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宁波法院加强舆情应对和舆论引导

2014-10-10  来源:平安浙江网

每周二,李泽明都会拿到一份“宁波法院舆情周报”,作为宁波市中级法院院长,这是他每周必看的,上面有上周全市法院的舆情信息。“近年来,舆论对司法的关注持续升温,”李泽明表示,积极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已经成为人民法院的迫切任务。为此,宁波法院在舆论引导和舆情应对中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和尝试。

关注舆情动态,及时了解民意

该院安排专职人员定期筛选比较重要的舆情,编辑舆情周报和月报,较全面地反映全市法院的舆情动态,便利院领导掌握网络民意诉求,以及审判执行和队伍建设中可能存在的问题。一年多来,该院已制作舆情周报89期、舆情月报14期。

通过收集舆情,该院发现了工作中的疏漏和不足。曾有网友反映,该市法院部分警车存在违法情况。发现舆情后,法院迅速进行了调查核实,并对涉事驾驶员按照有关规定严肃处理。“经过网友几次曝光,我们的警车管理不断规范,舆论监督可谓功不可没。”李泽明表示。

引导网民通过正常渠道表达诉求

小印是宁波中院的舆情专员,她的日常工作之一,就是答复网友在“网上发布厅”的留言。据悉,从2011年起,为了给当事人投诉信访提供便利,宁波中院开通了“网上发布厅”问政平台,至今已受理答复网络信访345件,答复率达99.71%,平均答复时间仅为2.4天。

“大部分的网络舆情都是希望通过网络炒作引起法院关注,间接地向法院反映诉求,一定意义上也是一种信访形式。”李泽明认为,“我们对此类舆情逐渐转变了理念,引导网民通过‘网上发布厅’等正常渠道向法院反映诉求,并进行常态化的回应。”

“网上发布厅”运行3年来,起到了较好的吸附作用,“有问题,到网上发布厅发帖”逐渐成为网民的习惯。

公开是赢得理解的最有效途径

根据中国社科院公布的《中国司法透明度指数报告》,宁波中院的司法透明度指数连续几年名列前茅。这得益于宁波法院注重通过司法公开赢得公众的理解,从根本上理顺了舆情产生的渠道。

阳光司法信息平台、门户网站和官方微博、微信、广场直播庭审……宁波法院一系列司法公开的举措将司法活动充分晒到了阳光下。

院长李泽明还亲自“披挂上阵”,开通了全国首个中院院长实名微博,取名“理则鸣”。短短4个月,“理则鸣”就拥有了近2万粉丝。对于时下的热点法治事件,李泽明都会积极参与讨论互动,他表示将坚持为法院和法官发声,努力传播法治声音。

责任编辑:陆然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