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红霞:高墙内的“白衣天使”

2016-04-08 15:29  来源:云南长安网

  提起看守所,让人想到的是森严的环境,而年仅29岁的医务民警吴红霞已扎根在云南省昆明市五华区看守所4年,用她的实际行动保障着900余名在押人员的生命健康权。她严谨的工作态度和突出的工作能力获得了同事和领导的认可,被誉为该所“最美女警”。

  适应岗位

  有着硕士研究生学历的吴红霞是同事眼中“高材生”,她是一名专业医生,所里在押人员的大小病症她都能给予专业的治疗。2012年,吴红霞同时考取了省第二人民医院临床医生和昆明市公安局五华分局民警两个岗位,她毅然选择了后者。

  2012年12月,吴红霞被调到五华区看守所,最开始是负责女性监区的管理工作。“开始时我不敢看在押人员的眼睛,她们和我说话,我就一直低着头,谈完工作马上走……”吴红霞说。

  当时看守所正组织在押人员选举人大代表,吴红霞意识到要组织活动和更好地工作就必须与在押人员多交流。她请教了许多监区民警,虚心学习,在工作中拉近了与在押人员的关系。“在押人员每周有两次集体教育活动,我就发挥专长,普及中医保健知识,还教她们做保健操,渐渐地,就不觉得在押人员‘恐怖’了。”

  规范管理

  2013年6月,五华区看守所女性监区合并到昆明市看守所。领导将具有医疗专业知识的吴红霞调到五华区看守所医务室工作,从此她成了一名医务民警。

  新工作繁琐而劳累,每当有新在押人员进入监区,吴红霞就要帮在押人员建立医疗档案,进行血压、心电图、血常规等多项体检,检查是否适合关押。此外,吴红霞对监区医务室的药品严格执行分类管理,提前为下一季节的高发病准备好药品;每日9时和14时,吴红霞和同事都会进行巡检,对生病的在押人员及时进行救治。

  “只要对讲机一响,我必须5分钟内赶到监室,核实在押人员病情并进行救治。病情严重的,我要汇报领导申请带出所就医;对糖尿病等特殊病情,我们每天会将早、中、晚3次药品用巡诊车送到在押人员手中并关注他们服药。”吴红霞介绍,医务民警一周值两次夜班,上班时间从9时一直到次日12时,超过35个小时。

  挽救生命

  成为医务民警以来,吴红霞用她专业的医疗知识和过硬的医疗技术救过不少在押人员。2015年5月27日,在押人员陈某突发疾病晕倒,吴红霞第一时间赶到监室,交替使用胸外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进行急救。此时陈口中不断涌出异物,一旁的人都看吐了,吴红霞用纸擦完继续做人工呼吸,直至陈某恢复呼吸。

  2015年12月8日,在对慢性病在押人员进行每日巡诊的过程中,吴红霞发现在押人员王某的血压突然骤增。虽然王某自述并无不适,但多年的临床经验让吴红霞觉得此事耽误不得,便及时向领导汇报后将其带出就医。就在吴红霞为其排队挂号时,王某出现了心慌胸闷、呼吸困难的症状,经医院诊断为突发心跳呼吸骤停,并下了病危通知。幸好吴红霞预先诊断,王某经及时抢救脱离了危险。

  据了解,吴红霞所在的监区医务室3年来巡诊量达12万人次,输液人数达2700余人,带出所就医200余人,其中重危病人达40人,为18人实施过抢救。

  满怀愧疚

  由于医务室人手稀缺,工作任务特别繁重,吴红霞常忙得顾不上家。吴红霞的丈夫是现役军人,两人婚后聚少离多,2014年3月,吴红霞怀孕了,所领导多次劝她休息,并批准她不用值夜班,可吴红霞依然坚持到怀孕8个月才请了产假,孕期仍然坚持巡诊,她高度负责和任劳任怨的工作作风得到了在押人员的尊重和肯定。

  如今,吴红霞还在岗位上默默奉献着,为在押人员的生命健康尽职尽力,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一名人民警察的职责和使命。


责任编辑:张齐云
相关报道
更多> 图片报道
更多> 信息联播

习近平:推动改革落地生根造福群众

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七次会议强调:鼓励基层改革创新大胆探索,推动改革落地生根造福群众 [详细]
更多> 中央动态

党中央全面从严治党纪实

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构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要有一个刚毅的先锋去引领方向。 [详细]
更多> 权威发布
更多> 视频
更多> 图解
更多> 长安专题