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公安厅坚持从优待警 关爱民警身心健康

2015-09-16 08:50  来源:人民公安报

  为民警投保人身意外伤害保险,8年走访慰问公安英烈家属和特困民警家庭34000余户、发放慰问金4400多万元,9年回复解答民警工作、待遇、生活类等问题7342件次……

  近年来,黑龙江省公安厅坚持从优待警,关爱民警身心健康,关注民警切身利益,营造了浓厚的公安机关“大家庭”氛围。

  着眼民警切身利益解决民警后顾之忧

  为完成维护社会稳定、打击犯罪的神圣使命,公安民警往往要付出流血甚至牺牲的代价。仅2015年初至今,黑龙江受伤民警达132人,发生暴力袭警案件4起,造成4名民警牺牲。

  不能让英雄流血又流泪。2015年7月,黑龙江省公安厅为全省公安民警投保人身意外伤害保险,确保全省民警保险期内发生死亡并被评定为烈士、因公牺牲或者病故、因公(因战)致残等情况,将视具体情形一次性给予最高一级伤残27万元、最低十级伤残1.5万元的保险金。

  8年来,全省共走访慰问公安英烈家属和特困民警家庭34000余户,发放慰问金4400多万元。仅2015年初,全省就走访慰问公安英烈家属和特困民警家庭4324户,发放慰问金557万余元。

  黑龙江省公安厅积极争取省民政厅、财政厅及省福彩中心的支持,建立“龙江福彩情系公安英烈”资助制度,截至目前,为全省97名因公牺牲民警家属发放资助金970万元。

  “我们积极协调省民政厅等部门,指导各地建立民警救助基金会。至2014年底,已有8个地市建立了民警救助基金会,全省民警救助基金总额已达1.2亿元。”黑龙江省公安民警英烈基金会秘书长马丽华说。

  倾听民警心声急民警之所急

  为畅通民警反映诉求的渠道,黑龙江省公安厅政治部在内网主页设立主任信箱。自2007年1月开通至今,信箱共接到7342件次问题咨询,内容涵盖民警工作、待遇、生活等方面。主任信箱对来信进行了全面细致的解答。

  9年来,主任信箱已成为广大民警心理舒缓的“驿站”、省厅政治部服务广大民警的“工作站”,也成为问计于基层的有效途径,推动了一批政策制度的出台。

  一位民警留言:信箱是广大民警的知心朋友,对每一个问题都能耐心解答,确实难得,衷心感谢。

  创新警务模式推进爱警用警制度化建设

  长期以来,公安民警超负荷工作,身心疲惫。黑龙江省公安厅抓住警力短期内无法得到根本性改善的现实,坚持鼓励各地市先行先试,向改革要警力、要战斗力。

  2005年1月起,大庆市公安局的“扁平化”警务体制改革交出了一份骄人的成绩单:一线执法警力从原来全市总警力的48.5%迅速壮大为90%以上;“两人一组、三组一队”勤务模式,使得民警层级待遇又有了更多的上升空间,实现了一线警力翻番,民警待遇提高。

  齐齐哈尔市公安局采取的是“警力下沉,做实做强派出所”的策略。他们将市局、分局机关的617名民警下沉到七个分局的58个派出所,派出所一线警力由总警力的45.1%迅速提升到70%以上。同时,在政治、经济待遇上向派出所倾斜。

  坚持政治建警、文化育警挖掘内在动力

  “教育训练工作是提高民警素质能力的‘加油站’、‘推进器’、‘磨刀石’。全省民警要做到政治理论深学、业务知识精学、急需知识先学、修身知识常学。”黑龙江省副省长、公安厅厅长孙永波多次对民警教育训练工作提出要求。

  扎实有效的教育训练工作强化了民警内在政治信念的坚定,直接指引民警的行动方向,表现为队伍的执行力、战斗力得到提升。黑龙江省公安机关全面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力求在增强党性、严守纪律、廉洁从政,营造公安机关良好政治生态上见实效,在努力建设忠诚可靠、清正廉洁、作风过硬的公安队伍上结硕果。

  同时,省公安厅积极关爱民警心理健康,确保工作状态的良性循环。省公安厅下发了加强和改进民警身心健康保护工作的指导意见,建立了省警官职业学院、哈尔滨、大庆3个省公安厅民警心理训练基地;先后投入260多万元,分别为在建和已建基地购置心理训练设备。

  据统计,各基地迄今已对7800多名一线民警进行了心理训练。针对民警工作、生活中,尤其是执法过程中遭遇侮辱谩骂、暴力抗法甚至是暴力袭警等情况,主动进行心理干预,使当事民警能快速排解负能量。

责任编辑:王燕薇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