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毒品犯罪活动日渐突出,受毒品危害的人越来越多,毒品犯罪逐渐由城市向农村蔓延,特别是随着外出务工人员的大量增加,吸贩毒人数逐年增多,务农人员非法涉毒情况较为突出。如何加强农村地区禁毒宣传,提高广大农民的拒毒、防毒意识,遏制毒品问题在农村地区蔓延已成为云南省各级禁毒部门亟须解决问题。
难点:禁毒宣传内容单一、缺乏新意
外出务工人员成“死角”
“重组织开展,轻内容形式;重时间节点,轻常态化;重留守村民,轻外出人员。”谈及当前农村禁毒宣传工作现状,一名受访的云南省禁毒民警表示。
多年来,农村禁毒宣传工作基本就是按部就班地贴贴标语、发发宣传单、看看展板、到校园给师生上法制课等模式,年年如此,千篇一律,内容单一、缺乏新意。每逢禁毒日等时间节点,轰轰烈烈地组织一次禁毒宣传,其余时间偃旗息鼓,基本上没有动作,给人搞突击、一阵风的印象。随着越来越多的村民投入到外出务工的大潮中,接触到毒品的机会也就增加,而这些外出务工人员往往又是长期处在禁毒宣传死角的人群,容易误入歧途,沾染毒品。
对策1:选好切入点,以点带面
增强农村毒品预防宣传教育实效性
针对农村地区地理环境的特点,合理选取禁毒宣传切入点,以点带面,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以校园为点,加强在校学生的禁毒宣传,带动学生家庭这个面;以发案村组为点,以案说法,带动周邻村组这个面;以留守家庭为点,打好“亲情牌”,带动外出务工人员这个面。
同时,针对农村群众受教育程度偏低,对文字阅读性强的宣传资料难以理解这一特点,宣传的内容应通俗易懂、形象直观。如制作动画片和卡通图片等宣传品用于中小学生禁毒宣传教育,印制禁毒宣传扑克牌、购物袋等宣传品,让农民在业余生活中娱乐的同时受到教育。
禁毒宣传工作是一项长期性、渐进性工作,因此,既要注重在重要时间节点开展禁毒宣传,又要注重平时的宣传,让广大村民充分认识到涉毒违法犯罪的危害及由此应承担的法律责任,以增强村民“种毒违法、种毒必铲、种毒必究”和“一人吸毒、祸害一家,危害全社会”的法律观念。
对此,农村派出所要积极协调乡镇等部门,摸清涉毒前科人员底数,详细调查了解此类人员个人和家庭情况,掌握涉毒违法犯罪的动机,因人施教、及时规劝,定期尿检、重点督教,降低复吸率。
对策2:“打”“防”同时给力
与村组相互联系配合的长效机制
禁毒工作主要是“打”与“防”,打防结合,相辅相成。公安机关要建立与村组相互联系、相互配合的长效机制,形成对农村地区涉毒违法犯罪打击预防的网络体系,公布举报电话,对提供重要线索的给予奖励,形成人人都宣传毒品危害性,个个理直气壮地同毒品违法犯罪作斗争的良好氛围。
禁毒工作作为一项长期而任务艰苦的人民战争,要走出公安机关唱“独角戏”怪圈。一方面,充分发挥禁毒成员单位的作用,建立禁毒成员单位禁毒宣传工作村组联系点制度,以点带面,推进农村地区的禁毒宣传工作。另一方面,要建立一支农村禁毒宣传队伍,进行相关的禁毒知识培训,建立奖惩机制,通过他们深入村组和家庭开展禁毒宣传。(记者 杨树华 通讯员 李健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