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6月,赵某某对不满6岁的女童小朵实施猥亵。”浙江宁波检察机关通过与当地公安机关建立的信息共享机制获取信息后,迅速指派检察人员提前介入侦查,并启动了“一站式”办案机制,被害女童很快被检方带至设于当地医院的“一站式”询问场所。
这是检察机关全面综合加强未成年人司法保护的一个缩影,也是2017年全国检察机关工作的亮点之一。检察日报社发布的2017年度十大检察新闻显示,公益诉讼入法、严格刑事案件非法证据排除,以及包括未检工作在内的司法体制改革等成为关注热点。
零容忍侵害未成年人犯罪
“对侵害未成年人犯罪零容忍,从严从快批准逮捕。”2017年12月28日,最高人民检察院(简称最高检)未检办主任郑新俭通报2017年检察机关加强未成年人司法保护情况时说,2016年1月到2017年11月,全国检察机关共批捕幼儿园工作人员侵害儿童案件69人,提起公诉77人。
据通报,2017年前11个月,全国检察机关共批捕强奸、猥亵、拐卖、故意伤害等侵害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嫌疑人3.14万人,起诉4.24万人。共批捕未成年犯罪嫌疑人2.61万人,其中,不捕率、不起诉率同比上升1.8%、3.4%,帮教429名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考上大学。
当天,最高检未检办副主任史卫忠表示,2017年检察机关除依法惩治相关涉少犯罪外,始终坚持对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的教育、感化、挽救和对未成年被害人的关爱、救助。同时,立足预防,建立健全未成年人权益保护长效机制,继续开展“法治进校园”全国巡讲活动。
史卫忠说,为最大限度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最高检下发了《关于依法惩治侵害幼儿园儿童犯罪全面维护儿童权益的通知》《关于开展未成年人刑事执行检察、民事行政检察业务统一集中办理试点工作的通知》,出台了《未成年人刑事检察工作指引(试行)》等。
另外,在建立未成年人权益保护长效机制方面,全国目前许多检察机关已积累了大量经验,比如:山东武城县检察院建立了未成年人权益保护检察监督平台、上海检察机关正在推动建立侵害未成年人权益犯罪案件信息库等。
前文提到的赵某某猥亵女童案,也正是最高检未检办发布的检察机关全面综合保护未成年人十大司法典型案(事)例之一。小朵被带入“一站式”询问场所后,检察人员针对被害人年龄幼小等问题,邀请心理医生通过沙盘治疗、音乐治疗椅放松等进行初步心理干预。
据了解,该询问场所按照未成年人身心特点、模拟家庭儿童房而设立,并配备有同步录音录像系统和身体检查室。在女医师对小朵进行身体检查、提取相关证据后,办案人员还用讲故事、做游戏、借助卡通玩偶等方式,使小朵详细还原了案件真实情况。
整个询问过程进行了同步录音录像。此后,案件诉讼中没有再询问小朵。询问结束后,经小朵父母同意,将其转入心理咨询中心进行专业诊断、治疗。目前,小朵恢复良好。
该案庭审中,犯罪嫌疑人赵某某开始拒不认罪。宁波检方最终以赵某某涉嫌猥亵儿童罪向法院提起公诉,并在庭审中提交了有关“一站式”取证材料。在事实和证据面前,赵某某当庭认罪。法院最终以犯猥亵儿童罪,判处赵某某有期徒刑10个月。
近年来持续关注未成年人观护帮教工作的西北政法大学副教授刘仁琦认为,该案办理过程中探索实施的“检医合作”的“一站式”办案特殊机制,有效贯彻落实了最高检要求的儿童最大利益原则。这也是地方检察机关推动未成年人全面综合司法保护的重要行动之一。
入法后公益诉讼类型增加
自2015年12月最高检成立未成年人检察工作办公室以来,检察机关不但将原来分散在各业务部门的未成年人检察工作和司法资源有效整合了起来,而且全面贯彻落实了中央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未成年人保护各项政策方针,有效推动了司法体制改革。
但广州市检察院检察官小李认为,2017年检察机关工作最大的亮点属于“公益诉讼”。检察日报社发起评选的2017年度十大检察新闻、十大法律监督案例结果显示,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入法,以及分别发生在我国西部地区、江浙地区的两起环境污染案均入选。
该评选结果显示,2017年1月祁连山生态环境问题被媒体曝光后,甘肃省检察院及时下发《甘肃省检察机关充分履行检察职能服务和保障祁连山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意见》,并多次派工作组深入张掖、酒泉、金昌等地加强监督,现已批捕16人,监督立案15人。
另外,2017年9月至12月,江苏、浙江两地有关检察机关相继对1年前引发全国关注的“长江口垃圾倾倒案”34名犯罪嫌疑人批捕,提起公诉。2017年9月15日,江苏常熟市检察院对以涉嫌污染环境罪9人提起公诉。此后,浙江嘉兴市检察机关又批捕25人。
