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检察机关进行网络舆情“压力测试”

2013-12-14  来源:正义网

网络环境下,检察机关怎样坚持原则,在网络声浪中发出权威声音,树立网络公信力?日前,吉林省通过举办全省检察机关网络舆情应对演练,对自身进行了一场“压力测试”。

“这位网友,您反映的问题我们已经上报,目前我院反渎部门正在进行查证,我们会及时反馈结果,您也可以直接询问反渎部门张检察官,他的电话是……”这是日前吉林省检察机关网络舆情应对演练上的一幕。几天来,距离长春市区四十多公里的双阳区格外热闹,来自全省检察机关的118名网评员齐聚这里,摩拳擦掌,期待一展身手。

演练主要针对网上应对处置、舆情回应和公信力修复三个环节展开,以真实的涉法网络事件为背景,设定了情绪激动的上访群众、刨根问底的媒体记者等角色,向检察机关表达关切、提出诉求。各参赛队也设定了网评员、新闻发言人、院领导等角色进行回应和处理。以此测试各院如何在压力下正确回应、妥善处理网民关切和诉求。而态度热情、言辞得当、有理有据、形象良好等都成为重要的评判标准。记者看到,各队在比赛中表现各异。面对虚拟网友连珠炮似的提问,有的代表队预案合理,调度迅速,处置得当,有的队却渐渐乱了阵脚。为了使比赛的结果更加客观,营造紧张气氛,主办方专门邀请了高检院政治部、正义网、省委宣传部、省委党校、吉大传媒的专家学者担任评委。

“虽然是演练,我还是紧张得出了一身汗。尽管事先做了准备,但面对棘手问题时,还是有点手忙脚乱。”吉林市高新区院网评员张文韬对记者说。很多选手表示,通过演练真切感觉到到对网络民意的回应,不是某个人的事,而是一项全员系统工程,必须要不断强化认识,完善机制。

“网络舆情表达方便快速,信息多元,方式多样,但也存在良莠不齐、泥沙俱下的客观现象。检察机关对网民关切的涉检公共事件、热点话题要积极回应、妥善处理,对虚假讯息要果断反击,以正视听。要善于熟练掌握运用网络开展各项工作,把关注网络舆情当做一种常态工作来对待,把引导、妥善处置网络舆情当成一种基本能力来培养。学会运用网络听民声、察民情、解民忧、聚民智。”吉林省检察院副检察长陈凤超向记者介绍了组织比赛的初衷。

该院政治部主任刘星对记者说:“今年以来,我省牢固树立涉检舆情工作‘一盘棋’理念,进一步加强了涉检网络舆情的组织领导工作,各级院组织机构进一步健全,取得了明显成效。通过此次演练,我们也发现了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重形式、轻实效,重宣传、轻传播的倾向比较明显,居高临下、空洞说教,语言生硬、形式刻板现象仍然存在,我们还要下一番苦功夫、硬功夫、真功夫。把尊重网络民意、通过网络服务群众、监督自身作为落实群众路线教育活动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抓手。”(记者 董奥 通讯员 杜梅君)

责任编辑:李家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