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多元化教育模式助戒毒人员回归社会

2015-09-24 09:23  来源:法制日报

  “我已经在厂里工作5年了,连续3年被评为优秀员工。”9月23日,新疆西域阳光戒毒康复中心后续照管站(以下称阳光家园)会员阿克(化名)这样告诉记者。

  阿克身穿白衬衣、脚蹬黑皮鞋,精神抖擞的模样让人很难想象6年前他曾是一名瘾君子。

  有活干、有钱挣、出所就上班,让阿克的人生有了重大的改变。

  “毒瘾好戒、心瘾难戒”,如何让吸毒人员解除毒瘾?新疆教育矫治(戒毒)局探索出一条从“所内”到“所外”,从“社企”到“家庭”的多元化教育模式。

  “我在戒毒所内,通过学习拿到了电焊工证书。”阿克在乌鲁木齐市某钢铁厂上班,从一线电焊工到车间管理员,他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了单位同事的赞誉。

  2010年,刚刚走出戒毒所的阿克把自己封闭起来。后来,在阳光家园参加活动时,民警了解到阿克的情况,找到他签订了帮教协议。在找工作、心理辅导、定期走访等一系列帮扶下,阿克在一家钢铁厂找到了工作。

  新疆教育矫治(戒毒)局教育处副处长郭耀辉说,在探索多元化教育模式助戒毒人员回归社会的过程中,该系统在全区12个教育矫治局(戒毒所)开设职业培训基地和职业技能鉴定中心。3年来,累计培训人员13784人,13508人取得职业资格证书,取证率达98%。

  “你看,我们给每个人都建立了一个心理健康状况表,通过微笑、大笑、难过的表情,让他们贴出符合自己心情的表情图。”在阿克苏市英巴格社区戒毒(康复)工作站,工作人员艾合买提·巴吾东说,他们要确保回归社会人员跟踪帮教100%。

  阿克苏市英巴格社区戒毒(康复)工作站,是新疆探索在社区建立后续照管工作站(阳光家园)的一个缩影。2008年8月,新疆在全国率先创立了将戒毒康复工作向社区延伸的特色品牌戒毒工作模式,目前已建立较为成熟的工作机制,取得显著社会成效。

  据悉,后续照管工作站(阳光家园)有六大工作职能:就业指导、爱心帮助、疾病转诊、法律援助、跟踪帮教、普及知识。工作站与驻地社区戒毒和社区康复工作机构、公安、卫生、财政、社会保障等相关部门密切协作,确保实现强制隔离戒毒与社区戒毒和社区康复工作的“无缝对接”,为戒毒人员告别毒品、融入社会创造良好环境,有效破解复吸率高的难题。

  据了解,新疆教育矫治(戒毒)系统在全区已建立33个阳光家园及社区戒毒康复工作站,累计吸纳会员6200余人,覆盖484个社区。工作中,新疆教育矫治(戒毒)系统按照“就业指导,家庭关爱,疾病转诊,法律援助,动态管控”等工作职能,对8000余人提供了戒毒咨询,社会帮扶13000人次,疾病转诊900余人,帮助解决低保112人,提供廉租房78套。全系统建设了五大戒毒人员过渡性安置帮教基地,累计安置戒毒人员876人,在推进社区戒毒康复工作和构建社会“大戒毒”工作格局中发挥了积极作用。(潘从武 张蕾)

责任编辑:张晓君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