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互联网上涉诉公共事件和热点话题波澜起伏,不断冲击着司法公信力。对此,人民法院应当作出回应,以法服众,以理服人。
当前,涉诉网络舆情是以发展迅速的互联网为依托,依赖网络的自由性、民主性、互动性,从而形成具有自身特点的一种传递信息的新型模式。同时,舆论具有匿名性,民众可以随时随地对接收到的网络信息进行评论。正是因为舆论的这种特性,民众的意愿得到了充分的表达,但同时,由于民众的道德水平与价值取向参差不齐,法院的形象也在这网络舆论浪潮中被不同程度地中伤。
形成涉诉网络舆情危机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部分民众可能受到某些方面的压力,无法表达心中的不满,就会把网络当做发泄情绪的一个重要渠道;法院机关公务人员执法办案中的失误与瑕疵成为民众在网络上关注的焦点;法院队伍建设中负面性的人或事成为中伤法院形象的软肋。
对此,我们要大力加强法院队伍建设。一是抓好领导班子建设。一把手要经常性地组织班子成员进行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加强领导能力,认真落实院长述职述廉、个人有关事项报告、任前廉政谈话等制度。二是加强内部监督,推进执法规范化。建立健全行之有效的执法办案监督体系,加强对办案每一环节的监督检查。三是狠抓纪律作风建设和自身反腐倡廉建设。
要推行网上审判公正窗口。在网上推行审判公开,既能及时地听取群众意见和建议,解决群众最迫切的、最急需的问题,又能让群众充分了解法院机关的职权范围和工作内容,这对于促使法院机关转变执法观念、提高法官素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要利用主流媒体,强化正面疏导。人的观念具有先入为主的特性,往往在很长一段时间不能改变,法院机关要充分利用这一点,要在事件发生后第一时间内利用主流媒体、各大主流网站、贴吧作出回应。同时,基层法院机关还要明确一名网络评论员,对网民反映情况属实或有一定根据的批评性网络舆情,做到及时反馈、公开答复,争取工作的主动性及靠前性。
(赵增强 作者单位:河北省邢台县人民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