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河源强戒所:三年内复吸率下降四成多

2015-09-23 14:48  来源:法制日报

  河源强制隔离戒毒所运用国学教育感化戒毒人员

  三年内复吸率下降四成多

  广东省河源市强制隔离戒毒所内,在国学教育配套的亲情帮教活动进行到尾声时,22岁的女学员何美跪在父母面前失声痛哭。

  “现在我满脑子都是《弟子规》‘入则孝’,心也彻底静下来了!”事后她告诉记者,这是自打她懂事以来,第一次牵起父母的双手懂得感恩,第一次真正意识到自己所犯的错误。

  记者采访时了解到,该所从2012年开始推行文化戒毒新疗法,在药物戒毒的基础上,向戒毒学员灌输经典国学文化精髓,并运用现代心理学进行疏导。目前,河源市强制隔离戒毒所的戒毒学员出所后3年内回所戒毒率从97%下降至54.8%。

  然而,4年前所长肖东森刚到戒毒所任职的第一印象却是:容纳千余人的戒毒所环境差、帮派林立、监区里弥漫着江湖气息,经常出现戒毒学员打架斗殴等情况,对抗管教的事情时有发生,更别说积极配合真心戒毒了。

  “吸毒人员很多都是在社会上‘混’了几十年的‘老油条’,多次被打击处理。”教导员陈兴德说,向戒毒学员教条式地讲解法律法规及毒品的危害不但收效甚微,有时反而让学员觉得“被管理被惩罚”而产生对抗情绪。

  鉴于戒毒学员大多文化程度较低,肖东森、陈兴德等将关注的目光放在了方兴未艾的国学教育,尝试用《弟子规》等入门国学激发戒毒学员的感恩和忏悔之情。

  2012年,在河源市公安局监管支队的支持下,肖东森尝试在戒毒所内张贴一些以“做人”、“戒毒”为主题的国画、书法作品,开展与《弟子规》等国学教育配套的亲情帮教活动。

  这些都是小孩的启蒙读本,对这些屡戒屡吸的“老油条”有用吗?当时,这让包括管教老黄在内的多数民警都心存疑虑。然而,令人欣喜的是,不过几个月的时间,大多参加过国学教育的吸毒人员开始主动配合管教的工作。

  大受鼓舞的肖东森等人在河源市公安局的支持下,决定全面开展国学文化教育。现在,每天早晨起床后,河源戒毒所便组织戒毒学员开展30分钟的读唱《弟子规》、《三字经》等活动。在劳动康复区,每隔半小时就播放一次相关国学音频。间隔期间还播放学员自编自唱的《别把毒品摸》等歌曲,学员可一边劳动,一边跟唱。同时,制作《戒毒三字经》张贴在戒毒室墙上,供戒毒学员平时诵读。晚上,学员们则收看通俗易懂的电视节目《论语》心得等讲座。

  肖东森说,国学教育接地气,才能让草根戒毒学员愿意学习。为此,河源戒毒所组建了戒毒学员文艺演出队伍,让他们用自己喜闻乐见的方式,自编自演各类国学文化节目,每季度或在重大活动、节日时举办戒毒学员文艺汇演,给戒毒学员提供展示才华的平台,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现在,我们学员谈的大多是《弟子规》和各类文化活动,再也不像以前那样琢磨怎样逃离戒毒所了。”女学员张萍说。

  同时,河源戒毒所还积极引入社会力量参与到文化戒毒新疗法中来,不久前,近700名戒毒学员集中在戒毒所文化活动室,3名曾经在该所戒毒成功的前学员现身说法,分别讲述了他们如何走上吸毒之路和吸毒后的种种痛苦,以及通过学习《弟子规》接受传统文化教育,进行心灵洗涤,认识自己的错误,从而彻底戒除毒品的经历。现场学员感同身受情绪激动,有学员眼含泪花主动走上讲台控诉毒品危害,下决心重新做人。

  此外,该所还积极拓展书法、绘画等对戒毒人员的文化熏陶,开展各类书画培训。目前已经有4名学员成为河源市书法协会会员,一人成为广东省书法家协会会员,还有一名学员出所后开了一间自己的书画廊。

  在河源戒毒所免费教戒毒学员装裱的书画装裱师傅王永强高兴地说:“几年来,从戒毒所书画装裱工作室出去的戒毒学员还没有一人复吸,我的学生最长的已经4年没复吸了。”

  戒毒学员徐某告诉记者:“在戒除毒瘾学习传统文化的同时,我也学会了反思自己犯下的错误,更有了一技之长,解决了出所后的生计问题。”

  “以前戒毒所民警调离工作岗位,就像如释重负般。而现在,学员与管教的关系已经从以前的对立变得相互配合,戒毒学员还及时发现并成功制止了两起戒毒学员自杀事件,更有戒毒学员发现他人偷带毒品,并主动上交毒品这种‘破天荒’的事。”管教老黄深有感触地说。

  据悉,从2011年至今,河源戒毒所共收治戒毒学员四千余人次,可跟踪的戒毒学员已有1100余人没有复吸,吸毒人员犯罪相应减少,社会治安明显好转。2014年,河源市区更是实现了206天“两抢”零发案。(邓新建 尹利勇 张经纬)

责任编辑:张晓君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