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静安:创新基层治理 建设美好静安

2015-09-10 11:03  来源:上海政法综治网

  9月7日,上海市静安区创新社会治理加强基层建设工作交流会暨静安区第十一次居委会换届选举工作总结大会在区青少年活动中心大礼堂召开。区委书记孙建平强调,2015年以来,全区认真贯彻落实市委“1+6”文件,做到严格落实上级要求不马虎,立足现在基础不折腾,不满足于原有做法不应付,各项工作取得积极成效,我们要以更为扎实有效的工作,不断开创静安基层社会治理新局面。陆晓栋、李葳萍、韩强等区四套班子领导出席大会。

  “我们要边实践边认识,不断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深入掌握基层社会变化,透过现象看本质,分析变化求规律,准确把握大局大势。”孙建平指出,要把握形势再认识。从大的方面看,随着全面深化改革不断推进,社会结构和社会各类组织的调整变化,城市、人口、产业、基础设施、服务体系和环境的发展变化,在基层建设中仍然沿用原有的工作体制、机制和方式,用以往“一刀切”的工作思路,就会产生不适应。从静安实际看,首先要放大格局。必须以上海国际大都市“市中心”来定位静安,要充分认识到静安国际化、市场化程度较高但资源相对稀缺的区情实际,进一步明确静安所应当承担的使命与责任。其次要关注变化,静安要把“管理在城区、服务在社区”转变为“行政管理在城区,源头管理和社会服务在社区”,体现在六个方面:一是资源下沉社区后,基层工作能力是否得到提升;二是体制调整后,条块工作机制和方法是否适应;三是隐藏在社区的问题,基层是否有能力主动发现;四是分散在基层的资源是否得到有效整合利用;五是服务群众一线工作人员的积极性是否得到充分调动;六是一元主导的“社会管理”是否实现了向多元参与的“社会治理”转变。

  孙建平强调,要把握关键抓落实,全力抓好四方面关键内容:一是要积极探索,创新实践。要拥有更为开放的心态,把一个街道的经验有效转变成五个街道、乃至整个静安区的成果;要积极学习外区先进经验;不仅要在具体做法上创新创造,更要在工作理念、方法、思路、模式上总结提炼、形成经验。二是要突破瓶颈,补齐短板。要聚焦市委反复强调的工作:违法行为必须取缔,隐患必须整治,极度的脏乱差状况必须彻底改变,人口调控问题必须按目标管理到位;要加快推进网格化管理平台建设,通过网格化、扁平化处置、全程化管理,切实维护市场秩序、城市秩序、社会秩序。三是要尊重基层,依靠基层。全区各部门要从基层实际出发,树立“综合部门服务一线部门,机关服务基层、基层服务群众”的理念;要充分调动服务群众一线工作人员的积极性,进一步加强街道干部、居民区和楼宇工作者、基层管理执法队伍等一线队伍的建设,为大家更好地履行职责创造有利条件。四是要党建引领,务求实效。要突出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属性、发挥政治功能,进一步发挥好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真正实现组织有活力、党员起作用、群众得实惠的工作目标。

  会上,区委常委、副区长邓小冬总结了前阶段创新社会治理加强基层工作的推进情况,下阶段将从注重机制建设,完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注重基层活力,提高基层社会治理能力;注重全面性,加强基层社会治理保障等方面开展工作,推动静安基层社会治理迈上新台阶。

  会议还就静安区第十一次居委会换届选举工作进行了总结报告。据了解,选举工作始于今年4月,至8月8日顺利完成。经投票选举,从392名正式候选人中产生了327名区第十一届居委会成员,其中主任65名,副主任35名,委员227名。再次实现了直接选举比例100%、居委会成员属地化比例100%、全日制坐班比例100%目标、选举当日一次投票成功比例首次达到100%,成为全市唯一同时达到四个100%的行政区。

责任编辑:黄海英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