,逐步打通海陆屏障,以信息一体化为支撑,形成现代化警务运行模式新常态;以防控一体化为总揽,形成多方统筹联防联控新常态;以实战一体化为推力,形成维稳处突能力建设新常态;以服务一体化为宗旨,形成社会治理创新新常态。”

  2015年以来,随着中韩自贸区威海示范区建设步伐的加快,威海的“韩风”开始变得更加强劲。据威海市商务局统计,2015年一至五月,全市新批准韩国项目28个,同比增长47.4%;合同外资1.7961亿美元,同比增长30.1%,占全市合同外资总额的43.5%。

  “从走出去到请进来,威海变得更加开放,人流物流资金流在这里加快流动,威海需要在原有基础上,构建一个更加安全可控的海陆立体治安防控体系,提升开放市场治安保障水平。”近日,威海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刘茂德深入基层调研,走访了边防派出所、边检站、海警、海监等部门,了解陆地、海岸、海岛、海上和口岸五道防线的建设情况,以期推动社会治安“海陆联勤联动”向“海陆联防联控”转型升级。

  据了解,威海市在陆地治安防控系统构建中,首先强化打防一体着眼实效性,坚持以打开路,以防为本,努力实现案件发的少、破得了;其次强化虚实一体着眼协同性,坚持网上网下两个战场,信息共享,协同作战;其三强化专群一体着眼基础性,坚持平安共建、成功共享,推动动态治安防控由“独角戏”向“大合唱”转变。

  与此同时,通过倚陆治海、倚岸管海、岛陆互通、陆海互补和岸海互联的方式,将治安防控体系不断向海上延伸。山东海警一支队为此还专门建立海上基础信息库,实行海上48小时连续巡航制度,做到海陆一体无缝对接。山东省公安厅社情民意调查中心数据显示,威海市的群众安全感满意度最近两年连续保持全省第一。

  “威海的国际贸易对接主要来自海洋口岸,我们致力于顶层设计构建海陆立体治安防控体系,其意义不仅仅是护航中韩自贸区地方经济示范区建设,更能给其他沿海城市提供具有借鉴意义的实践和探索。”刘茂德说。

  法治化引领司法保障新格局

  最近,韩国贸易保险公社诉威海某公司票据利益返还纠纷案得以调解结案。威海市中级人民法院的法官经过4个半月的时间,让双方在一个公平公正的平台上进行调解,结案后中韩双方当事人分别上门送锦旗表示感谢。

  据统计,2009年以来,威海市法院受理的涉外商事案件中,涉韩案件占三分之二,涉韩案件中又有60%的案件以调解方式结案。

  “这与我们不断加强涉外商事案件,特别是涉韩案件的司法保障力度分不开。”威海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李向阳告诉记者,“我们在司法实践中,边审理边总结边规范。最近针对中韩自贸区建设,我们又专门进行调研,总结‘涉韩商事纠纷的特点成因与司法应对’,确保公平公正阳光的司法保障环境。”

  与此同时,为了营造更加公平法治、诚实守信的商业竞争环境,威海市一方面定期排查和打击经济金融领域和知识产权领域的各类违法犯罪行为,优化投资环境;另一方面在全面建成本土企业诚信评价体系的基础上,适时建立韩商资信信息库,并通过专门网站对资信较差的韩商予以披露。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劳动力、生产资料等要素成本的逐渐提高,威海原有的一些劳动密集型韩资企业正在陆续撤离。取而代之的是其他众多领域的深度开放与合作,包括旅游、医疗、美容、健康养生、金融、文化、时尚创意、服务外包等。威海希望在当地建立一个中韩商品集散地,打通韩国、威海、中亚至欧洲的货运线路,在中国、亚欧与韩国之间开通一条贸易大通道。

  “商业贸易形势之变对我们的司法保障提出新要求,为此我们专门出台了《依法保障和服务威海中韩自贸区地方经济合作示范区建设的意见》,在司法保障的广度、深度和密度上下功夫,提升法治化程度。”李向阳说,特别在投资领域、金融领域、公司治理结构、用工制度建设、政府职能转变、经济秩序维护、司法执行力度、服务业等重点领域和范畴提出依法保障的具体规范和措施。

  全域化打造法律服务新平台

  近日,韩资企业山东大韩家进出口有限公司在威海成立,成立之初,辖区司法所干部就上门了解情况,并根据规定为企业配备了一名法律顾问,无偿为企业提供法律咨询和法律服务。这家公司的负责人赵秀彬告诉记者:“我们太需要了,初到威海,很多政策法规不太了解,有专业人士给我们把把关就可以放手做事了。”

  其实,该企业享受的惠利源自威海市着力打造的覆盖城乡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为了全方位提升法律服务水平,威海根据近年来的探索和实践,专门制定实施意见,旨在通过三年的努力,建设保障有力、管理规范、运行高效、覆盖城乡、惠及全民的全方位公共法律服务体系。

  近年来,威海市每年都筛选100家重点企业和100个重点项目,作为重点服务对象,选聘了一批优秀律师和法律工作者组建重点企业、重点项目“法律服务团”,对发展和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前介入、联合调处,依法保障项目落地、促进企业发展。同时,还通过对社会矛盾纠纷的分析研判,对不同行业、不同领域的重点案件提出司法建议,及时为行业部门规范管理、企业依法经营提供风险提示。

  “我们不光要为请进来的韩资企业和本土企业提供法律服务,还要积极为走出去的威海企业提供必要的法律保障,对于中韩自贸区来讲,只有这样大家才能实现共同发展、共同繁荣。”环翠区委常委、政法委书记王永池说。

  “公共法律服务的许多内容是为中韩自贸区地方经济合作示范区建设量身定做的。因为法律服务先行一步,社会经济发展中可能遇到的风险、问题和阻碍就能少一些。”威海市司法局局长刘志东说,“我们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推动政府、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村居社区等普遍建立法律顾问制度,围绕公共事务管理、区域开发重点项目建设、重大突发实践处置、环境保护等方面,提供法律论证、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以及诉讼非诉讼代理服务”。

  据统计,2015年以来,当地通过政府购买的方式,在市县乡三级政府配备专门法律顾问,累计派驻企业、农村、社区法律顾问1383名;政法干警累计走访各类企业2600余家,解答各类咨询4300余个,帮解各类困难390余个。

  “‘海陆一体、平安发展’,既符合威海社会经济发展规律,也符合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威海市委副书记、市长张惠说,“通过‘平安惠民’工程,提升了威海平安建设、法治建设的软实力,为护航新形势下地方经济的发展,特别是中韩自贸区地方经济示范区的建设再立新功。”(余东明)

责任编辑:王燕薇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