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三网合一”建设强化城市防控
网格化巡防实现全覆盖 三级视频监控平台全部建成
近年来,河北省邯郸市公安机关围绕“警察全域覆盖、监控全面通联、警种全员参与、社会各界全力支持”的平安建设要求,强力推进警网、天网、民网建设,努力构建“三网合一”的天罗地网,为打造平安和谐美丽邯郸创造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
深化网格化巡防体系建设,形成坚强有力的警网
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邯郸市公安局从2013年4月初开始,把巡防体系建设摆上重要位置。按照“白天一公里见警车,夜间一刻钟见警灯”的标准,实行网格化巡防。
邯郸市公安局按照每1.5平方公里划分一个巡区,每个巡区部署一部巡车、每车8名民警的标准,将主城区120平方公里划分为87个巡区,投入巡逻警车87部,在20条主干道上投放20部敞篷吉普警车,实施二次覆盖。同时,在火车站、汽车站和中心广场等人员密集场所和重点部位部署13部武装巡逻车,屯警街头,动中处突。主城区社会面巡逻防控的警车达到120部,巡逻警力达到1195名,实现了地域上的无缝隙全覆盖,时空上的24小时全天候。
邯郸市公安局将主城区4区1县的巡警进行整合,又招聘了914名巡逻辅警。统一配发制式服装,统一配发辅警警号和辅警上岗证,统一配备移动核查终端和单警装备;统一巡逻车牌照和编号,统一安装警灯警报、GPS卫星定位和LED显示屏,统一配备350兆无线对讲机和路障、网枪、抓捕器等装备,统一提示类宣传内容。
邯郸市公安局相继制订了《邯郸市主城区网格化巡逻勤务规范》《警情处置规范》等规范性文件,明确了巡逻民警和辅警的岗位职责及相关要求。同时利用GPS卫星定位系统,对主城区巡逻警力和车辆在岗在位和巡逻工作运行情况,进行不间断网上巡查,及时发现问题、通报情况。
网格化巡防模式推行以来,有力地预防了多发性犯罪案件的发生,人民群众的安全感普遍增强。2013年4月至12月,主城区刑事发案同比下降50.9%,2014年1月至12月,全市刑事发案同比下降36.1%。2015年上半年,全市刑事发案同比下降12.5%。
加大视频监控系统建设,形成疏而不漏的天网
在强力推进网格化巡防警网建设的同时,邯郸市公安局与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对视频监控建设同步进行规划和实施,视频监控安装与空中视频巡控队伍建设同步推进。截至目前,市局、分(县)局和城区派出所三级视频监控平台已全部建成。规划新建1.27万个高清视频探头,已安装联网9100个,其中市主城区7600个,各县市城区1500个,基本上实现道路交叉口无死角、主要道路关键节点无盲区、人员密集区域无遗漏、治安复杂场所全覆盖。
在此基础上,他们本着“做精一级、做强二级、做实三级”的原则,市局建立一级视频监控中心,成立视频巡控大队,配备警力30名,由巡警支队负责日常管理;各分县局建立二级视频监控中心,成立视频巡控中队,警力配备分别不少于12人,由本局指挥中心或巡警部门负责日常管理;市主城区、各县市城区派出所和其他有条件的派出所,分别建立视频监控平台,组建专职视频巡控队伍。
在实践中,他们按照层级负责、属地为主的原则,参照网格化巡逻勤务模式,划分成若干个网格化巡区,并对应将视频巡控人员划分为若干个工作小组,每个小组负责一个巡区的视频巡控,四班两运转,24小时不间断。
加强群防群治和社会协同,形成人人参与的“民网”
平安邯郸建设离不开人民群众的参与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为此,邯郸市公安局出台了《邯郸市推进“民网”建设三年(2014-2016)规划》,研究制订了警网延伸、“民网”结合的实施意见。
邯郸市拥有巡逻队5110支、义务巡逻队员5万多名。市主城区85%、县城区70%的小区依托物管部门建立专业保安队伍;主城区90%、县城区80%的小区设立了院长、楼长、单元长。院长、楼长、单元长网络的建立,充分发挥了化解矛盾纠纷第一道防线的作用。此外,条件较好的村和社区还聘请了专职保安。
从健全完善人民调解组织网络入手,他们在全市246个乡镇街道、5678个村(居)和200多个企事业单位建立了调解组织,基本实现了调解组织地域上的全覆盖。建立了“村(居)日排查、乡镇(街道)周排查、县(市、区)月排查”的经常性矛盾纠纷排查制度和在重大节日、重要活动期间、敏感时段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大调处”的专项活动排查制度。对排查出的矛盾纠纷和苗头隐患逐一登记建档,分类管理,采取上门调解、联合调解、挂牌化解、领导包案等多种化解措施,力争做到小事不出村。
全市有14个县(市、区)把人民调解补贴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实行人民调解“以案定补”,根据调解案件的难易程度给予一定数额的误工补贴,激发了基层人民调解员的工作积极性。(张建林 谌璐 王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