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规定》引发媒体及网络热议

2015-04-03  来源:人民公安报

两个《规定》引发媒体及网络热议

“我们看到了司法制度发展的光明前景”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领导干部干预司法活动、插手具体案件处理的记录、通报和责任追究规定》,中央政法委员会印发《司法机关内部人员过问案件的记录和责任追究规定》。两个《规定》相互衔接,为司法机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职权提供制度保障,为领导干部干预司法活动划出“红线”,成为各方舆论热议的话题。

  主流媒体传递民众司法改革重点关切

  两个《规定》一经公布,新华社、《法制日报》、《人民公安报》等权威媒体刊发了两个《规定》全文,并配评论文章给予高度评价和深入解读。新华网、人民网等国内主流新闻网站以及新浪、网易等商业门户网站纷纷转载,并制作了相关专题进行深度报道。

  中国警察网舆情中心监测数据显示,百度搜索引擎以“领导干部干预司法”为关键词的新闻多达1800余篇,两个《规定》印发后,新增正面新闻超过1000篇,各大主流媒体刊发以两个《规定》为话题的原创评论文章数以百计,多以《“两办”新规斩断领导干预司法的“咸猪手”》《划出“红线”让干预司法者得不偿失》等鼓舞人心的标题表达对两个《规定》的支持。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各类官方微博、微信、客户端的推送也体现出主流媒体对此的重视。数据显示,两个《规定》印发后,搜狐新闻客户端推送的相关报道超过了100篇,各类微信公众平台也及时跟进,至今数据仍在不断增长中。法制网官方微博以“图个明白”为话题,刊发了题为《领导干部干预司法活动、插手具体案件将被追责》的微博并置顶,各级政法系统官微纷纷转发;中国新闻网官方微博刊发的题为《上边有人就能任性地打官司了吗?》的图片微博经人民网官方微信推送后,一天内阅读量就达到9243次。

  舆论期待两个《规定》带来良性司法生态

  放在整个司法改革的框架下审视,两个《规定》可能带来的良性改观受到舆论期待。一位网易网友评论:“很多冤假错案就是因为被领导打招呼、被关照而发生,如果及时建立登记制度,那么最终的责任追究就会落实到人,责任倒查机制才能真正发挥作用。这个必须要顶!赞一个!”一位搜狐网友评论:“两个《规定》为司法机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职权提供了制度保障,为领导干部干预司法活动划出了一条红线,这也使违法干预有据可查,这让我们看到了司法制度发展的光明前景!”

  中国政法大学法治政府研究院副院长王敬波评论称,两个《规定》最重要的就是记录制度,谁来记录,如何记录,敢不敢记录,不记录追不追责,这些都是很关键的问题。《新京报》评论指出,记录领导干部干预司法需要勇气与技巧。“全程留痕,有据可查”的要求是对的,要执行到位还需要更多的司法智慧。尤其是在有些领导干部干预司法的方式方法日益走向隐蔽化的今天,记录不但需要勇气更需要技巧。《京华时报》评论则认为,防止领导干部干预司法关键在追责。拉起“警戒线”之后,如何保证严格执行不被突破,如何持之以恒地对干预司法的行为进行问责追究,才是决定这项制度成败的关键。

  还有评论称,要让司法机关对于领导干部的干预完全“脱敏”,必须营造有利于公正司法的良好的司法生态。两个《规定》的落实让“‘官’干预司法、‘帽’迟早不保”成为可能,这既能保证法律公平公正、至高无上的地位,又增加了人民群众对司法的信任,改变社会风气,营造良好的司法氛围,让法律切切实实为每一个信仰法律的人服务。(钱海飞)

责任编辑:赵亮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