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政法委员会

中央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

设为首页 | 我要投稿
长安播报
中国长安网  >  

被拐十六年 民警助团圆

2017-09-12 10:52  来源:中国长安网  责任编辑:王淑静
字号  分享至:

重庆 许传静/摄

2014年9月27日,重庆市公安局刑侦总队打拐民警护送被拐到重庆16年的孩子回到贵州省习水县老家与父母团圆,孩子母亲喜及而泣,感谢万分。

  重庆刑警相助 20岁贵州小伙被拐16年后“回家”

  年幼的儿子走丢,夫妻俩从此踏上寻子路……电影《亲爱的》正在各大影院热映,而在贵州习水夫妇王中书、袁光连身上,电影中的场景也在真实上演。9月26日中午,他们失散16年的宝贝儿子奎奎,在重庆刑警总队民警的护送下,回家了。

  华龙网9月28日21时讯(记者 阙影)年幼的儿子走丢,夫妻俩从此踏上寻子路……电影《亲爱的》正在各大影院热映,而在贵州习水夫妇王中书、袁光连身上,电影中的场景也在真实上演。9月26日中午,他们失散16年的宝贝儿子奎奎,在重庆刑警总队民警的护送下,回家了。

  16年前被拐离家到了重庆江津

  当年的王奎,现在的漆江来,今年已经20岁了。虽然时隔16年,但那个下午的场景,他还深深印刻在脑海里。

  1998年5月初九,年仅4岁的王奎带着妹妹,与小伙伴们在离家不远的茶馆前打闹嬉戏。不一会儿,一名陌生男子来到王奎的面前,强行带走了他。

  在吃了一盘蛋炒饭,喝了一杯水后,王奎迷迷糊糊地被抱上车,不知道走了多少路、转了多少趟车,最后他来到了一处陌生的屋里,成为了别人的孩子漆江来。后来他才知道,这个地方是重庆的江津。

  16年来,“我要回家”的念头,在王奎的心里越来越强烈。今年8月,他登录了“宝贝回家”网站,登记了个人信息以及童年的记忆:“家里院子里的小喷泉、家门前浑浊的大河和与他一起玩耍的哥哥……”

  重庆刑警联合“宝贝回家”成功寻亲

  重庆市公安局刑警总队打拐支队一直关注涉拐案件的清理,全力侦破拐卖案件,并与“宝贝回家”网站保持密切联系,收集涉及重庆市来历不明、疑似被拐卖儿童信息资料,及时进行分析研判,发现拐卖犯罪线索,帮助受害儿童寻亲认亲。

  今年8月,刑警总队打拐民警在工作中发现了漆江来寻亲的信息。刑警总队立即组织专人配合“宝贝回家”网站工作人员对漆江来基本情况、社会关系、生活状况等相关信息进行详细核查,迅速安排漆江来目前工作地附近的江北刑警支队采集了他的血样,并联系总队DNA实验室立即开展检验、入库比对工作。9月23日,经公安部DNA实验室确认,漆江来的血样比中贵州省习水县公安局采集的王中书、袁光连夫妇DNA血样,二者遗传标记符合遗传规律。

  9月26日一早,刑警总队打拐支队副支队长樊劲松和宝贝回家网站志愿者们驱车4个小时,将漆江来送回了贵州习水县。

  16年心酸寻子路 终于盼到儿子归来

  9月26日,王中书夫妇家所在的大街上人声鼎沸,敲锣打鼓,“盼星星盼月亮,终于盼回了孩子回家”、“感谢政府、感谢公安民警”——几条大红标语醒目悬挂。几乎全县城的人都来迎接王奎,替王中书夫妇高兴:“16年了,老王夫妇不容易啊!”

  “发现儿子失踪后,感觉天都要塌下来了。”王中书回忆说,当时,他们猜测,儿子失踪前一天,家门前的河道曾涨水,“孩子是不是被大水冲走了?”

  “活要见人,死要见尸!”这么多年来,王中书一直没有儿子的消息,但他却坚信,儿子一定还在人世间活着。老王先后到重庆、四川等地打工,每到一处,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打听儿子的下落,打工赚来的钱几乎都用在制作寻人启事上。

  “到处贴寻人启事,到处问,没有哪一天睡了一个好觉。”王中书说,儿子的下落像梦魇一样缠绕着他的灵魂。搬了家,他却把所有联系方式都留在老屋,每个月都要回去看看问问,“我怕儿子回来找不到我们了……”

  16年执着等待,终于迎回孩子。9月26日当天甫一见面,老王夫妇“扑通”一声跪在了民警的面前:“16年了,都以为找不到了!太谢谢你们了!”

  目前,重庆警方正在对王奎被拐案进一步侦办中。同时,警方提醒,父母在孩子失踪后,一定要立即就近报警,并采集父母血样,以便警方进行DNA数据库筛查比对,及时寻找到孩子。(来源:华龙网)

女孩晕倒公交车开去医院 交警背着送医

公交车刚进站,驾驶人突然听到“嘭”的一声,一名14岁左右的小姑娘摔倒在地,嘴角有白沫、脸色煞白。

无罪 14年前一家五口杀人分尸疑案改判

9月12日上午,缪新华及他的4名家人,在案发14年之后,终被福建省高级人民法院再审宣判、改判无罪。

遥控面试竟是"坑"!大学生如何避开求职陷阱?

为避免更多的大学生上当受骗,警方还将常见的另外6类诈骗手段整理出来,希望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多留些心。

他守护很多人,但我只想守护好唯一的他……

我本柔弱,嫁你则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