持续关注公益诉讼问题的法学博士、华南理工大学法学院讲师黄旭东认为,2017年检察机关的最大工作亮点仍是推动公益诉讼入法。2017年6月27日,全国人大常委会授权检察机关提起为期两年的公益诉讼试点工作尘埃落地,民事、行政诉讼法正式将其写入法律。
对此,黄旭东认为,这标志着我国以立法形式正式确立了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制度。尽管目前“两高”尚未出台具体的司法解释,但公益诉讼正式入法后,许多基层法院对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的态度缓和了,工作更配合了。
黄旭东认为,与试点期间相比,公益诉讼入法后,海洋生态环保公益诉讼、消费民事公益诉讼案件均有增加。2017年7月,全国首例由检察机关支持起诉的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公益诉讼案件,在广州市海事法院开庭审理。几天后,该院又审理了另一宗污染海洋环境案。
另据媒体报道,2017年12月11日,江苏省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针对百度公司涉嫌违法获取消费者个人信息等相关问题,提起了消费民事公益诉讼。7天后,广东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以小鸣单车经营管理方广州悦骑信息科技公司为被告,向广州中院提起消费民事公益诉讼。
据最高检统计,公益诉讼入法后,2017年7月至10月,全国检察机关在履行职责中发现公益案件线索8320件,立案4597件,向法院提起公益诉讼40件,提出检察建议和发布公告等诉前程序案件4026件。诉前程序案件中,民事案件103件,行政案件3923件。
及时迅速介入一批大要案
2000年10月4日,浙江德清县武康镇吉祥花园小区发生一桩凶杀案。该镇居民,时年22岁的饭店厨师丁国勤被警方认定有重大作案嫌疑而被刑事拘留。同年11月10日,丁被逮捕。2001年3月27日,湖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以故意杀人罪判处丁死刑。
一审判决后,丁国勤不服,提出上诉。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简称浙江高院)经审理于2001年5月10日,改判其死刑、缓期2年执行。判决生效后,丁再次提起申诉,浙江省人民检察院于2015年7月20日向浙江高院提出再审检察建议。此后,经累次减刑,丁于2016年10月9日刑满释放。
2017年7月13日,浙江高院公开再审该案。检察官认为,原判定罪量刑的证据除有罪供述之外,均非直接证据,无法形成证据锁链证明丁国勤实施了杀人行为,其原判决无法排除他人作案的合理怀疑。原判认定事实不清,证据不足,依法应对丁宣告无罪。
浙江高院再审该案时采纳了检察机关意见,于2017年7月判决撤销2001年该院作出的死缓判决和湖州中院作出的死刑判决,改判丁国勤无罪。这是最高检联合五部门发布《关于办理刑事案件严格排除非法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地方检察机关贯彻落实的重要成果之一。
刑法学博士、华南农业大学讲师邓定永认为,之所以“死刑犯”丁国勤16年后被改判无罪,这与2017年6月27日“两高”等单位积极发布规定,从侦查、起诉、辩护、审判等方面对非法证据的认定标准和排除程序予以明确、切实杜绝防范产生冤假错案关系密切。
类似案例不在少数。来自最高检的统计数据显示,自2017年10月1日以来,最高检机关推行检察官员额制改革、推进检察官办案责任制、正式运行新的办案机制以来,截至2017年11月,刑事执行检察厅已办结31件,占分配案件的22%,侦查监督厅占比为9%。
这一年,检察机关参与办理了“内蒙古‘玉米案’(再审王力军被改判无罪)”“云南卢荣新故意杀人、强奸二审案(卢荣新无罪释放)”“缪新华故意杀人,缪德树、缪新容、缪新光、缪进加包庇再审案(缪新华等再审改判无罪案)”“四川追诉24年前抢劫杀人凶犯周涛案”“山东聊城辱母案”“徐玉玉被电信诈骗案”等大要案。其中,“山东聊城辱母案”“徐玉玉被电信诈骗案”等案件发生后,最高检及地方检察机关均在第一时间迅速派员介入。
另外,法学博士、中央民族大学法学院讲师王一超还认为,除此之外,我国《刑法修正案(九)》规定的“终身监禁”刑罚,以及减刑、假释等也值得关注。
王一超表示,此前,河南安阳市中院公开宣判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原副主任委员白恩培受贿、巨额财产来源不明案,对其判处死刑,缓期2年执行等,以及在其依法减为无期徒刑后,终身监禁,其意义非凡。(记者 薛应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